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0篇
  免费   1384篇
  国内免费   1148篇
测绘学   2186篇
大气科学   1908篇
地球物理   1120篇
地质学   2021篇
海洋学   738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834篇
自然地理   2171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613篇
  2021年   713篇
  2020年   507篇
  2019年   601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春季次之,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北半球及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比较,年及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增暖中心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省;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50~70年代黑龙江省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增暖明显,三北地区次之,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明显,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这里从黑龙江变暖的事实,突变时间,与全球、北半球、全国区域的气温及雪盖海温变化关系来揭示黑龙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102.
中高层湿-比有效能量与雹云发生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宝俊等人将有效位能概念扩充到湿有效能量 ,给出了湿有效能量的近似表达式 ,发现这个物理量作为暴雨分析、预报中的一个指标 ,有较好的灵敏性。在日常业务预报中当出现强对流天气背景时 ,使用湿有效能量能区分未来是出现雷雨天气还是出现致灾冰雹 (指农业受雹灾面积在 1 0 0hm2 以上的降雹天气 ,下同 )天气。为此 ,我们选取历史上多例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探空资料 ,计算分析了湿有效能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寻找出判别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的预报判据。1 个例的选择  取两类个例进行分析 ,Ⅰ类为未来短期内出现雷…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引人泊松括号,分析了无限维Hamilton的性质,并将其推广到广义Hamilton系统,且从理论和实用角度讨论了这类广义Hamilton系统的辛格式构造问题,从而为辛几何算法在一般的时间发展方程的数值求解提供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4.
把无粘流中能成功捕捉接触间断的反扩散差分格式,用在了准地转二维理想锋生的数值模拟中,并将计算结果与Cullen的计算结果和半地转方程的精确解进行了比较。用反扩散格式模拟的锋面较Cullen的结果更加显,而且更接近半地转方程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通过对NCEP/NCAR和SMM/I两种积雪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种积雪资料反映出青藏高原的积雪变化特征比较一致,NCEP/NCAR积雪资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西部地区气温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1990年我国西部(110 E以西)155个测站的地面月平均气温和同期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海温资料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方法,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各个季节的气温距平时空分布规律以及西部地区气温距平与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发现:利用EOF展开得到的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能够较好地反映西部地区实际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El Nino和La Nina年西部气温距平分布(冬季除外)呈现基本相反的状况,即在El Nino年气温偏暖(冷)的区域,在La Nina年则是气温偏冷(暖)的区域。各季节西部地区的气温变化与太平洋海温异常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新疆大风的时空统计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统计了1961-1999年39a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表-1资料,给出新疆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大风日数的高值区在北疆西北部,东疆和南疆西部,阿拉山口,达坂城大风最多,准噶尔盆地中心,塔里木盆地南缘最少。(2)大风年总日数的变化有明显的波动性,大部分地区80年代起大风日数有减少的趋势。(3)春,夏季大风最多,以5,6月最为频敏,大风主要出现在上年10时到午夜23时,半数以上的大风持续时间在1h以上,以0.5h以内最多。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鄂西火烧坪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岩溶化作用十分强烈的岩溶山区,当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匹配较好时,同样存在着一些极其有利于农业、林业发展的特殊生态环境。在这些地区,结合当地植物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农作物类型的调整,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当地摆脱贫穷的面貌。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特别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做到适度开发,稳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109.
卓群 《华南地震》2002,22(3):76-79
岩石破裂实验,地球岩石层断裂构造运动,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等研究表明,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具有分形结构。作为一种分维理论的应用,本文利用厦门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的数据,采用信息的分析方法,对福建省的地震多发区-漳州、华安、龙岩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讨论了信息维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三工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异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根据三工河流域1978, 1987年的航片和1998年TM影像以及气象水文观测资料, 利用GIS, RS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从绿洲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变化和绿洲冷岛效应, 研究了冲洪积扇-冲积平原型绿洲时空变异和稳定性.结果表明: (1) 流域绿洲上部、中部和下部土地覆被变化的幅度大且速度很快, 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2) 1978~1987年期间, 绿洲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 绿洲景观稳定性降低, 而1987年后, 绿洲景观的多样性降低, 绿洲景观稳定性提高; (3) 60年代以来, 三工河绿洲的冷岛效应逐步加强, 从气候角度来说, 绿洲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