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67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滇中富民县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景观系统规模适中,洞内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洞中有宝(玛瑙),洞外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多元民族宗教文化以及潜在的温泉资源,加上优越的交通区位,旅游要素集群度较高,具较高开发价值。文章根据宝石洞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地史演化特征,根据本次对宝石洞的实地探测成果,总结了宝石洞旅游地质特征,再结合前人对成景机制的探讨,从岩性、构造、水文地质、古地理和成景时代五个方面探讨了宝石洞景区的成景机制,指出多期次断层(破碎带)共同控制了宝石洞景观空间格局,岩溶作用始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是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系统的主要成景期,并对宝石洞中产出的宝石(玛瑙)成因作了初步的推断解释。  相似文献   
102.
再论华南志留系红层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形刺P.eopennatus带的确立和P.celloni带、P.amorphognathoides带的细分,使华南Llandovery统的划分和对比发生了变化,以往归入P.celloni带的地层,极大多数都要归属到P.eopennatus带,层位变低。依据牙形刺生物地层的分析,溶溪组(下红层)的时代可能为埃隆期晚期,...  相似文献   
103.
滇中盆地位于云南省中部,出露地层多为中生界陆相红色岩系,又被称为滇中红色盆地和楚雄红色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上扬子古陆块西缘,是我国西南地区大型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云南楚雄砂(页)岩型铜矿就赋存于滇中盆地内。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牟定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的不同结构构造及矿化类型岩石中矿物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及对比,认为不同结构构造及矿化类型岩石的形成与不同成岩-成矿阶段流体的演化特点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表明其成矿作用主要经历3个成矿流体演化阶段:成岩期(均一温度:84℃~162℃)、主改造期(均一温度:145℃~227℃)及次改造期(均一温度:129℃~177℃)。3期流体的盐度变化不大,多处于4%~10%之间,而它们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其次为CH4和CO2。成岩期流体演化形成了砂岩铜矿的初始矿源层及贫矿体,矿化程度高的地方甚至形成浸染状或纹层状矿石;改造-成矿期的流体则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形成现今受构造控制的条带状、脉状富矿体。  相似文献   
105.
红层岩体以其岩体结构的软硬相间及软弱夹层发育而在边坡稳定方面表现为"易滑地层".瓦屋山水电站厂房区边坡为顺向坡,砂岩类岩石与黏土岩类岩石呈缓倾、互层状(倾角10°~20°)产出.构造与表生改造作用下,在这两类软硬相间的岩石界面上常形成分布较为连续的软弱夹层,这类岩体较易沿软弱夹层产生顺层滑动.地质历史时期,瓦屋山厂房区...  相似文献   
106.
梁秋原  刘文佳  王燕 《地球学报》2013,34(S1):163-167
通过对滇中地区典型铝土矿(老煤山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认为该区铝土矿为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 主要受地层层位、岩性古地理条件、褶皱构造及后期抬升改造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7.
修正SMR法在红层软岩边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邱恩喜  谢强  石岳  赵文 《岩土力学》2009,30(7):2109-2113
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SMR法(边坡岩体质量方法)没有考虑软弱互层对边坡岩体评价结果的影响的不足之处,增加了强度差异调整权值项。对西南地区80个红层软岩边坡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岩性差异修正后的SMR法比直接使用SMR法更加符合野外实际情况,运用修正后的SMR法对红层软岩边坡评价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8.
万州侏罗纪红层软弱夹层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万州侏罗纪红层中,连续分布多层产状稳定、厚度较大的软弱夹层。经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软弱夹层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长石、α-石英、伊利石、绿泥石等;其微观结构以片状结构为主,微裂隙和微孔隙发育,有少量网格结构,局部可见粘土矿物定向排列。野外调研表明:软弱夹层曾经受较强的构造挤压作用,部分已发生层间剪切破坏,从而导致剪切强度降低。对软弱夹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可知:软弱夹层为中等膨胀性土;且一旦遇水饱和,其剪切强度将大幅度下降。这些特征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软弱夹层容易成为基岩滑坡的滑动面。  相似文献   
109.
云南金宝山铂钯矿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金宝山铂钯矿位于云南省弥渡县与南华县交界的礼社江河谷两岸,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滇中台拗边缘、红河断裂东侧。发现于70年代初期,已查证为一大型铂族元素矿床。本文主要根据矿床勘查的部分成果,讨论其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10.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彭华 《地理科学》2000,20(3):203-211
从本世纪30年代阵国达提出“丹霞地形”的概念以来,中国学者经历了初创、成型和发展三个阶段的研究,作为地貌学一个新领域的丹霞地貌研究已日趋成熟。“红色陆相碎屑岩”作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和“陡崖坡”作为形成2限定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顶平、身陡、麓缓”的坡面组合,是丹霞地貌 的基本形成特征。目前所发现的红层均早于中生代;大部分丹霞地貌发育在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的地层组合上,而相对软弱的粉沙质和泥质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