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腐蚀疲劳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剪切筒模型及文中选用的实验加载方式,考虑界面摩擦系数的衰减,同时考虑力学因素-应力比R和加载频率f的影响,研究了钢筋与混凝土界面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情况.通过对Paris公式的修正,借助能量耗散率给出腐蚀疲劳数学模型,得到了界面腐蚀疲劳脱粘速率,脱粘长度与循环荷载作用次数的关系.同时考虑混凝土损伤(如刚度衰减)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界面腐蚀疲劳(CF)裂纹扩展速率的因素,如应力比,加载频率.  相似文献   
102.
实验室一般采用波浪聚焦方法生成深水破碎波,通过各组分波浪的波幅叠加生成一个波高显著增大的大波,使其波陡超过极限波陡发生破碎。利用该方法生成深水破碎波浪的破碎次数通常并不唯一,导致波浪破碎后的流场特征不明显;造波参数不易于选取导致研究工况的设置难度大,直接影响深水破碎精细化实验的效果和效率。本文采用聚焦波理论计算波面,并利用上跨零点法定义的波高和波长计算理论波陡,结合物理模型实验统计波浪沿程破碎次数与剧烈程度,研究以JONSWAP谱为造波输入谱型时,聚焦波幅、谱峰频率、频宽等造波输入参数对于波浪破碎情况的影响,从而建立深水波浪破碎次数与造波输入参数之间的近似定量关系,为实验造波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03.
宁夏近44 a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宁夏1961~2004年间霜冻发生次数、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霜冻发生主要集中在4月和10月,出现次数4月中旬最多,春季霜冻明显多于秋季;发生次数南北差异较大,宁南山区发生频率较高,年平均发生次数达8.7~10.8次。同心出现次数最少,年平均只有2.1次;霜冻发生次数阶段性变化呈"1升1降"和"1升2降"分布,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6月、秋季下降趋势明显。霜冻年发生次数的跃变点是1984年,跃变年以后霜冻发生次数明显减少;3个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均为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逐渐提前,无霜期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改善珠江口盆地PY4洼中深层地震成像,进行了双船拖缆宽方位地震采集试验,获得了满覆盖次数1 680次的地震数据.按照每15° 1个方位宽度,划分了 24个方位数据体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并对不同方位宽度和正交双方位数据分别进行了叠加,得到了不同方位角宽度和不同覆盖次数的成果数据.分析后认为:①随着方位角宽度和覆盖次数...  相似文献   
105.
106.
西安东郊黄土中古土壤CaCO3和淋滤裂隙等的研究表明,使CaCO3发生迁移的水为重力水,CaCO3淀积层的顶界代表重力水淋溶亚带的底界,也是重力水发生突变的分界。薄膜水不具淋溶作用,也不会引起CaCO3的淀积。由CaCO3淀积深度可知,中更新世温湿期降水分配不均,雨季与旱季分明,增加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雨季降落;温湿期与冷干期的差别主要在雨季,旱季差异小。  相似文献   
107.
麦饭石中元素溶出的微结构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兴忠  杨辉  曹明 《矿物学报》2004,24(4):425-428
进行了麦饭石中元素的溶出试验,结合麦饭石的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探讨了麦饭石中矿物元素溶出的微结构模型,采用该微结构模型分析了颗粒尺寸、温度、时间及溶出次数对矿物元素溶出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麦饭石颗粒变小,溶出液的矿化度呈指数形式增加;麦饭石溶出次数增加,矿化度明显降低;溶出温度增加,矿化度和Sr含量增加,且增幅较大;溶出时间增加,矿化度和Sr含量增加,但增幅较小;麦饭石的矿物组成及岩石结构特征有利于矿物元素的溶出。麦饭石矿物元素溶出微结构模型可以表示为麦饭石浸入水中→界面水膜层形成→水渗入→水合作用→元素离子化→离子迁移、扩散→元素溶出,该模型进一步说明麦饭石粒度变小和溶出温度增加等都能促进矿物元素的溶出。  相似文献   
108.
基于DEM和SCS模型的重庆岩溶槽谷区塘堰复蓄次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村和云峰村两个典型岩溶槽谷区为研究区,通过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划分集水区,依据径流曲线数模型(SCS)模拟降雨径流,CROPWAT8.0计算作物需水量,对该区塘堰灌溉系统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得到了塘堰复蓄次数。结果表明:(1)SCS模型推算出研究区的径流系数范围为0.16~0.27,该模型模拟产流合理可靠;(2)在岩溶槽谷区以集水区为单位进行塘堰工程来水计算较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更为准确;(3)岩溶槽谷地区在枯水年时塘堰对雨水利用效率最高,弃水率最小为50.98%;(4)当降雨频率分别为P=50%、75%和95%时,重庆岩溶槽谷地区相应的塘堰复蓄次数为2.51、2.60和2.12。  相似文献   
109.
高密度采集技术在西部煤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承担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依托工程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概念、技术特点和优势。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常规三维地震技术相比,具有高覆盖次数、小空间采样间隔、宽(全)方位角、均匀炮检距道集等特点,在资料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容易接收并保护宽频数据,实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实例说明小网格和高覆盖次数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地震反射波的连续性,提高小构造的检测能力。根据多个依托工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对设备及野外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0.
根据煤田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现状,指出常规的的评价参数已不能完整反映观测系统的性能。在煤田精细构造和岩性勘探中,还需增加对采集脚印、反射弥散、目的层照明度和照明率等属性的分析。通过对几种观测系统从循环节、唯一炮检距覆盖次数、炮检距变化系数等属性的分析讨论,认为:①对目前常用的1/2横向滚动的束状观测系统应通过减少滚动线数进行优化;②在低信噪比和静较正问题突出、勘探目的以构造为主的地区,应采用有利于构造成像的窄方位观测系统,在高信噪比和静较正问题不突出的地区,应采用有利于提高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宽方位观测系统;③同类型观测系统就其面元属性而言,斜交型观测系统普遍优于正交型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