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67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在调研我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红层与砂岩型铀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沉积相和红化成因为基础的红层分类:把内陆盆地中的红层分为陆解阶段形成的冲积平原红层和浅湖红层;成岩后生阶段形成的河流冲积红层、三角洲红层和沙漠红层;以及表生风化阶段形成的溅泼红(次生红层)等6类红层。并依据这6类红层的特征、产出构造环境,以及含矿主岩到各类红层的Eh、pH、Th/U、Fc~(3+)/Fc~(2+)、Sr/Ba等地化特征值的变化,确定了它们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即陆解阶段岩石红化时为开放环境,活性铀易于流失,对成矿不利;而成岩后生阶段,岩石红化时的环境为封闭系统,对成矿有利,能形成铀矿床。  相似文献   
22.
23.
通过对红层残积红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特性、宏观结构、微观结构特征的全面系统分析,揭示红层残积红土不仅经历了物理风化作用,而且经受过红土化作用,具有红土的一般特点,是一种强度稍高,压缩性中等,含较多游离氧化物的超固结土。最后对红层残积红土的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建议,认为其特性与母岩有关,砂砾岩、砂岩残积红土接近花岗岩残积红土;粉砂岩、泥岩残积红土接近红粘土,并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评价意见。  相似文献   
24.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成矿作用与红层(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5.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26.
四川盆地红层古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于四川盆地红层各层夷平面古风化壳,是重要的农业区域。 厚1-10余米,较完好的剖面有三个分解带。从深层第Ⅰ分解带至地表第Ⅲ分解带,物理和化学风化逐渐加深。粘粒SiO_2/Al_2O_3Ⅰ>Ⅱ>Ⅲ,风化系数Ⅲ>Ⅱ>Ⅰ。夷平面愈高,风化愈深。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对乌溪江引水工程厚黄隧洞工程实践,分析研究金衢盆地红层软岩工程地质条件,对在红层软岩中的浅埋引水隧洞的安全施工、衬砌支护等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8.
刘成 《云南地质》2007,26(4):428-438
介绍滇中红层形成的地质历史背景,红层分布范围,主要地层岩性及区内地质构造。重点讨论滇中红层特别是红层软岩的岩体原生结构,及后期受构造改造的岩体结构特性,岩体风化特性,岩体水理作用特性,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四方面的工程地质特性。  相似文献   
29.
白垩纪红层冰筏沉积的古气候及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筏沉积是负载沉积物的冰块进入海洋或湖泊中,冰块融化沉积物附落所形成的,它们可形成于高海拔具有明显气候垂直分带的低纬度地区或者是高纬度地区。我们在研究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时,首次在泉头组层中发现冰筏沉积。根据泉头组孢粉组合的研究透明,它们除了具有热带-亚热植物的孢粉以外,还有少量喜冷分子混生现象。  相似文献   
30.
福建白垩纪红层主要分布于政和—大浦断裂带西侧,由于受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作用影响,各红层盆地发生、发展的时序及其岩石组合、生物群组合序列都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红层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时序.将红层盆地分为三种类型:沙县—均口型、禾口—上杭型、连城—崇安型。其中,第一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最早期;第二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早期;第三类型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根据红层盐地岩石组合特征及序列,修订了原有地层单位的含义,将红层盆地岩石地层单位年历下而上划分为均口组、沙县组、禾口组、官寨组和赤石群。并详细论述了红层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各门类化石组合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