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232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20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论述了宁波盆地附近区域构造的活动性及其对宁波地区地震的影响,并通过对该区历史地震的时空分析划分了潜在震源区,确定了地震活动参数。采用地震点源扩散模型计算了宁波市的地震危险性,得到了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超越概率。从而由地质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两方面评估了宁波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可作为各类工程建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62.
杜兴信  丁韫玉 《地震学报》1990,12(3):257-264
本文以华北地区为例,探讨了从模糊推理原理和从幂态思维即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的角度,进行潜在震源区的定量划分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人们现阶段对地震构造、地震活动等潜在震源区特征的认识,合理考虑因素间的影响,给出数值化的分析结果,为今后震源参数的确定打下基础,因而较具科学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63.
浅源强震的判据和发震概率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绳祖 《地震地质》1990,12(2):131-140
根据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多判据原理,强震的发生不仅要满足准静态强度条件,而且必须具备突发释放足够能量的条件,而所有这些条件可以通过突发应力降判据、总能量判据和强度判据加以表达。本文建立了它们相应的概率表达式和估计发震总概率的方法,并针对我国28例地震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64.
应用模式识别定量划分潜在震源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韫玉  杜兴信 《地震研究》1990,13(2):122-130
本文以陕西关中及部分邻区为例,考虑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及地球物地场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和多种计算方案,以定量判定潜在震源区。其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方法有利于地质、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场等多种因素综合应用,并能选择和显示判定潜有震源区的主要特征。不同模式识别方法的比较和多种试验方案的综合,则可提高潜在震源区判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5.
66.
确定潜在震源区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建成  时振梁 《地震学报》1991,13(4):496-504
为了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较好地反映大陆内部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按照震级分档和空间概率分布函数的思路,本文选取并量化了多个地震、地质特征,以描述各震级档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性质.为避免同一因素的重复使用和主观作用的介入,文中引入了分量分析方法对特征进行正交变换.对变换得到的互不相关的新特征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再结合七级以上强震发生后的减震作用,确定了各潜在震源区各震级档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作为例子,试算了京-津-唐-张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图.该例子说明,本文的分析方法,不仅能反映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还避免了特征量的重复使用和专家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潜在震源区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孟潭 《地震学报》1994,16(3):346-351
在合成地面运动时程曲线时, 需要确定地震动的持续时间。确定该参数需要知道对场点起主要作用的潜在震源区的震级和距离。在讨论地震烈度区划的远场和近场问题时, 也需知道对场点起主要影响的地震的震级和距离, 本文首先推导了由地震带地震震级分布函数和地震空间分布函数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地震震级分布函数的公式, 并建立了潜在震源区内在地震烈度超过给定地震烈度值情况下的震级与空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 并据此导出了计算潜在震源区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的基本公式。文中以华北地区的几个场点为例, 给出了几个估计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的例子。结果表明, 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不但与场点和潜在震源区的几何关系有关, 而且与给定超越概率的烈度值Id有关。   相似文献   
68.
祁连山中段深部电性结构及潜在震源危险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中段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本课题采用MT重复测量方法,在该区建立的长约400km的剖面上进行监测。本文根据监测所获取的MT参数,从静态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电性横向变化特征,进而评估了该区的潜在震源区。研究发现,该区深部介质电性的物质特征有:1.部分地带呈现出剧烈的电性横向变化,2.具有极为发育的特殊增厚的壳内高导层地段,3具有高、低热流的过渡边缘地带,4.具有与活动大断裂相交汇的隐伏断裂构造的局部地段。近年来该区地震活动增强,数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具有上述特征的地带中,该地带将可能是祁连山中段的强震-大震潜在震源危险区。这四种电性特征将是潜在震源区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69.
韦天蛟 《贵州地质》1994,11(2):167-170
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地矿部要求从1933年必须开展的工作。本文首先对其含义和作用予以简介;进而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计算方法和提供的计算参数,首次较规范化的计算了贵州各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与全省总值,并予提供利用;最后针对计算结果,阐述了个人的分析与作用启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0.
根据环境应力场寻找中国大陆地区的潜在震源区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善  白彤霞 《地震学报》1995,17(3):294-304
地壳介质是一种里面存在着许多裂纹的非完整介质.断裂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介质的强度远低于完整介质的强度.笔者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裂纹在合适的条件下由稳态扩展逐渐发展到失稳扩展的结果,地震破裂即为断裂力学所阐明的低应力快速破裂现象. 快速破裂的出现必需要有局部应力和应变的高度集中.根据Knott(1973)对裂纹尖端进行的弹塑性应力分析表明,裂纹尖端的应力状态对裂纹的扩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应力集中,在裂纹尖端必然形成一个塑性区.塑性区中的位移已不是弹性位移,而是塑性位移.=a20/2y,这里,0是作用剪应力,它相当于地震发生时的初始应力或构造应力,a是裂纹半长,是刚性模量,y是介质剪切屈服强度.而地震位错恰恰是发生在形成塑性区的裂纹末端.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假定,设位错D(1,t)为文中的公式(5),地震最大位移为Dmax=L20/4g,式中,L是断层长度.若刚性模量取上地壳的数值,=33 GPa,介质剪切屈服强度y取实验室给出的平均值y=30 MPa,那么,根据Dmax和L的观测值,利用此公式就可以估计大震的构造剪应力值.计算结果表明,全球的大震构造剪应力值大多数在5——20 MPa 之间,有地区差异,平均为10 MPa. 笔者在进一步研究了震源谱的性质后,又导出了体波震级mb对0和地震矩M0的依赖关系(即文中的公式(11)),此公式提供了直接利用地震观测资料大量计算构造剪应力值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构造剪应力场是控制地震发生的主要因素,出现高应力值地震的地区是容易发生强震(MS6.0)的地区,即地震危险区.我们对1987年以来全国所有mb3.8的地震计算了它们的剪应力值,据此,划出了我国大陆地区强震危险区并给出了震级范围. 1992年4月——1994年1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9次MS6.0的地震,其中8次均落在我们事先划定的危险区内,只有1次在危险区外.实践证明,这种新方法作为中期强震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预报手段,有着良好的物理基础和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