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李杰  刘强 《热带地理》2019,39(4):546-552
无人机水禽监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机动性等特性,较传统方法在监测范围、观察视角及数量统计精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质量提升。但因其飞行方式灵活,且在监测水禽过程中与对象物种或集群距离较近,会对其行为等方面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亟需构建合理有序的无人机水禽监测模式。文章使用微型多旋翼无人机(大疆御2 Pro)针对国际重要湿地纳帕海3种集群水鸟:①体长在80~120 cm之间的大型鸟: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集群;②体长在40~80 cm之间的中型鸟: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集群;③体长<40 cm的小型鸟:骨顶鸡(Fulica atra)集群,通过不同飞行高度、拍摄角度等航拍方式对其进行无人机监测,并对比不同监测方式下,各水禽集群特征识别的差异及特点。文章列举了目前无人机水禽监测中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的部分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无人机水禽监测的一些原则供参考:1)无人机应尽量轻、小,以避免水禽将其误认为捕食者;2)在不惊飞水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飞行高度及合适速度;3)抵近水禽集群时,保持操作平顺与平稳,减少无人机状态突变;4)尽量减少无人机抵近水禽的时长,长时间监测应使无人机保持在水禽集群警戒距离之外,使用长焦镜头;5)因不同物种在不同时段、不同生境条件下对干扰的响应不同,因此无人机水禽监测时段和监测区的选择,应建立在对监测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湿草地是终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天然草地。在我国湿草地觅食、或栖息、繁殖的国家一类保护鸟类18种、国家二级保护水禽有40余种,还有上百种属于中日、中澳侯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鸟类。根据80年代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结果,中国有可供水禽、徒禽栖息、繁殖的沼泽、沼泽化草甸、低温地草甸、高寒沼泽化草甸等各类湿草地2400∵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3.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水禽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有湿地1 130 hm2,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先后三次对保护区水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水禽61种,占国内水禽总种数的23.55%;其中有繁殖种类22种,占保护区水禽总种数的36.1%。在记录到的水禽中,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2种;属国家Ⅱ级保护的有5种;列入《国际濒危动植物贸易公约》附录Ⅱ限制贸易的有5种;列入《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鸟类名录的水禽有14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的有39种。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水禽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1986~1987年记录到水禽30种,1986年夏季数量为39.83只/km;1998~1999年种类增加至42种,1999年夏季数量为73.38只/km;2002~2004年种类升至48种,2003年夏季数量上升至169.28只/km,变化较大。令保护区水禽种类和数量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鱼塘的开发。但还存在一些潜在的因素正影响着保护区水鸟多样性的动态。因此应该制定适宜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对保护区的水鸟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中游位于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境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是候鸟在迁徙飞越干旱荒漠、草原的过程中获得丰富食物、水源和得到良好休整的重要驿站,这里水禽资源丰富,共分布有水禽49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13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32种。必须从保护湿地水禽的生存空间、加强疫源疫病监测、加强基础研究、恢复水禽栖息环境、提高保护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水禽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其东部的长 白山区,森林繁茂、水量充沛、河网稠密,为松 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西部的松嫩 平原,平坦辽阔、水草丰盛、湖泡棋布,是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