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353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429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分析了Canny算子边缘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彩色空间及计算方法.根据海岸地带遥感影像特征,探讨了基于色差的Canny算子自适应边缘提取算法.实验表明,改进的算子具有较高信噪比,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海岸线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92.
993.
本文研究了利用已有观测资料计算卫星的轨道偏差,对以后的观测作实时改正,计算结果表明预报精度已可达到500毫微秒。另外,考虑到白天进行测距的要求,用二次函进行实时内插,以设置更加精确的距离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描述上海天文台对航天部二院203研究所氢原子钟的改进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在IBM4341计算机上建立的Hansen摄动计算方法的软件,快速自动出了Flora群里五颗其周日平均运动n-997″小行星:(261)Prymno,(587)Hypsipyle,(753)Tifis,(783)Nora,(1598)Paloque和一颗n-975″小行星(855)Newcombia所受木星摄动的三角级数解,与过云用Bolin群法计算所得近似解作比较,因现在计及了(3E-10θ)长周期项和精化了(E-3θ)等主要周期项的系数,使得这些小行星普遍摄动计算的结果有了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996.
旋流除砂器的改进及其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用旋流除砂器中心部位出现的涡旋气柱会对泥浆净化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据此,在通用旋流除砂器中心安装一直径近似于气柱直径的圆杆,旨在增强内旋流的除砂能力,减小内旋流体和气柱的横向摆动幅度,从而提高除砂效果。试验证明,改进后的旋流除砂器的总除砂效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997.
基于v-SVR和GA的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余志雄  周创兵  陈益峰  李俊平 《岩土力学》2007,28(1):151-156,162
基于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机(v-SVR)和改进的遗传算法(GA),提出一种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正交设计方法安排较少次数的正分析方案,用v-SVR对正分析中测点位移值与参数构成的样本集进行学习,建立参数取值与观测点测值的非线性隐式方程;采用确定性或随机反分析的思路确定反分析的优化目标函数,并利用GA搜索最优参数取值。采用v-SVR方法建立的参数取值与位移量测点测值的非线性隐式方程,能够以很高的精度拟合和预测不同参数取值时的观测点测值,因此,可以用该隐式方程代替正分析,减少计算量;采用改进的GA方法能够准确搜索到最优参数;搜索到的最优参数值与理论值相当吻合。算例表明,基于v-SVR和GA的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初始地应力场确定性反分析和随机反分析。  相似文献   
998.
田巳睿  孙根云  王超  张红 《遥感学报》2007,11(4):452-459
船只检测是实现船只航行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SAR图像可实现船只检测。然而,传统的一些方法一般容易受到SAR图像斑噪的影响,在检测结果中产生大量的虚警。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力场增强的舰船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像素与其邻域内像素的相互作用可对目标像素增强的效应,有效地抑制了斑噪像素和背景像素的强度,凸显了目标。由于增强后的像素已经不满足对海面区域的均质性假设,因此直接使用恒虚警检测算法对图像进行全局检测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据此本文引入了一个基于均质区域自适应分割的改进的K-CFAR检测算法,将图像分割为不同大小的一系列均质区域,并分别对各个均质区域使用一个改进的K-CFAR检测器对船只目标进行检测。最后,使用Radarsat-1数据和Envisat ASAR数据对本文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凸显弱目标,增加检测准确性,降低检测的虚警概率。  相似文献   
999.
改进的湿Q矢量分析方法及梅雨锋暴雨形成机制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利用实测暴雨资料,结合改进的MM4(MMM4)模式模拟输出的加密资料,分别利用改进的湿Q矢量(记为Q*)及改进的湿Q矢量分解(Partitioning),诊断分析了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结果表明,600hPa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强度、落区及不均匀性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Q*矢量散度辐散、辐合在垂直方向上是相间分布的,它所激发的次级环流可能是诱发梅雨锋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改进的湿Q矢量分解比“总”Q*矢量更具有诊断意义,可将梅雨锋暴雨的垂直运动场进行有意义的尺度分离,更有利于梅雨锋暴雨的潜在物理机制的评估。在梅雨锋暴雨的不同阶段,对于垂直运动场而言,不同尺度的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强迫作用不同,有主、次之分。基于上述诊断分析结果,本文进而提出梅雨锋暴雨形成的可能物理机制,并给出其概念模式:由于初始大气中大尺度的水汽及垂直运动场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了大尺度Q*矢量散度辐合,激发出次级环流,进而引发了中尺度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产生,最终产生次级环流,直接导致梅雨锋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在柳州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过程中,发现其通风系统存在不足及缺陷,通过分析其通风系统的设计及安装原理,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并应用到实际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