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3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1052篇
测绘学   672篇
大气科学   521篇
地球物理   691篇
地质学   2276篇
海洋学   743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517篇
自然地理   47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杨宗锋  程黎鹿  罗照华  梁涛  潘颖  李德东  黄凡 《岩石学报》2008,24(11):2548-2562
天和永地区南北向出露的小面积单层碱性玄武岩,岩石中出现至少三种矿物共生组合关系。所有岩石均以橄榄石作为主要斑晶矿物,大颗粒环带橄榄石斑晶中心镁值为89.5,边缘镁值为70.3,小颗粒环带橄榄石镁值46.2~78.9。粒径最小的橄榄石聚集体和散布的基质橄榄石均无明显环带,前者镁值67.4~68.1,后者镁值65.5—72.1;单斜辉石由相对高钛高铝贫硅的散布柱状辉石和相对低钛低铝富硅的聚集粒状辉石组成,前者形成于低压快速淬火环境,镁值65.1—77.1,后者形成于富含挥发份的低压低过冷度环境,镁值77.7~78.0。所有单斜辉石均以次透辉石为主,个别为深绿辉石;斜长石以包含结构产出为主,为相对偏酸性的中长石An=33.7~37.4,CaO含量低与早期大量单斜辉石结晶有关。由于残余岩浆内K,0和Na20含量富集且极不均一,晚期结晶的长石同时出现了高钠长石、K-高钠长石(歪长石)和K-透长石;钛铁氧化物多数为晚期结晶的细粒基质矿物,少量以0.3ram左右的斑晶和橄榄石斑晶中的包裹体形式存在,可归属为钛铁尖晶石(Usp)-磁铁矿(Mt)固溶体系列,晚期逐渐向贫铝、铬和富钛方向演化。由于以上各种造岩矿物的晶出,导致残余岩浆形成的火山玻璃向贫镁、铁、钙和富铝、钾方向演化,火山玻璃的全碱含量变异趋势与全岩类似,均和SiO2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火山玻璃具有响岩和粗面安山岩成分特征,K2O/Na2O值变化大0.68~1.61,均为钾玄岩系列,Na2O含量依然呈现宽区间特征,是天和永玄武岩由钾质过渡到钠质的主要原因。天和永玄武质岩浆从地幔运移到地表仅需5小时-5天,大颗粒斑晶橄榄石和小颗粒基质橄榄石生长仅需几小时到几天,前者形成无须深部岩浆房停留,后者近似晚期岩浆快速淬火时间。高镁橄榄石斑晶与残余岩浆的扩散平衡时间约42天~252天。深部结晶的橄榄石在运移途中和地表流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和适宜的动力学条件而无法离开岩浆体系。全岩与火山玻璃间缺少中间过渡成分,呈两个相对集中的端元组分存在亦由晶出矿物无法离开岩浆体系所致。天和永玄武岩的成岩时间尺度远小于同化混染和岩浆分异的时间尺度,是岩浆作用过程未能明显影响其不均一原生岩浆性质的主要原因。因此,岩浆作用的某些物理过程分析是认识岩浆起源与岩浆作用过程及其对火成岩多样性的贡献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理解和约束岩浆作用的某些化学过程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2.
地幔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卢焕章 《岩石学报》2008,24(9):1954-1960
地幔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代表地幔流体的样品。地幔流体包裹体可以存在从地幔来的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岩中。研究这些岩石和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其所代表的地幔流体的温度、压力、成分和同位素。我们目前见到的这三类地幔岩石的包裹体主要可在橄榄石、辉石、金刚石、方解石和磷灰石中见到。这些包裹体可以粗略地分为CO2包襄体和硅酸盐熔融体包裹体。又可细分为四类包裹体:(1)富碳酸盐的硅酸盐熔融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在金刚石、地幔岩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见到,它又可分为结晶质熔融包裹体和玻璃包裹体。(2)CO2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大多见于地幔捕虏体中,在金刚石和岩浆碳酸岩中也可见到。(3)含硫化物的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地幔捕虏体中,与纯CO2包裹体和含CO2的熔融包裹体共存。(4)高密度的流体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金刚石中,是一种高盐度、高密度的含K、Cl和H2O的流体包裹体,又可分为高卤水包裹体和含卤水的富硅的碳酸盐岩浆包裹体。从对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地幔流体存在不均匀性和不混溶性。  相似文献   
23.
