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月19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范围、预算管理、中央对地方新增费转移支付预算管理、监督检查等进行规范。该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42.
从广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座谈会上获悉,省政府决定于8月上中旬在全省分5个片区召开座谈会。督促该项工作落实。副省长许瑞生在第一片区座谈会上指出,为激励各地按时完成任务,省政府已同意对享受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87个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每完成一个经济合作社的发证任务的,  相似文献   
43.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既要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相联系,又要真实反映未农户的居住意愿、需求与偏好;在空间上,既要满足不同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还要考虑农户所在村落的空间层次;尊重农户的整合意愿与发挥农村居民点整合效应间的耦合,已成为农村居民点整合和解决民生的重心。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为样点,采取“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GIS+RS+GPS)”的方法建立“农户—土地”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一体化数据库,按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和未来生计发展趋势,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意愿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各异,非农专业化发展型(72.82%)>非农多样化发展型(49.66%)>兼业发展型(44.44%)>农业专业化发展型(36.84%)>农业多样化发展型(37.33%)。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受家庭经济、居住环境、社会交往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收入变化、居住条件、邻里关系、社会地位感知是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形成的重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44.
南京市主要城市湿地的公众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调查了城市湿地使用者,即市民,对南京城市湿地的评价与期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建设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市民对城市湿地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水质状况、护岸类型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仍需改进。本研究探索了将市民的意愿纳入城市湿地规划的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城市湿地规划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通过GIS空间分析工具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为主的数理统计方法,探讨珠三角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空间分异、群体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珠三角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外围圈层模式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与城镇化率、流动人口规模占比空间分布相反。(2)单身期、形成期、扩张期、稳定期四类乡城流动人口家庭的平均年龄、迁入地居住年限、月均总支出和长期居留意愿呈递增规律性变化。(3)珠三角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迁入地因素、迁移因素、社会保障因素以及个体特征因素。(4)经济因素、迁移范围、每万人医疗机构数和迁入地区位对四类乡城流动人口家庭长期居留意愿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影响最大;迁入地因素对单身期和稳定期乡城流动人口家庭的长期居留意愿较形成期和扩张期家庭影响更为显著。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按照国土部文件,"增减挂钩"是指,"将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47.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  相似文献   
48.
中国的生态补偿实施主要通过制度安排进行。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补偿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进行,即对农牧户放弃土地使用和生产结构调整给予补偿。基于详尽的野外调查,本研究对农牧户经济受偿意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两种生态补偿模式的效应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放弃土地使用的生态补偿模式缺乏创造就业机会的机制,因此不具有可持续性。与此相反,调整生产结构的补偿方式不但使农户从事农牧业的规模有了明显下降,而且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这种模式会使农户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但是它为解决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区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如开展"宅基地换房"、"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土地换社保"项目等。在这些土地整理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土地权益得  相似文献   
50.
从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出发,以在北京市进行的关于市民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的调查研究为例,详细分析了调查方法和结果。通过对结果的评价,探讨了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我国进行环境物品价值评估实践中的可行性,得出了这一方法在我国具有推广前景的结论。最后对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今后在我国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