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96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村湾泰来藻有性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生长重建法(reconstruction methods)研究海南新村湾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的有性繁殖过程中,发现泰来藻花芽形成期和种子萌芽期分别在每年的秋季末(11月初)和次年春季初(2月底),比菲律宾泰来藻种群早约2个月,雌雄花比例为1∶4,单次开花率是0.95%.  相似文献   
102.
西湖硅藻对桡足类浮游动物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从杭州西湖筛选分离的两种淡水硅藻,即尖针杆藻Synedraacus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palea对西湖两种淡水浮游桡足类,即近亲拟剑水蚤Paracyclopsaffinis和大尾真剑水蚤Eucyclopsmucrroides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密度的硅藻培养液(1.2×104~5.4×104个/cm3)中培养的桡足类动物,其卵的孵化率比生活在自然水体中的有明显降低,并发现该密度的实验硅藻对其摄食者——桡足类的母体也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该实验结果与已报道的某些海洋硅藻对海洋桡足类存在毒害作用的结果,对水域生态系食物链(网)中硅藻作用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对水域生态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3.
基于2011年3至5月对南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的水体与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实验室萌发培养实验,分析了绿潮暴发前期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南黄海水体中微观繁殖体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紫菜筏架养殖区附近海域,在122°30'E以东区域未发现有微观繁殖体存在。3,4,5月份该区域海水中平均微观繁殖体数分别为144 ,164和140株/dm3,最大值分别为278,426,和537株/dm3;南黄海沉积物中微观繁殖体数量分布范围介于19~127株/层,表层微观繁殖体数高于底层。长江口以北靠近江苏近岸区域有微观繁殖体存在,数量介于1~10株/dm3,31°N以南区域和河口内未发现有繁殖体分布,由此可排除黄海浒苔等绿藻微观繁殖体由长江水携带入海或来源于长江口南部海域。在春季绿潮暴发前开展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研究,可为查明绿潮发源地及早期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基础资料,为预测和预警绿潮发生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4.
夜光藻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赤潮原因种之一,其有性繁殖在种群增长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定量分析配子细胞是研究夜光藻有性繁殖过程的重要手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夜光藻rRNA基因的18S-ITS1为靶区域,建立了定量检测夜光藻配子细胞的方法。以配子细胞基因组DNA和含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分别建立标准工作曲线,二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分别为每反应0.17个细胞和102个拷贝,满足定量检测应用需求。应用该方法对2015年逐月采集的胶州湾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并首次对夜光藻配子细胞的季节变化、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夜光藻配子丰度呈冬末春初、夏季双峰分布,范围为18.12~9.70×105 cells/L;在水深小于10m的湾内近岸站位,配子丰度较低,垂直分布均匀;在湾中心、湾口和湾外的深水站位,配子丰度较高,仅在2~3月、7月和11月出现垂向差异。夜光藻配子细胞对种群增长和存续有潜在的积极意义,其丰度在营养细胞丰度高值期相对较高,在营养细胞丰度极低时仍可普遍检出。丰富了对近岸海域夜光藻配子细胞时空分布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夜光藻的种群增长模式、进一步探究其赤潮暴发的内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广东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广东省10多种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技术的现状,包括:海水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饲料、病害、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工程和养殖技术状况等方面;并对广东省海水鱼类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蛤蜊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土池育苗的试验,对中国蛤蜊的繁殖习性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中国蛤蜊在山东省海阳市丁字湾海区的繁殖期为6~8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鲜出肉率的变化与性腺发育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产卵前达到最大,为45.3%。水温在20℃以上时性腺发育速度明显加快,23~24℃肥满度最大。可用阴干、流水或降低盐度等方法诱导其排放精卵,也可进行解剖受精。中国蛤蜊雌雄异体,个别雌雄同体。胚胎发育可在盐度18~30,温度20~28℃条件下进行,超过30℃则引起幼虫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07.
于2019年4月1日至11月1日,在栽种了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花盆中,添加配制的总氮质量浓度为1.0mg/L、总磷质量浓度为0.05mg/L的营养盐,同时设置未添加营养盐的花...  相似文献   
108.
黄业明 《湖南地质》1993,12(2):80-80,106
恐龙并不是严格的动物分类,它既不是一个门类,也不是一个种属,狭义的讲,它是爬行动物中的晰臀纲和鸟臀纲。广义的讲,它是中生代大型爬行动物。公认恐龙在白垩纪末灭绝。然而,广义的讲,恐龙并没有完全灭绝,扬子鳄、密西西比鳄残存至今,它们的祖先就是2-3亿年以前的中生代大型爬行动物。为什么巩龙(狭义)在白垩纪末灭绝而扬子鳄又残存至今呢?如果我们把两个问题分开来研究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一旦联系起来答案非常简单:爬行动物的受精卵性别染色体不稳定或者没有,繁殖方式粗心大意,受精卵在阳光下自然孵化,白垩  相似文献   
109.
110.
杨健  张先锋 《海洋通报》1997,16(5):90-96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日本鲸类的研究方法及饲养、繁殖的关键技术,并对其水族馆局长 的历史、现状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它将对我国风起不的海豚馆及其它水族馆的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