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Since the 20th century, numerous Quaternary moraine dating methods have emerged, including lichenometric, moraine 14C, quartz sand thermoluminescence (TL),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and 10Be, 26A1, 36C1, 3H, 21Ne nuclide dating methods. These dating methods are widely applied to determine moraine ages and have provided a large dataset. Unfortunately each method has its defects. 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these various dating methods and provide some comments.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1—2015年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基于SVM方法获取凤阳县石英砂矿区土地利用信息,并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SVM方法对Landsat系列影像分类具有较高精度,且提取效率快,省时省力。(2)25年来,凤阳县石英砂矿区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工矿用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为侵占耕地、草地和水域所得;水域总面积变化量不大,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草地面积急剧减少,净减量最大,主要转化为林地、耕地和工矿用地;耕地和林地面积先增后减,但林地净增加,而耕地被废弃、闲置或被建筑用地扩张占用,流失的耕地多分布在乡镇(村庄)、河流周边。(3)工矿用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增加,对植被和水域的侵占逐年增加,矿区土地系统的质量朝着变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颗粒形貌是影响珊瑚砂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研究珊瑚砂多尺度形貌特征有助于从细观角度阐释其力学特性。基于颗粒动态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粒径范围内超过20万个珊瑚砂和陆源石英砂(包括人工破碎石英砂和天然石英砂)颗粒开展颗粒形貌扫描和对比分析,提出了适用于珊瑚砂的颗粒形状分类标准,并从颗粒形状、磨圆度和凸度3个尺度上揭示了海相珊瑚砂与陆源石英砂颗粒形貌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珊瑚砂主要由块状、片状及棒状3种类型的颗粒组成,以伸长率和扁平率为0.5作为珊瑚砂颗粒形状的划分阈值进行颗粒形状分类,该分类方法的准确率可达90%。(2)珊瑚砂中块状颗粒占比最大,且含量大于50%。随着粒径增加,块状颗粒占比增加,片状颗粒占比下降,而棒状颗粒基本维持不变;随着粒径的增加,石英砂中的块状颗粒占比高于珊瑚砂,这是由颗粒的矿物性质决定的,而与颗粒的风化破碎方式无关。(3)人工破碎石英砂的磨圆度与珊瑚砂的较为接近,且略小于天然石英砂。块状颗粒的磨圆度大于片状颗粒,更大于棒状颗粒,因此块状颗粒占比越高,集合体的磨圆度越大。(4)珊瑚砂的颗粒凸度介于0.85~1.00间,石英砂的凸度大于珊瑚砂。随着粒径的增加,珊瑚砂的凸...  相似文献   
14.
15.
广东电白莲头国际标准石英砂矿床是第四纪滨海海-风成沉(堆)积的大型石英砂矿床,分布在出露于海平面以上14~20 m的滨海砂堤中,可划分为粗粒及中粒两个工业类型(各有两个品级).原矿石的石英砂含量达99.08%,SiO2平均含量为98.70%~99.80%,磨圆度高(次圆-极圆状占72.85%~80.98%),含泥量0.14%~2.17%,水洗后的附着Cl-含量为8.44×10-6~16.9×10-6,各项指标均符合ISO标准石英砂的质量要求.该矿床矿石质量高、储量大、适合露天开采,运输条件极好,是水泥质量试验必需材料--ISO标准石英砂的理想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北干旱化和风成记录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对亚洲内陆干旱化和亚洲冬季风开始时间的认识目前仍存在分歧。利用扫描电镜,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广大典型地区古近系中类似风成堆积的红色砂层石英砂微形态详细研究,发现这些红色砂层中绝大部分石英砂颗粒表面具有流水搬运和改造的磨光面与V型坑微形态特征组合,与现代塔克拉玛干沙漠、阿尔金山北缘洪积扇上的现代风沙沉积物石英砂颗粒表面的麻面与蝶形坑组合不同。粒度分析也显示这些沉积物的粒度曲线特征与风成黄土和现代沙丘粒度曲线有明显差别。结合沉积特征认为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期间不存在大范围的风沙沉积物,推断亚洲冬季风此时可能尚未激发,而该期的干旱环境可能是由行星风系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干旱炎热气候以及全球变冷事件造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石英砂为载体,在其颗粒表面合成铁胶膜,并探讨合成体系不同初始pH(5,6,7)及铁摩尔比(R=[Fe(Ⅱ)]/[Fe(Ⅲ)])等条件对铁胶膜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初始pH相同的情况下,当R为0时,铁胶膜的矿物成分为弱晶质的水铁矿;R为0.01时的矿物成分为赤铁矿;R分别为0.02、0.04、0.06和0.10时为针铁矿,且随着R增加,X射线衍射(XRD)图谱中针铁矿的峰强度逐渐增加,扫描电镜(SEM)可观察到针铁矿晶形逐渐变大,且在R为0.10时晶体形貌最大;当R为0.50和体系只加入Fe(Ⅱ)时合成的铁矿物主要为针铁矿与磁铁矿的混合物。当R一定时,随着合成体系初始pH的增加,胶膜中针铁矿的XRD峰强度逐渐增强,在初始pH为7时其峰最强,且晶形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8.
高纯石英砂粒度分析与粒度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国家标准(GB/T 6005-2008-R40/3)和国际标准(ISO 565-1990)筛孔尺寸为依据划分高纯石英砂粒级,用筛孔直径d微米单位对数换算值Φ=-log2d进行粒度分组和统计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和偏度对粒度分布特性予以精确表征,用粒度分布直方图和频率百分图形象地显示粒度分布特征,用累积正态概率图检验分布性质,以此弥补高纯石英砂粒度分布研究和评价体系空白,为高纯石英矿石研究、高纯石英砂制备、高技术石英玻璃熔制工艺以及贸易往来提供统一而精细的粒度评价依据。高纯石英砂最佳粒度特征是平均值应趋近熔制工艺最佳值,σ<0.35,SK→0,正态或近正态分布;不良的粒度分布包括双峰、平顶、细偏和粗偏等。  相似文献   
19.
松散沉积物的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来斌 《矿产与地质》2000,14(6):412-414
通过对淮北煤田临涣,宿县矿区新生界底部含水碎屑物质结构特征研究,初步得出结论,组成该层的主要碎屑物质的结构成熟度较低,石英砂粒具有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棱脊,撞击痕及溶蚀和沉淀等表面结构特征,反映了物源区遭受的物理风化作用以及短距离内快速搬运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20.
珊瑚砂吹填地基主要由耙吸或绞吸吹填的珊瑚砂、珊瑚枝、礁灰岩碎块构成,珊瑚砂颗粒大小不均、分布无规律,颗粒存在棱角和内孔隙,珊瑚砂地基的长期缓慢变形是建构筑物变形控制的重点。通过室内135天的蠕变试验,将细颗粒珊瑚砂、石英砂、黏性土的蠕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细颗粒珊瑚砂与石英砂的蠕变特征相似,与黏性土存在明显区别,在较低荷载水平下,细颗粒珊瑚砂地基的长期变形可依据石英砂的研究成果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