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细粒含量对粗粒土冻胀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天亮  岳祖润 《岩土力学》2013,34(2):359-364
为了得到同时满足冻胀率和击实效果的最大细粒土含量,通过葡氏击实和冻胀试验,研究了不同细粒土含量、不同干密度条件下细圆砾土填料的冻胀特性。研究结果表明,9%细粒土含量下细圆砾土试样的压实效果最好;细圆砾土试样的冻结过程可以划分为快速冻结区、过渡区、似稳定区和稳定区;细粒土含量低于10%时,细圆砾土属于弱冻胀填料;同时满足冻胀率和压实效果的最大细粒土含量为9%;细粒土含量相同时,细圆砾土试样的冻胀率随干密度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减小,即存在一个最不利干密度;冻结48 h后,细圆砾土试样冻土段的含水率均大于初始含水率,其不同位置含水率分布曲线呈S型,且随着细粒土含量的增加逐渐呈现倒三角形分布;细圆砾土试样干密度的增大有效地阻断了水分迁移路径。  相似文献   
42.
对红白山剖面的粒度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腹地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粒度曲线中普遍存在一个超细粒组分。其众数粒径分布比较稳定,平均为0.87μm,含量变化介于0.3%~10%,在不同成因的沉积物中和在剖面上都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对同一岩性段而言,超细粒组分含量在风成砂中最低,在黄土中较低,在河流相沉积中较高,在湖相泥岩中最高。尽管受岩性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但不同成因沉积物的超细粒组分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基本一致,暗示了其长周期变化受同一驱动因子控制。化学风化和/或成壤作用强度可能起着关键作用。红白山剖面超细粒组分含量在2.8Ma的快速降低指示了化学风化和/或成壤作用强度的显著减弱,进而反映了塔里木盆地腹地干旱化的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43.
陕北典型地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的平均年侵蚀强度达5434.3t/km2,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t/km2.6873.2 t/km2,2081.7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它已达强度级侵蚀.同时延安的户间道路(14190.8t/km2),榆林的户间空地(13547.4t/km2),已达极强度侵蚀.应加强研究和防治.水蚀泥沙的粒度以0.01~0.05 mm的粗粉沙和0.001~0.005 mm的粘粒为主,分别占到43.98%和19.81%,≥0.05mm的粗泥沙含量明显小于聚落以外的坡面,而且区域变化比较明显,从南到北,细粒成分愈来愈少,粗粒成分越来越多;与土壤粒度相比,粗泥沙水蚀系数在庭院、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分别达到0.54,0.55,0.75,平均为0.61.  相似文献   
44.
细粒沉积岩岩相研究是烃源岩和页岩油、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要基础,鉴于我国陆相断陷湖盆环境多变和细粒沉积岩类型多样、岩石组合类型复杂的特点,需要进行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以渤海湾盆地南部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发育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厘米级岩芯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等技术,研究细粒沉积岩基本特征。陆相断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可以按照(1)宏观岩芯精细观察描述,归纳垂向岩石类型组合;(2)分析沉积微环境;(3)对不同岩石类型组合进行X射线全岩矿物衍射和TOC测试,划分岩石类型和岩相大类;(4)微观镜下剖析纹层叠置关系;(5)分析成因和形成机制,对岩亚类细分等5步进行。岩相大类划分要简洁,是为满足油田勘探工作易于操作、建立与常规测井资料之间关系等要求;亚类细分是便于研究微观源储关系、分析沉积微环境和储层微观结构等。  相似文献   
45.
《地学前缘》2017,(3):276-287
攀枝花式铁矿赋存岩体顶部普遍发育有富角闪石细脉。本文报道了白马铁矿青杠坪剖面顶部细粒橄榄辉长岩中富角闪石细脉、蚀变带和寄主岩中代表性斜长石、磁铁矿、钛铁矿、角闪石、黑云母和磷灰石等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岩相学观察表明,细脉中矿物主要为大颗粒角闪石,其间充填钛铁矿、斜长石、方解石;蚀变带中矿物为角闪石、辉石、斜长石、黑云母、磁铁矿及钛铁矿,矿物普遍发生蚀变(如黑云母绿泥石化),斜长石边部也发生溶蚀;靠近蚀变带的寄主岩中矿物主要为斜长石、单斜辉石(二者含量相近),另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和钛铁矿,在钛铁氧化物周围还有黄铁矿、黄铜矿和磷灰石,矿物也发生了轻微的蚀变;而远离细脉的新鲜寄主岩中矿物主要为新鲜的斜长石、单斜辉石(二者含量相近),少量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及钛铁矿。电子探针数据表明,寄主岩中的斜长石An比细脉及蚀变带中的斜长石An要高。新鲜寄主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拉长石,蚀变带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而细脉中出现了钠长石。运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对富角闪石细脉中的角闪石颗粒进行了压力和深度的计算,从中心到边部所估算的压力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9MPa→121MPa→167MPa→128MPa;运用磁铁矿-钛铁矿共生的温度计和氧逸度计,计算了寄主岩中磁铁矿和钛铁矿平衡时的温度和氧逸度,结果表明,磁铁矿和钛铁矿平衡的温度较低为546~574℃,氧逸度(logfO2)为-20.41~-23.83。另外,根据黑云母的Ti-Mg/(Mg+Fe)温度估算图解,靠近蚀变带寄主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700~720℃。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1)青杠坪镁铁质侵入体侵位后顶部及周围先固结形成顶部细粒橄榄辉长岩带,对底部的含矿流体成矿起到屏蔽层的作用。(2)细脉和蚀变带中斜长石更富Na;由角闪石核部电子探针数据计算出的侵位深度为岩石的真实侵位深度,而由边部电子探针数据计算的深度为流体高压导致的"假"侵位深度;从富角闪石细脉到蚀变带再到寄主岩,矿物的结晶温度逐渐降低,对应流体高温到低温的扩散特点。(3)这种富角闪石细脉可以作为深部矿床的浅部标志,对深部矿床的勘察找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6.
