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8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582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311篇
地质学   1140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73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潘懋  徐建红 《第四纪研究》1993,13(3):240-249
关于第四纪埋藏沉积物成因类型的研究,常规的方法是利用钻井取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所得结论往往是定性的。由于钻井取芯的费用十分昂贵,且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收获率一般比较低,所以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由于地球物理测井具有快速、经济等特点,因此该方法在第四纪沉积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测井相分析的定量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2.
黄河下游断面形态与水沙输移关系及数学模拟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前人对黄河下游的实测资料分析为基础,本文讨论断面形态与来水来沙关系、断面形态对输水输沙的影响,并根据实测资料,提出黄河下游弯段与直段断面冲淤变化的两种模式,建立了主流摆动及坍岸影响断面形态变化以及纵向冲淤量在断面的分布两种数学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中国大陆自由空气重力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的重力资料计算并构制了从1°×1°到10°×10°平均的中国大陆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图,并对这套图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事实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且就这些基本事实与大地构造、地壳均衡、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相似文献   
55.
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组沙丘砂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萨拉乌苏组含7层古流动沙丘砂、4层古固定-半固定沙丘砂.对这些沙丘砂的沉积构造观察以及粒度、扫描电镜和常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1)这些沙丘砂具有与现代沙丘砂相似的风成沉积构造特征;(2)粒度及其参数——Mz、σ、Sk和Kg,以及主要化学组分SiO2、Al2O3和TOFE也与现代沙丘砂相近;(3)Mz-σ、SiO2-Al2O3+TOFE散点图和概率累积曲线显示这些沙丘砂与萨拉乌苏组中的河湖相、古土壤差别明显,而与现代沙丘砂一致;(4)石英砂颗粒具有良好的磨圆以及碟形坑、新月形坑、麻坑、上翻解理薄片、硅质沉淀和硅质裂纹等表面结构特征,反映其曾受持久的风力搬运作用.沉积构造、粒度、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和化学元素等多个方面具备了与现代沙丘砂类似的风成特征,证明这些沙丘砂的成因是风成的.  相似文献   
56.
张卫芸  唐亚 《山地学报》2006,24(B10):294-299
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水分条件、氧分压、气温等环境条件都有明显差异,青藏高原的植物在细胞壁厚度、栅栏细胞层数、通气组织大小、异细胞数量和分布、表皮附属物类型等方面与低海拔地区的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综述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条件下,植物在形态和解剖方面的适应性表现,分析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李建林  冯起 《干旱区地理》2006,29(5):658-662
以兰州市区96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的统计自相似性对泥石流沟数的累计分布随沟谷形态要素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同流域形态要素的分维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不同的原因。兰州市区泥石流沟三个形态要素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其中以汇水面积显示出分维最小(0.46),沟道长度次之(0.71),沟道比降最大(1.09)。分维的大小描述了作为系统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分形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形态要素对系统所起作用的差异,分维越小,所起作用越显著。其结果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流灾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在人体胃肠液的酸度条件下,采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模拟药物在人体肠胃中的分配情况,研究了中药和补铁制剂中铁的形态及其在人体内的吸收情况,并探讨了中药不同比例的配伍、胃肠酸度及还原性物质的存在对水溶态铁和醇溶态铁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溶液中的铁形态与药物本身特性和配伍情况有关,酸度及配伍对药物中铁的溶出率和溶液中铁的形态有较大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与胃肠酸度和还原性物质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59.
合成并表征了新螯合树脂———邻苯二酚螯合树脂(XAD-2-Catechol),研究了XAD-2-Catechol吸附铝的特性和茜素红-铝的显色反应,在pH4.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茜素红和铝(Ⅲ)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λm ax=500 nm,铝的含量在0-50μg/25 mL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了邻苯二酚螯合树脂分离/富集-茜素红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样中铝的新方法,对水样中铝形态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0.
探地雷达(GPR)在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带调查采用了探地雷达(GPR)研究海岸带沙体的结构、展布和沉积序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和有限的露头资料对比以及对反射波形态、结构的研究,确定了海滩脊、海岸沙丘的反射特征以及潜水面的位置。雷达图像显示五龙港古海滩脊由亚水平、不连续、高振幅和透镜状反射波组成;木兰头海岸沙丘已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短的、陡倾斜反射可能代表未受扰动的海岸风成沙的前积层。研究表明探地雷达是一种可靠、快速和经济的地球物理方法,在砂砾质海岸可产生高质量、高分辨率和连续的反射剖面,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