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689篇
海洋学   11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全站仪的X-Y倾斜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锦添 《测绘学报》1998,27(1):69-73
X-Y倾斜(水平度)传感器是当仪器整平后,对垂直轴的剩余倾斜值作垂直角和水平角的改正。本文论及光路、电路以及传感器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82.
华南晚古生代礁硅岩套的组成和分类及地质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多福  陈光谦 《地质学报》1998,72(2):97-102
礁硅岩套是一种重要的含矿岩石组合,它是由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热水沉积岩(矿)、细碎屑岩和泥灰岩、同怪位或相邻地区地层中的火山质岩或潜火山岩,以较为固定的时空有序的状态组合而成。根据生物礁的形成环境和热水沉积作用的产出方式,礁硅岩套可分为盆地型、台地型和过渡型三类。它是在特征地质背景下,在盆地演化的一定阶段内,由盆地正常沉积作物、盆地中的生物作用、盆下源的热水沉积作用和岩石圈深部岩浆作用综合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
Quartz was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its silico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in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SW Guizhou and NW Guangx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quartz in wall rocks.ores and that in association with hydrothermal silicification are distinctive in silicon isotopes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characters.Quartz in association with primary silicification is non-luminescent while that in wall rocks and associated with secondary silicification exhibits striking luminescence.Based on the dynamic fractionation of silicon isotope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rapid transport of aprimary siliceous fluid along the major deep fault system into subordinate faults before ore components deposited in favorable strata via penetration and metasomatism.Therefore,a deep origin is implicit for gold deposits of this type.  相似文献   
84.
礁硅岩套与超大型矿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礁硅岩套是一种重要的含矿岩石组合 ,也是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岩套之一 ,它是由不同的地质作用形成的不同岩石以较为固定的时空有序的状态组合而成 ,是在特殊的地质背景中盆地演化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 ,是由盆地正常沉积作用、盆地中的生物作用、盆下源的热水沉积作用和岩石圈深部的岩浆作用的综合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5.
全差示光度法测定岩石中高含量硅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6.
硅铍钠石在水热条件下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俊臣 《地球化学》1975,(2):155-157,i001
硅铍钠石(Na_2BeSi_2O_6),由于它极易溶解在HCl、HNO_3等酸性介质中,故自然界中极为少见。国外,在科拉半岛和格陵兰等少数地区发现有此矿物。天然硅铍钠石先见于科拉半岛的罗沃泽尔碱性岩体的方钠石正长伟晶岩和霞石正长伟晶岩中。有关硅铍钠石的矿物学特征曾有人做过一些研究。近年来,对其在水热条件下的合成实验也有少量报  相似文献   
87.
采用2. 0 mol/dm~3Na_2CO_3溶液5h单点化学提取-硅钼蓝连续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大亚湾西部海域13个表层沉积物和1个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的含量.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含量占比分别为0. 69%~2. 02%和1. 24%~2. 05%,平均值分别为1. 42%和1. 60%.结果证实西大亚湾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水平与我国南海近岸海域基本一致.在210Pbex测年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有机物、无机碳等多指标,揭示近百年来大亚湾周边环境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证实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大亚湾周边农业、海水养殖业和工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加剧了该海域生态环境变化,尤其90年代核电站运行对海洋生态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黄河干流营养盐分布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是海洋获取陆源物质的主要途径,河流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黄河干流营养盐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于2012年7月(汛期)对黄河流域水体和土壤进行了综合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悬浮颗粒物和营养盐等的变化特征及对黄河物质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受地势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营养盐和悬浮颗粒物在上游浓度较低,在中游相对稳定,下游浓度有一定程度升高;相比于贵德而言,黄河利津段悬浮颗粒物、溶解硅和硝酸盐分别增加了近66%、60%和800%。磷限制是黄河营养盐限制的主要特征,且氮磷比呈升高趋势;与资料对比发现,黄河氮增加约1倍,硅下降60%后相对稳定,而磷略有下降。从目前分析看,支流与干流的氮营养盐构成有显著差异。在沿岸表层土壤营养盐含量较高的区域,河段内营养盐含量也较高。流域人类活动是黄河氮营养盐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流域降水减少、水土保持等导致的物理侵蚀作用减弱是黄河硅和磷减少的重要因素;自1986年后,流域泥沙减少导致河流溶解硅降低了约34%,这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89.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得的颗粒物样品,对南大洋普里兹湾海域水体中生物硅的含量分布及年际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2013年夏季普里兹湾表层水体中生物硅含量在0.38—8.62μmol/dm3之间变化,平均为1.55±1.86μmol/dm3。生物硅在67°S以南湾内区域表层水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67°S以北的湾外区域,最大值出现在普里兹湾陆架区,生物因子是表层水体生物硅含量分布的主控因子。根据不同年份即25、26、27、28、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数据研究显示,普里兹湾表层水体中生物硅含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气候事件对普里兹湾海冰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因而对相应年份该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和种群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表层水体中生物硅含量的年际差异。  相似文献   
90.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该铀矿床中铀矿物的种类、产出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确定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水硅铀矿,两者紧密共生,它们均为表生铀矿物。铀矿物的颗粒十分细小,一般粒度均为微米级。铀石和水硅铀矿往往呈板状、不规则微粒状产出,铀矿物的表面溶蚀现象明显,有的还具纳米级的溶蚀孔。铀矿物的产出与蚀变黑云母、蚀变黄铁矿密切相关,也见到微脉状铀矿物集合体穿切碎屑石英等现象。研究表明在表生作用下,该铀矿床中的铀元素存在溶解(迁移)-沉淀(富集)的反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