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0篇
  免费   923篇
  国内免费   962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1094篇
地球物理   378篇
地质学   3493篇
海洋学   369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44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1930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72.
广泛分布于赣北地区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以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变形、具陆内造山带构造变形特征;其成果系在华夏古陆与扬子古陆的碰撞拼接过程中,其应力向陆内传递的结果;时间大致在1100-800Ma,与全球格林威尔期造山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73.
山东省大盛群孢粉组合及其年代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司双印 《地层学杂志》2002,26(2):126-130,T003,T004
大盛群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系 ,其中的孢粉化石可以归纳为 Schizaeoisporites- Ephedripites- Tricolpites(SET)组合 ,希指蕨孢属 Schizaeoisporites、克拉梭粉属 Classopollis、麻黄粉属 Ephedripites及隐孔粉属 Exesipolle-nites为优势属群 ,两气囊花粉个别出现 ,以早期被子植物花粉大量出现为特征 ,主要为三沟型被子植物花粉。该组合的地质时代确定为塞诺曼—土伦期  相似文献   
74.
贵州关岭生物群中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关岭生物群是近年来在我国贵州关岭地区瓦窑组中发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生物群 ,其中的植物化石经研究计有 Equisetites cf.arenaceus(Jaeger) Bronn.、Ctenozamitessarrani Zeiller。依据植物化石 C.sarrani常见于晚三叠世和 E.cf.arenaceus系似木贼属中较古老的类型 ,指出含植物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瓦窑组系海相沉积 ,其中的植物化石无疑为异地埋藏 ,但从化石通常保存尚好来看 ,估计搬运的距离不会很远 ,它们可能是从距海岸不远的陆地被河流带到较平静的海湾或海槽而沉积下来的。此外 ,从该组植物茎干化石具清楚的年轮分析 ,推测卡尼期时 ,贵州关岭一带为非热带雨林地区 ,一年中气候不是四季如一 ,而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75.
小热泉子铜矿床成矿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床主要产于下石岩统小热泉子组一套滨,浅海相火山-沉积组合夹不等量正常沉积组合的岩石中,矿体在较深部呈层状,似层状而在浅部呈脉状,构成立交桥式矿化格架,通过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小热泉子铜锌矿床的形成过程至少经历了4期6个阶段;即喷流沉积-成岩成矿期,混合热液叠加改造期,构造改造期和表生风化期,主成矿期为热液叠加改造期。  相似文献   
76.
四川石棉县首次发现独特的自然铂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攀西地区大片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杂岩中产出有众多的前晋宁期层状侵入体,其间可见钒钛磁铁矿化,铬铁矿化,最近在石棉境内新发现一处含铂矿化体呈层状,网脉状产于层状侵入体中,且多以自然铂单矿物存在。伴生主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初步认为该矿床类型属产于层状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与铜硫化物-钡钛磁铁矿有关的构造-热液再活化型自然铂矿床。  相似文献   
77.
Quartz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Jinman vein copper deposit in the Lanping Basin of western Yunnan were determined by40Ar/39Ar fast neutron activ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spectra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saddle-shaped. The samples yielded a plateau age of 58.05 ± 0.54 Ma, a minimum appearance age of 56.76 ±0.81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54.30 ± 0.15 Ma, the three ages being close to each other, indicating that the ages of the quartz samples so far determined are true and reliable. The plateau age represents the time of formation of Cu-bearing quartz veins, 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Early Himalayan. This age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at which a tectonically thermal event (60 Ma) took place within the Lanping Basin, Yunnan Provinc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fact that copper ore and other ore types in the vast area of western Yunnan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in the Early Himalayan strata,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re must have existed some indispensabl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metallogenesis on a large scale during the Early Himalayan period in western Yunnan and also constraining in union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there.  相似文献   
78.
丰宁银矿外围是金矿新开发区。通过对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各金矿矿床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该区金矿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与银、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具有成因联系,是在统一地质作用下,同一成矿系列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在矿床分布上具有“南金、北银”特点。  相似文献   
79.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县的马脑壳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和褐铁矿。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分别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前者具草莓状结构,后者以环带结构为特征。粒度小晶形不规则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而晶形完整和晶产大者含金量相对较低。辉锑矿和雄黄以细粒浸染状分布者含金量高,而以块状产出者金含量低甚至不含金。褐铁矿为表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含有显微-超显微单质金。对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三个成矿期,即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三个成矿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热液成矿期含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迅速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80.
雷州半岛全新世高温期珊瑚生长所揭示的环境突变事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南海北部雷州半岛徐闻县灯楼角角孔珊瑚礁剖面(20°14.005′N, 109°55.200′E)的研究, 发现在全新世高温期存在至少9次高频率、大幅度的气候突然变冷事件, 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雷州事件”. 这一时期是雷州半岛珊瑚礁发育的适宜期, 至少可分为9个阶段, 每一阶段(即一次气候适宜期)的持续时间约20~50 a, 之后即在冬季突然出现一次低温和(或)相对低海平面事件, 导致角孔珊瑚大量死亡, 并出露遭受磨蚀, 形成间断面; 如此循环往复, 形成厚逾4 m的角孔珊瑚礁坪. 此段时间地壳分阶段性地下沉, 海平面上升. 该珊瑚礁剖面是研究中国南部热带地区全新世高温期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宝贵的材料, 为全新世高温期的高频气候不稳定性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对传统的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特征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