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聚落区林地变化情况是检测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SPOT遥感数据和GIS技术,以聚落生态位为研究单元,分析1999~2009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聚落区林地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99 ~2009年,岷江上游聚落生态位内林地面积增加22.58 km2,理县和汶川县增长率较高,分别为87.5%和89.75%;2)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聚落区林地以2401 ~2600 m为中心呈准正态分布,林地面积增加集中于海拔1 801~2800m地带;3)林地主要分布于15° ~25°之间,不同坡段林地面积均增加,增幅介于36.31%~73.68%之间;4)林地分布呈现北坡与西坡高于南坡与东南坡的特征,受水分与湿度条件影响,北坡和西坡方向上林地增加最多,分别为64.02%和62.78%.因此,由于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聚落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2.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平原辽阔,水网稠密,不荡众多。全省平原面积7.06万km^2。全省土地资源可分为低山、丘陵、岗地、耕地、桑茶果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滩涂等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03.
程立平  王亚萍  齐光 《地理研究》2021,40(9):2684-2694
通过对长武黄土塬区不同林龄苹果林地下0~20 m深剖面土壤湿度及土壤水氯离子浓度测定,定量分析了黄土塬区苹果种植对厚深黄土剖面土壤水分及地下水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苹果林地深剖面土壤水分由浅及深逐年降低,深层土壤储水量呈倒“S”曲线趋势下降,27龄之后进入稳定期。丰水年份形成的活塞流是黄土塬区深层渗漏以及地下水补给的主导方式,农田下地下水年均潜在补给量为30.2 mm,占年均降水量的5.2%。农田转换为苹果林地后形成的深厚土壤干层将阻断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弱地下水补给过程中活塞流的主导作用。需通过政策引导协调农果面积比例,保证地下水资源持续补给,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李潘华 《福建地质》2003,22(4):181-186
永安小陶锰矿床形成于闽西南坳陷带次级构造单元胡坊-永定隆起东侧。矿体产于石炭系下统林地组上部含锰岩系中。主要矿体均受含锰岩系、后期构造变动、风化作用的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具独特的风化淋滤型矿床的结构和构造。矿物组分简单,品位富,但矿体规模小。锰质来源于陆源碎屑,为风化淋滤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5.
地形对热红外数据反演林地表面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同日过境的Landsat ETM+和TERRA ASTER影像,评估地形对林地表面温度的影响,并针对复杂崎岖地形建立一个林地表面温度归一化模型,集中研究复杂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山体阴影HS)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因此只选择同种地物(林地)用于建模;此外,利用逐步掩膜的方法分析了林地边缘混合像元带(过渡带)对模型反演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和DEM呈负相关关系,与山体阴影呈正相关关系;两种卫星数据都证实了地形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且林地边缘过渡带宽度为30m时模型的精度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6.
天然林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针阔混交林弱度和中度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和结构体破坏率均下降,而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上升;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全磷的含量均上升,而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均略有下降.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水分、孔隙状况和养分含量基本得到恢复,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被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被变化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涵盖林业生产、疏林地向有林地转换和其他用地向有林地转换三个方程组成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森林覆被变化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地系统动态(DLS)模拟系统预测了2000-2020年在环境保育情景、基准情景和发展优先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被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条件是森林覆被变化的重要控制因素,对林业生产和林地面积转移有显著的制约作用;区位条件、退耕还林政策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社会经济因素也均在不同程度影响了东北地区森林覆被的变化。在2000-2020年间,东北地区林地面积整体将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有林地面积逐年增长,而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均有所下降,其他林地变化幅度较小。本研究结论将为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8.
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被滴灌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滴灌技术对民勤绿洲边缘退化植被梭梭、白刺进行灌溉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滴灌条件下,退化植被梭梭、白刺生长良好,可使梭梭新稍增长1.3~1.5倍,新梢数目增多1.1~1.2倍,新梢生物量增加1.5~1.8倍;使白刺冠幅增大1.9~2.8倍,叶片数增多1.6~2.2倍,叶生物量增大2.8~6.5倍。(2)滴灌植物梭梭、白刺光合生理作用强。相对免灌对照,梭梭在100 m3.hm-2和150 m3.hm-2的灌溉定额下光合速率(CO2)提高1.30 μmol.m-2.s-1和3.42 μmol.m-2.s-1,白刺在200 m3.hm-2和300 m3.hm-2的灌溉定额下光合速率提高0.76 μmol.m-2.s-1和1.35 μmol.m-2.s-1,滴灌植被光合速率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3)灌溉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在0~250 cm土壤层次内,梭梭林地水分为3\^07%~3\^34%,相对对照林地提高了1.0~1.3百分点;白刺林地水分为2.76%~4.43%,相对对照提高了0.7~2.3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9.
不同降雨量下人工重建林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晓虹  吴永华  钟芳 《中国沙漠》2014,34(6):1576-1583
分析和比较了甘肃省中部典型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量下人工重建林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随降水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升高,pH值变化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均表现为以400 mm降水量为分界线,降水量≥400 mm样地的含量显著高于降水量<400 mm样地(p<0.05);降水量为500 mm样地的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微生物呼吸最高,但土壤微生物呼吸熵为200 mm降水量样地最高;微生物熵变化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降水量梯度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特性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怒江流域林地景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怒江流域地处中国云南的边境, 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保护的重要地域, 但由于人 口的增加, 粮食需求的扩大及城市的扩展, 流域林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强烈的人类干扰。文中使用 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 用Landset TM解译获取的怒江流域1985, 1995, 2000 年1∶10 万土地利 用/覆被数据, 在GIS 空间分析基础上, 通过建立动态度和变化转移概率矩阵, 系统地研究了怒江 流域林地与其他土地覆被类型之间以及不同林地类行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空间格局特征, 并对造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