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41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较封闭的环境中,塔木素铀矿床高矿化度(平均矿化度为35.4 g/L)NaCl型地下水中的Na+替换了斜长石中的Ca2+,使斜长石由更长石(An≈13)转变为钠长石(An≈1),被替换出的Ca_2+(以CaO计,约占斜长石总质量的4.5%)与地下水中的HCO_3~-、CO_3~(2-)及Mg~(2+)等结合形成了白云石等碳酸盐胶结物。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脱碳作用,促使地下水中以[UO_2(CO_3)_3]~(4-)、[UO_2(CO_3)_3]~(2-)等碳酸铀酰络合离子及Mg CO_3·Na_2UO_2(CO_3)_2复盐发生分离而形成了铀的沉淀,并受扩散作用影响,水中的铀趋向于向水岩作用相对强烈地段迁移,从而促使铀在特定的层位集中、富集。同时,斜长石因水岩作用(溶解、溶蚀等),在解理面及表面形成了次生的缝隙及孔洞等,为铀沉淀提供了空间。成岩后,含SO_4~(2-)等的酸性地表水沿层间下渗,溶解了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而形成了溶洞,为后期再次迁移的铀提供了沉淀空间,并形成了铀的进一步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32.
针对盾构隧道点云及其几何特征构建八叉树索引,使用体素化网格降采样进行点云降采样,利用统计特征滤波器达到精简点云,继而实现典型要素自动分割。结合点云精简算法,提高了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效率,通过拟合模型的几何特征,设置合理阈值,自动分割隧道典型要素。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精确地分割出相邻距离阈值较小的盾构隧道典型要素,拟合的隧道半径与设计半径误差仅为3 mm;相比传统RANSAC算法,该算法运行速度提高了17倍,实现了相邻距离阈值达1.0 cm精度的目标分割。  相似文献   
33.
勘查和研究发现部分砂岩型铀矿床中不仅有表生氧化流体作用还存在深部流体的参与,这类砂岩型铀矿床蚀变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塔木素砂岩型铀矿表生流体和深部流体活动都很明显,砂岩普遍固结且后生蚀变类型独特,因此,恢复成岩成矿事件及其演化过程,对揭示铀沉淀富集机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镜下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分析等,系统研究了塔木素矿床含矿砂岩成岩作用特征与后生蚀变矿物生成序列,重塑了成岩成矿事件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塔木素矿床砂岩中压实作用较弱而胶结作用很强,重结晶作用普遍,是造成目的层致密的主要原因,赤铁矿、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石膏化是该地区主要的胶结类型.将该地区的成岩演化划分为沉积-早成岩阶段、早期氧化流体作用阶段、热流体改造阶段和晚期氧化流体弱改造阶段.成岩环境由弱碱性向酸性环境转变的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过渡部位是造成铀沉淀的关键,大规模的氧化作用是矿床形成的基础,后期热流体活动对早期形成的低品位铀矿石进行叠加改造,是成矿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4.
基于双波段图像的玉米长势自动观测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35.
本文分析了重庆秋玉米栽培与气象条件关系和主要气候问题,指出秋季热量资源是影响秋玉米分布的主要原因,将秋玉米生育期间80%保证率≥16℃活动积温作为重庆市秋玉米气候区划指标。利用ARC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了重庆市秋玉米生育期间80%保证率≥16℃活动积温的空间分布,以此为基础将重庆市秋玉米栽培区划分为:热量丰富中熟秋玉米适宜栽培区,热量较丰中熟鲜食秋玉米适宜栽培区、热量一般早熟秋玉米适宜栽培区、热量较差早熟鲜食秋玉米适宜栽培区以及热量不足秋玉米不适宜栽培区等5种类型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6.
37.
四川盆中玉米产量丰歉对盆中乃至全省粮食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针对该地区玉米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试验资料、物候资料及长序列社会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为依据,定量、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影响盆中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原因、致害指标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38.
用修改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分析了豫西山区不同海拔与河北省承德地区,全国闻名的良种繁育基地玉米制种的农业气候相似性.确定了与承德地区相似的玉米制种海拔界限为334-1215m.其中海拔500m以上农业气候条件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39.
本文论述了用模拟灰度法绘制地形立体景观图的基本过程。首先用三角形面素来逼近地形表面,然后进行坐标透视变换和消隐处理,再根据选定的光照模型计算出每面素上各点的灰度值,最后采用彩色合成和图形叠加技术绘制出地形的立体景观图。  相似文献   
40.
通过覆膜地增温、保湿、保苗、防冻抗寒、增产等5个方面效应的试验研究,在海拔1900—2300m 高寒阴湿山区种植地膜玉米获得成功,亩产在566—604kg 之间,从而结束了华亭县玉米种植高度不能超过海拔1800m 的历史。对高寒阴湿山区地膜铺盖技术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