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36篇
海洋学   1003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目前,沙地被归类为未利用地,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的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四个主要二级地类中,沙地面积最大.但是,沙地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先天禀赋差,将其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必须科学评价,根据沙地特性采取适宜的方式才行得通.  相似文献   
992.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下,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成为生态环境风险的高危地区。为揭示研究区海岸带韧性特性,有效评价海岸带韧性发展历程,从而对海岸带韧性提升提出针对性成效管理策略。本研究以闽南沿海地区的18个县区(不包括金门县)为研究对象,选取海岸动力、海岸防护能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特征等5个方面、14个海岸韧性指标因子,利用AHP Critic法、灰色关联TOPSIS法、自然断点法以及贡献度模型,构建研究区海岸带韧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闽南沿海地区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以厦门市辖区为代表区域的海岸带韧性高值区(韧性平均值为0.517~0.542),南部是漳州沿海地区的海岸带韧性低值区(韧性平均值为0.482~0.514);海岸动力、海岸防护能力是其主控要素和影响因子。闽南沿海地区韧性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韧性提升阶段(1980—1990年),经济高速发展中生态环境造破坏的韧性破坏阶段(1991—2010年),注重生态修复保护工作,使海岸带韧性提升的恢复阶段(2011—2020年)。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在上述3阶段的韧性演化过程存在时间上的相位差异,其与三地不同的区位特点与地域经济发展历程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水分是制约半干旱区沙地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建设的关键非生物因子。于2008—2010年和2018—2021年生长季(4—10月)对毛乌素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0~100 cm深土壤水分进行了连续观测,系统分析了不同固定程度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受降雨季节变化的影响,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季节变化一般呈∽型或双峰型,10 cm和30 cm深土壤水分含量波动较大,60 cm和100 cm深土壤水分含量波动较小。(2)3种固定程度沙地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差异明显,总体来看,流动沙地土壤水分状况最好,且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相对平缓,固定沙地土壤水分状况最差,且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最为剧烈,半固定沙地居于二者之间;固定沙地10~30 cm深土壤水分状况好于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30~100 cm深土壤水分状况则相反。(3)降雨格局是形成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主要原因,随降雨事件降雨量增加,降雨的入渗深度逐渐增加;但是固定沙地土壤水分的深层补充需较强的降雨和较长的时间。生长季降雨事件以小降雨事件为主,表层土壤水分波动更剧烈。生长季初期降雨较少且以小降雨事件为...  相似文献   
994.
沈渭寿 《中国沙漠》1997,17(1):15-19
从区系地理成分来看,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区系以东亚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占绝对优势,而阿拉善荒漠则以亚洲中部荒漠成分(即戈壁成分)占主导地位。另外,两个地区的地方特有成分的优势都十分明显,但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中的特有种大都是在青藏高原隆起以后由于特殊的生境(高寒、干旱)而分化出来的新种,而阿拉善荒漠中的特有种大都是些古老的单种属和寡种属。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区系和阿拉善荒漠植物区系都具有古老的热带起源,然而前者是在古老的第三纪热带植物区系的基础上,在高原隆升过程中经过山区特化和气候特化形成的新的年轻的区系,而后者则较多地保留了热带起源特别是古地中海起源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995.
陈采富  苏培玺 《中国沙漠》1995,15(3):299-302
本文分析了沙地巨峰葡萄早衰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早衰的树体管理及土壤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96.
沙地地表结皮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杜晓晖 《中国沙漠》1990,10(4):31-37
本文根据陕西省榆林地区红石峡沙地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沙地地表结皮的形成过程及其组成,并着重讨论了地表结皮对降雨补给土壤水分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进一步研究地表结皮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7.
1987-1989年,我们在山东禹城县新垦沙荒地开发利用中,为改善果树立地条件,对葡萄、山楂、桃、李等果树园地表,进行秸秆覆盖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覆盖能调节土温,夏季避免果树高温灼伤,冬季能够安全越冬。并改善沙土水分、养分等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减轻风沙流危害。使果树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98.
废黄河口海岸防护工程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废黄河口岸段海岸演变及海岸防护的历史过程,分析了本段海岸的侵蚀特征及动力条件,进行了海岸工程防护的效果计算及主海堤和离岸潜堤设计。综合以上各项研究结果,对本海区的海岸防护工程规划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
潮汐潮流变化对海洋建设、民生、国防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深入了解北部湾潮汐潮流变化可为北部湾沿海港口航道建设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FVCOM)建立了一个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对北部湾的潮汐潮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时收集了历史潮位站、2个实测潮位站以及4个海流实测站点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北部湾湾内以规则全日潮为主,湾内同时存在规则全日潮流、不规则全日潮流以及不规则半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主要以往复式潮流为主。在涨落急流场中,最大流速点位于琼州海峡口处,流速达到157 cm/s,计算得到的最大可能流速也位于琼州海峡内。北部湾内余流平均流速为2 cm/s,余流通过琼州海峡从外海进入北部湾,并沿着广西近岸流动,在湾内形成一个气旋式环流。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本研究所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能够反应出近年来北部湾水动力状况,为北部湾海洋工程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