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4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通过野外监测系统获取的试验数据,对拐子湖地区2011年4月份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中贴地层微气象要素和输沙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气高温干燥,地表高温低湿、气压下降,风速增大是沙尘暴来临的前兆;沙尘暴过程中风向和风速相对稳定,气压、水汽压和相对湿度都会明显下降;地温下降速度较慢,土壤湿度略有上升;输沙量主要集中于距地表50cm以内高度层,在0-20cm高度层里输沙量呈增大趋势,20cm以上随着高度升高含沙量逐渐下降;跃移沙粒输沙量的空间分布与风向频率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蠕移输沙量的方向分布比较复杂,同风向分布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对沙尘暴预报和沙源区的防风治沙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运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环流形势的演变过程及有关物理量变化状况,对2010年3月19—20日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做了客观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沙尘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蒙古气旋后部西北强冷空气侵入为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以及内蒙古西中部周边沙尘的输送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冷锋过境使该地区温度梯度增大,空气对流上升加剧,为上游输送而来的尘土、沙石卷入空中浮悬提供了抬升条件。两者共同作用促使沙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并伴有扬沙和沙尘暴出现。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利用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模式(CuACE—Dust)近地面层沙尘浓度GRADS格式产品和文本格式城市最高浓度和最高沙尘暴等级产品,结合吉林省主要城市长春、白城、延吉地面观测资料,通过有无检验和分级检验两种方式,利用TS评分、预报偏差、预报效率等检验统计量对最终检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该模式对吉林省沙尘天气预报能力的结论及相关原因分析,为吉林省沙尘暴天气预报方法试着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4.
2009年4月我国大部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月内南方局部发生洪涝;东北、华北喜降春雨;西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象干旱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月内冷暖起伏大强对流天气频繁——2009年3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玲 《气象》2009,35(6):124-125
3月我国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多.全国平均气温为4.5℃,较常年同期(3.2℃)偏高1.3℃.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9.1mm,较常年同期(28.1mm)偏多1.0mm.海南3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2006年4月10日一次强沙尘暴前后连续5天地面、土壤中、以及80 m高塔站梯度观测系统的各气象要素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沙尘暴前后不同沙尘天气日各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是南疆气温持续回暖、热低压强烈发展、沙尘暴和浮尘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一次南疆东灌型强沙尘暴过程.温、湿廓线在沙尘暴过境时,因强湍流交换,整个近地层大气基本上处于中性层结,沙尘暴日为降温增湿的过程;沙尘暴日前后大气层结发生了转变,破坏了晴天正常的逆温、逆湿结构.风速廓线在沙尘暴日满足对数律关系,而在沙尘暴日前后的天气里,风速较小,规律性差.沙尘暴过境时0O cm和5 cm地温变化趋势与1.5 m气温相似,过境前1.5 m气温比5 cm地温达到峰值的时间约提前1~2 h,过境后反而又滞后1~2 h.  相似文献   
107.
准噶尔盆地南缘一次强沙尘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荣  刘振新 《干旱气象》2009,27(4):362-36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T6390场预报资料,对2009年4月13日发生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石河子垦区一次强沙尘暴进行了天气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是西北路径较强冷空气引发的锋后偏西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前期持续高温少雨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和一定的物质基础。西西伯利亚冷槽的斜压性结构使其强烈发展,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而西西伯利亚冷槽的垂直结构强迫出一支下沉气流,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高低空急流导致对流层中下部锋区加强和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中尺度条件。干暖舌的形成和维持对沙尘暴的发生以及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性。沙尘暴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冷高压前部以及3h变压、变温最大处和低空气流辐散的地区。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特殊地形和流沙为沙尘暴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8.
河西走廊一次区域性大风强沙尘暴天气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常规和自动加密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4月29日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物理量要素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冷锋后大风引发的沙尘暴;沙尘暴发生在强气压梯度区;地面气象要素对冷锋过境及沙尘暴爆发有强烈反应,可以在沙尘暴预报中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沙尘暴爆发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上升运动;锋生函数和螺旋度对沙尘暴爆发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沙尘暴的定义及其危害,简述了内蒙古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情况,并对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沙尘暴的原理以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同时,对沙尘暴的遥感监测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遥感监测沙尘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0.
沙尘暴垂直输运的两相流理论Ⅱ:气柱挟卷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飞  巢纪平 《气象学报》2009,67(1):11-19
为了改进气块法对沙尘沉降问题的研究,文中利用气柱法,考虑沙尘气体与环境的交换作用以及气柱内湍流交换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均匀场中有利于沉降的条件为较大的初始沙尘浓度扰动与较小的初始温度扰动,而且温度扩散系数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沉降,沙尘浓度扩散系数越大越不利于沙尘沉降,湍流过程在均匀场中对沙尘沉降影响不大.考虑剑更真实的环境场,得出在环境的垂直沙尘浓度梯度与温度梯度的参数域中,初始沙尘扰动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沉降,初始温度扰动越大,越小利于沙尘沉降.同时给出4种不利于沙尘沉降的过程:(1)上升浓度变化过程;(2)下沉浓度变化过程;(3)上升温度变化过程;(4)下沉温度变化过程.根据这些过程分析参数对沙尘沉降的影响得到:温度扩散系数越大越有利沙尘沉降;沙尘浓度扩散系数越大不利十沙尘沉降;垂直温度湍流交换系数越大有利于缓降区甚至是非沉降区的上升;垂直沙尘浓度湍流交换系数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