昆嵛山地区位于胶东半岛东部牟平断裂和米山断裂之间,是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和华北克拉通两大不同地块的过渡地带。下卧龙金矿床位于昆嵛山地区东侧、米山断裂以西。矿体严格受细粒花岗岩脉控制,呈脉状产出,产状与其基本一致,围岩为玲珑序列郭家店单元。矿石类型为绿帘石化黄铁矿化黑云二长花岗岩,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磁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磁铁矿,金矿物主要为细粒自然金,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分布规律,认为(2)-1矿体深部及矿区周边出露细粒二长花岗岩脉区域仍有较好的资源前景。下卧龙金矿床为昆嵛山地区首次发现的赋存于细粒花岗岩脉内的新类型金矿床,其特点为受构造控制不明显、岩石蚀变普遍较弱、载金矿物多样、矿体品位相对较高。该矿床的发现对昆嵛山及周边地区地质找矿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为明确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地区沈352井沙四下亚段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环境及演化特征,利用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岩石中w(V)/w(V+Ni)判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根据w(Sr)/w(Ba)、w(V/)w(Ni)、w(Mg)/w(Ca)判断沉积环境中盐度的变化,根据w(Zr)/w(Al)及w(Al2O3)、w(K2O)、w(TiO2)、w(P2O5)、w(V)判断水体深度的变化,根据w(Sr)/w(Cu)、c(为几种元素的比值)判断沉积环境的古气候变化,分析研究区沉积环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处于陆相沉积环境的沈352井沙四下亚段由深到浅分为三部分,即在3 280~3 352m处为还原—弱还原环境,盐度为半咸水—咸水,水体较深,属于半潮湿—半干燥气候;在3 248~3 280m处为弱还原环境,盐度为咸水,水体较浅,属于干热气候;在3 169~3 248m处为还原环境,盐度为咸水—半咸水,水体较深,属于温湿气候;其中粒屑发育段(3 328~3 333m)较为特殊,为氧化环境,盐度为微咸水,水体较浅,属于干热气候。该研究对分析研究区细粒沉积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勘探潜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
黄河三角洲粉质土海床临界起动切应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口潮滩和室内环形土槽模拟新沉积的海床土体,观测固结过程中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的变化及对应的土体重度、含水率、贯入阻力、剪切强度指标值的变化,分析黄河三角洲粉质类土临界起动切应力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粉土的临界起动切应力与重度、贯入阻力和抗剪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与干密度、抗剪强度之间具有非常好的定量关系。将黄河三角洲粉土临界侵蚀切应力的试验结果与其他学者建立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固结开始试验与计算结果间的吻合性较好,随着固结时间差异性变大,表现出黄河口粉质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9.
滑带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平  黄井武  尹赛华  郑坚昭 《岩土力学》2011,32(11):3212-3218
滑带土的强度特性对于边坡稳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揭示滑带土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是进行边坡安全性评估的基本前提。针对一库岸古滑坡滑动带中的含粗粒细粒土,进行了滑带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现场大剪试验和室内固结快剪试验分析了滑带土的剪切性状,确定了再生强度、现场折减强度和固结快剪强度;根据现行反复剪切试验在确定含粗粒细粒土残余强度时的不足,对试验方法和试验仪器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滑带土的残余强度指标,并与其他剪切条件下的强度指标进行了比较;基于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土体含水率、塑性指数及粗粒含量对剪切强度指标的影响,并总结了含粗粒细粒土与一般黏性土或砂土在剪切性状方面的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50.
对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细粒组分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试, 探讨南海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分布主要与陆源物质输入、生物活动和火山物质补给密切相关.南海细粒组分的配分模式与中国黄土的接近, 与周边的珠江、湄公河等河流输入物质也有相似性, 而与南海碱性玄武岩存在显著差异, 表明南海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大陆.稀土元素趋势分析表明, 珠江口往外至海南岛南部海域中沉积物朝东南方向向陆坡输送; 台西南至珠江口往外海域沉积物大多向南输运; 吕宋岛西部海域包括黄岩岛附近海域的火山物质主要向西北方向输送, 向西可达113°E、向北可至20°N附近; 南海南部沉积物整体上向南沙海槽西北部附近海域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