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1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625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489篇
海洋学   18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691篇
自然地理   3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芬  徐炳前  郝旦 《测绘通报》2019,(4):159-16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由于可快速获取高精度、高密度点云数据,可将拟验收建筑及周边情况几乎完全无差地复制到电脑中,是规划验收测量特别是复杂建筑规划验收测量的理想方法,但是其数据处理一直是影响甚至制约其应用的瓶颈。本文简述了规划验收测量要点,以及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初步处理流程,并针对制作规划验收测量各类图件的不同需求,提出了分别通过直接取线、切片、投影等方法制作成果图件的工作思路及各方法的特点。但是还需研究和解决海量点云的数据处理,以及根据验收测量特点获得测量成果图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山带地貌研究的结果显示地貌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关于岩性对地貌演化影响的报道较少。色尔滕山山前断裂为河套盆地北缘的一条重要控盆断裂,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的活动性较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震级地震(M6. 4和M5. 9)。前人活动构造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具有空间差异,中部乌加河镇活动性最强,两端逐渐减弱。但相对河套盆地北缘其他大型断裂(如狼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北缘断裂和大青山山前断裂),该断裂的地貌参数研究较少。同时其地貌演化特征及发育机理仍然不清楚,这些均制约了对该断裂的变形动力学理解。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该断裂进行详细的河流地貌学参数研究,包括使用Arcgis和Matlab脚本提取色尔滕山山前33条河流的子流域盆地面积 高程积分(HI)和相应河道陡峭指数(Ksn)、河道纵剖面及其裂点等地貌学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HI值大部分处于0. 40~0. 66之间,其中乌加河镇附近具有高值,流域盆地处于发育的壮年期。瞬态河道和稳态河道均沿着色尔滕山山前断裂走向分布,可能表明色尔滕山山前大部分河道目前处于瞬时地貌向均衡地貌演化阶段,并且通过对比发现瞬态河道裂点成因存在岩性和构造共同控制的现象。河道陡峭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乌加河镇附近(S13~S20)陡峭指数较大,向两边陡峭指数逐渐减小,在S8河流以西又有增大的趋势。通过结合岩性和降雨情况分析发现,河道陡峭指数除了受岩性抗侵蚀能力影响外,其分布还与色尔滕山山前断裂垂直滑移速率分布和垂直位错分布基本一致。综合来看,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是岩性差异和色尔滕山山前断裂活动分段差异性共同控制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岩性和构造对地貌的协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一、哈尔滨市土地资产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哈尔滨土地资产现状 1.土地资产总量 土地资产,一般是指城市国有土地资源的资金量化值。哈尔滨市区总面积1660km^2,其中建成区国有土地面积140km^2。国务院批准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确定城市用地面积为242km^2。按哈尔滨当前出让用地500元/m^2平均地价计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有了新的规定,对用地计划管理的范围拓宽了,效力增强了。《通知》规定:“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包括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
采用2000~2003年武汉市气象局卫星遥感接收处理系统接收的晴空遥感资料,对武汉市与鄂州交界处的湖泊-梁子湖水体面积进行判识计算,并分析各月平均监测面积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湖体水面面积大小的主导因素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大小,尤其在冬半年较为显著;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奠定了基础,结合气象服务为政府决策防洪排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该项研究检验了卫星资料在水体面积监测中是客观科学的。  相似文献   
96.
300 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在总的上升趋势中有几次较小的波动,之后在总体下降趋势中有几次较大的起伏;Ⅰ、Ⅱ区的线性变化趋势非常小,Ⅳ区最大,夏季的年际变化相对明显一些,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均有线性收缩趋势,冬季幅度最大,秋季最小。(2)年平均极涡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极涡面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各分区的强度变化与北半球类似(特别是Ⅰ区);夏季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秋季最弱。(3)北极涡中心位置通常并不在北极点,各分区极涡总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且有月际变化,这些差异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环流的差异密切相关;极涡的主要位置有一定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极涡中心位置主要偏向亚洲大陆及太平洋一侧。  相似文献   
97.
沙漠是重要的地表景观,其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目前对全球沙漠变化的规律及其气候影响了解有限.本文使用气候再分析数据和遥感产品,分别计算了全球沙漠的面积变化,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对沙漠变化的影响,并利用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模式结果,估算了未来全球沙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沙漠面积约17.64×106km2,占陆地面积的12%;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快速减小,其中主要发生在北非和澳大利亚; 21世纪初沙漠开始缓慢扩张.气候干旱区面积存在年代际波动,各气候区干旱指数(AI)与沙漠面积变化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增加对沙漠面积变化有直接影响;潜在蒸发、温度和湿度与沙漠面积呈明显相关关系,风速变化与沙漠面积的关系存在区域性差异. CMIP6模式结果表明,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 21世纪全球沙漠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沙漠扩张最多,而北非南部沙漠将会缩小、北非沙漠北移.  相似文献   
98.
全球大气氮沉降急剧增加对内陆水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中国是全球三大氮沉降热点地区之一,为了充分了解氮沉降对中国内陆水体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水污染治理方案,需要清楚地量化内陆水体的氮沉降通量。为此,本文利用LMDZ-OR-INCA模型结合内陆水体面积数据,获得了近三十年中国内陆水体氮沉降数据集,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内陆水体氮沉降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公开共享该数据集(https://ecodb.scidb.cn/detail?dataSetId=892431070195089408),并提供在线访问和下载服务。  相似文献   
99.
涟源含煤区小煤矿主采煤层一般为构造煤,常呈不稳定的厚、薄煤带或构造煤包,采用传统的平面(立面)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而采用煤层平均厚度统计法或资源储量面积比率法估算资源储量有针对性,能减少估算误差。  相似文献   
100.
随着有色金属国际价格的不断攀升,近几年来国内对有色金属矿种勘探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作为寻找有色金属矿(硫化矿)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之一的激电中梯面积测量工作越来越多,省内每年有近1000平方千米工作面积。对激电异常的评价解释至关重要,而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异常划分、评价解释的基础,所以激电异常下限的确定,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