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1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116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74篇
地质学   2442篇
海洋学   250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8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对广西廉州湾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集,并测定了其重金属的含量。对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南部的重金属含量较高;总体污染程度为中等污染,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Hg;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低,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Pb>Zn,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902.
文章以2009年9月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跟踪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相关性,发现重金属含量和底栖生物总种数呈负相关性。疏浚物的长期倾倒造成了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底栖生物总种数和生物个体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03.
为了解胶州湾大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底栖微藻和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变化,于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分4次(春、夏、秋、冬)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现场温度。结果表明,表层(0~2cm)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为0.42~6.06mg/kg,有机质含量为0.48%~3.71%;次表层(2~5cm)叶绿素a含量为0.13~3.53mg/kg,有机碳质量为0.31%~3.78%;深层(5~8cm)叶绿素a含量为0.14~1.95mg/kg,有机质含量为0.47%~3.72%。经统计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胶州湾大沽河口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含量春冬两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最低;叶绿素a含量与深度和温度呈负相关;与所处潮带、有机质含量、粉砂黏土含量在本实验中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含量与季节关系不大,高潮带最高,其含量与粉砂黏土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深度和温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04.
临洪河口海域间隙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岸海域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及其潜在迁移趋势,以连云港临洪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间隙水和沉积物中Cu,Zn,Pb,Cd,Cr,As,Fe,Mn的含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金属浓度的分布顺序为:Pb>Zn>As>Cr>Cu>Cd。同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高于间隙水中,表明了该水体中的重金属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可能趋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金属浓度之间发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多数金属与Fe、Mn存在明显的浓度相关性,表明了Fe和Mn在河口系统的金属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5.
本文对广东省近岸10个典型海湾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测试和分析,以期发现沉积物的物源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海湾内沉积物的稀土丰度差异不明显,但不同海湾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别(133.58—251.77mg.kg 1)。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出轻稀土(La到Eu)富集、重稀土(Gd到Lu)亏损、δEu负异常等典型的陆源沉积物特征;PAAS(Post-Archean Australian Shale)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出明显的中稀土(Sm到Ho)富集特征,与已报道的国内河流沉积物REE特征相似。海湾沉积物与入海河流沉积物及流域内的原岩组成特征的比较说明,后者对海湾沉积物的控制作用明显。REE配分曲线的一致性和中稀土富集特征表明海湾沉积物主要来自汇入海湾的山溪及河流输入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906.
建立了测定痕量长链烯酮的分析方法,获得了优化的前处理条件、气相色谱检测条件.对定性定量方法及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要求进行了评价.通过过程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对整个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满足沉积物样品长链烯酮测定的要求:仪器的检测限分别为25.75 ng/g和28.54 ng/g;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86 ng/g和95 ng/g;平均回收率介于67%~89%,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33%和9.39%;精密度RSD(C37∶3)=14.07%,RSD(C37∶2)=13.17%.利用此方法对部分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得的结果与布莱梅大学实验室所测的一致.  相似文献   
907.
2008年11月和2010年11月分别在青岛近海6个站位和胶州湾9个站位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连续提取法分离和测定其主要成分和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易还原态的重金属受铁锰氧化物体系显著影响,其中镍的迁移过程基本受控于该体系,有机结合态的铬和钡迁移变化受有机质一定影响,其他形态重金属主要受外源输入影响。Pb和Cr存在显著富集,相对其他金属污染较明显。Pb的生态风险最高。胶州湾东部,尤其是李村河口附近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不稳定性都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08.
闽江下游河口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位居全国第3位。对采自闽江下游及闽江口邻近海域的沉积物分析表明,沉积物以SiO2含量高、Al2O3等组分的含量较低为特点。样品中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和绿泥石。从SiO2看,闽江沉积物与石英砂岩的成分较接近,不同于浅海沉积物,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河流也有较大差异。地形地貌及水动力条件控制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粒度又控制沉积物的组分分布。总体表现为,由陆向海,呈SiO2逐渐降低、Al2O3等组分升高的趋势。人类活动对闽侯段及闽江北港到马江段河流沉积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闽江流域的源区特征、水动力条件和搬运距离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与生物作用对沉积物的改造,使得沉积物组分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9.
重金属因其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毒性效应、高度危害性和难治理性成为环境中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众多学者依据地质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依据元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富集因子和聚类分析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了探讨,初步定性了解了重金属污染来源,但还未做到定量区分重金属污染源.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而元素Ti是陆壳岩石、土壤及其风化产物的主要成分,在海洋环境中不存在自生富集现象,海洋沉积物中的Ti通常被认为全部来自陆源碎屑物质,因此,利用重金属元素与多环芳烃和元素Ti的相关性可以有效地区分重金属污染源.  相似文献   
910.
文章以2009年9月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跟踪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相关性,发现重金属含量和底栖生物总种数呈负相关性.疏浚物的长期倾倒造成了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底栖生物总种数和生物个体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