唐勇  张辉  刘丛强  饶冰 《矿物学报》2008,28(1):35-42
高度演化的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富P过铝质熔体以富P,高ASI,贫Fe、Mg、Ca,强烈亏损REE、Th、Y以及具有W、Sn、Nb、Ta等金属的矿化为特征.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中的碱性长石为富P长石,长石中P可以有效地指示过铝质岩浆体系的演化历程;在岩浆演化的晚期,P与Li具强的亲和性,形成锂辉石-磷铝锂石-羟磷铝锂石的组合.已有的实验研究揭示,P能降低简单花岗岩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粘度以及增加H2O在熔体中的溶解度.然而,这一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P能否促进过铝质岩浆的液态不混溶,能否促使等价不相容元素在过铝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分异,是否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起作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2003年10月采于珠江口5个站位的沉积物剖面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时提取的重金属(SEM:Pb,Zn,Cu,Cd,Ni)。其中,站位1、2位于中滩,其沉积物的AVS含量变化范围较小,为0.25—4.06μmol.g-1;站位3、4位于西滩,其沉积物的AVS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为0—26.09μmol.g-1。中滩和西滩沉积物的AVS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西滩表层沉积物的AVS含量接近于零,这可能与该水域较强的底层流和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有关。站位5位于珠江口外侧,其表层沉积物的AVS含量相对较高,且垂向变化较小,可能是还原性沉积物间歇性再悬浮后重新沉积的结果。站位1、2和5沉积物中同时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大体在0.95±0.2μmol.g-1范围内,随深度增加略呈下降趋势;而西滩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为1.43—2.42μmol.g-1,且在一定深度范围内随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表明珠江口西滩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对AVS/SEM摩尔比值和单个金属的毒性效应研究显示,珠江口内尤其是西滩的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污染,对其中生活的底栖生物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5.
浅谈水文气象因素对辽宁海域赤潮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沿海地区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多,随之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海水中富营养化程度增高,赤潮频繁发生。辽宁沿海的黄海北部和辽东湾已成为赤潮的多发区。海洋生态系统、沿岸水产养殖业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有监测资料表明:黄海北部、辽东湾的赤潮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所以,研究赤潮发生的原因、机制则显得特别的重要,而赤潮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变化过程,是由许多的水文、气象、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拟从水文、气象的角度,分析影响辽宁海域赤潮发生的原因,为以后做好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积累经验,为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长牡蛎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长牡蛎为酶源提取材料,用正丁醇抽提,硫酸铵分级分离,DEAE-52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得到一定纯度的碱性磷酸酶,提纯倍数为61.96,比活力达1.326U/mg.该酶的最适pH值9.6,最适温度38℃,初速度6.8μmol/(dm~3·min),米氏常数Km值为1.30mmol/dm~3.实验结果表明,Mg~(2+)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Zn~(2+)、Cu~(2+)、Hg~(2+)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26S蛋白酶体是真核生物中一种具有ATP依赖性的蛋白酶复合体,主要通过泛肽途径选择性降解细胞内与代谢调控、细胞周期有关的功能蛋白及异常蛋白,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控过程。26S蛋白酶体由具有催化活性的20S亚复合体和一个具有调节作用的19S亚复合体组成,其中19S亚复合体中的ATP酶亚基是调节26S蛋白酶体活性的重要组件。本通过简并引物PCR手段,从软体动物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中扩增到参与构成19S亚复合体的S4和S7(MSS1)两个亚基的基因片段。这两个基因片段所编码的ATP酶组件包含有Gx4GKT,DEID,SAT和H/QRxGRxxR等26S蛋白酶体ATP酶亚基的共同功能基序。这是首次在软体动物中报道26S蛋白酶体的ATP酶亚基基因序列,为研究软体动物中26S蛋白酶体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8.
于1992年1月-1993年2月,对从海湾扇贝中提取获得的糖胺聚糖(GAG)用乙醇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分级分离,并对所得制品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验证,以研究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提纯方法。结果表明,扇贝GAG水溶液在乙醇量60%时分离获得的级分,其GAG-GTAB给合物再用2.0 mol/LNaCl溶液解离得到的主要级分,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均显示出单一区带,红外光谱类似干肝素的。证明这一提纯过程是一简便、快速的分离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29.
海洋沉积物中石英单矿物的化学分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海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作为陆源物质的标志性矿物,是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的信息载体,已成为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研究的重要替代指标.提供了改进了的化学分离海洋沉积物中石英单矿物的方法流程.在流程中的不同阶段可有效去掉全样中的生物组分、粘土矿物和长石等,取得海洋沉积物全样的总陆源矿物、石英+长石、石英的相对和绝对含量,通过计算可获得各种组分的通量,通过粒度分析可获得粒度数据.同一样品的17次重复实验表明,含量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36%;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检查所分离出的石英纯度可达98%以上;激光粒度分析表明,化学试剂对石英的溶蚀作用不明显,不影响粒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0.
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条件改进及其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条件进行改变,使原来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的方法更适宜于一般的实验室使用,使其有可能替代国内目前常用的小鼠生物方法。井成功地运用于冬季大连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检测,首次报道了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的含量,其结果是2000年1—3月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除个别海区外一般都末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