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探究居民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者的角色认同是否影响其参与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角色认同理论,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利用时间日志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获取当地居民时间利用数据,并从时间利用视角出发就居民角色认同对其旅游参与的影响进行质性探讨,以期深度挖掘居民的态度和心理感知。结果表明:居民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者,其角色认同对旅游参与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居民角色认同程度和旅游参与程度作为分类变量加以交互组合,形成4种常见的旅游社区参与类型,即高角色认同-深度参与旅游型居民、高角色认同-浅度(未)参与旅游型居民、低角色认同-浅度(未)参与旅游型居民、低角色认同-深度参与旅游型居民。从而针对不同类型居民,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参与和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调查和测试,分析了当前高职旅游地理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从教材、教师等方面对高职旅游地理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能力取向的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3.
空间认同:城市空间研究转向中的知识前沿、趋势与启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文 《地理科学》2019,39(4):587-595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解构、调整和重构对城市空间的认同,这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以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源,对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知识再现。研究发现:城市空间认同是人们对城市发展中社会经济认同、文化认同、集体认同、身份认同与情感认同的集合。作为重要的国民意识,城市空间认同主题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对该领域研究的本质上是对城市空间实践中人文主义空间诉求的知识表征; 在2008~2017年的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具有明显优势,国际合作研究网络主要在美洲-欧洲、欧洲-澳洲,以及澳洲-欧美之间;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高被引文献注重对“空间多中心性”“地方与连续性”“城市社区”“城市公民身份”“空间绅士化”“地方主义”等方面的讨论。 未来研究更加倾向在“认同”“空间”“城市”“地理”“政治”“地方”,以及“社区”等新主题方面。相比较而言,国内对城市空间认同的研究较为欠缺,随着中国城市空间实践不断推向纵深阶段,需要强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64.
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用地转型背景下,选择广钢新城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从地理想象的视角,探讨周边村民、旧广钢职工以及新进入者等主体对广钢新城地方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并进一步解析地方建构与身份认同的联系。研究发现:1)由于主观性和空间实践体验的差异,不同社会群体对于广钢的地方意义有着截然不同的想象;2)周边村民、广钢旧厂职工集体记忆的嬗变,反映了空间形态、社会结构变化与在地群体的想象构建以及身份认同的耦合关系;3)新进入者的地方身份认同建立在排除在地群体的地方文化想象之上,二者对于广钢新城的地方意义和身份认同是断裂的,2个社会群体对于地方意义的感知与认同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交流与融合;4)在社会话语构建的文化冲击以及权力和资本的支配下,外界群体逐渐产生对广钢新城地方文化意义的多元想象。广钢片区的大规模空间重塑以及由此衍生的地方意义重构说明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地方建构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转型体现多行业整合和多学科融合的典型领域,代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已成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中的新职业。本文在分析地理信息应用服务职业内涵基础上,构建地理信息应用服务职业标准框架,并对职业标准的科学化建设提出实施路径参考,以期为提高地理信息产业人才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6.
平顶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以来,努力打造优质便民服务品牌,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首家在公积金中心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首家实行不动产登记职业保险制度,首家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运维和异地备份,首家实现不动产登记自助缴费自助领证,率先实现“一窗受理”,推出首张“一证一码”不动产权证。  相似文献   
67.
迁居行为及其意愿反映了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城市居住环境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需要。论文从迁居意愿的视角,将地方依赖和社区认同引入迁居研究中,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城市居民的居住选择。运用Williams量表,在292份调查问卷和52份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北京中关村地区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关村周边社区居民对就业和子女教育具有明显的地方依赖和较高的社区认同感。在292名被调查者中,共有115名居民有迁居意愿,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9.4%。其中,在就业和子女教育地方依赖程度较低的调查人群中,这一比例分别上升至47.2%和54.2%。此外,有迁居意愿的居民大多社区认同感不高,在115名有迁居意愿的居民中,仅有4人对所在社区具有强烈认同感。论文从地方感的角度丰富了居住空间的研究内容,为理解当代城市居住空间的特点、提升城市空间建设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马凌  张媛媛  朱竑  陈晓亮 《地理研究》2019,38(8):2044-2057
快速城市化带来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及城市土地、空间和边界的改变,也重构了传统的地方与地方认同。以广州市番禺小龙村为例,分析城市扩张和地方重构下影响地方认同的因素、机制与过程。研究发现:① 城市扩张过程中,居民户籍身份上的改变最为突出,农民对于其市民身份及新的行政地方的认同度不高,最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身份与区域的隔离;② 认同是多维度影响、深层次和动态变化的过程,地方认同需要从身份和地方双重维度进行分析,居民多元的自我身份感知与对地方的认知及其切实的个体需求共同影响其最终的身份归属和地方认同。因此,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需了解、重视区划调整变化后城郊居民的生产生活,同时注重社会基础福利的提升,以促进居民对于新的地方和身份的认同,进而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69.
郭文  黄震方 《地理研究》2020,39(4):907-921
采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旅游背景下竹地摩梭人“家”空间的多维生产与身份认同建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 竹地摩梭人的宗教信仰及其在不同时代的流转,规约着摩梭村民日常空间实践中的自然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具有心物自洽和身心统一性;竹地摩梭人“家”空间具有系统性,体现在村外层、村寨层、家址层、祖母房和身体层不同尺度空间圈层中,其空间秩序和意义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意识和人地关系;② 以旅游为媒介的资本、权力和消费等结构性力量相互交织和渗透,对竹地摩梭人“家”空间带来了微观地理空间的社会关系、文化意义和人地关系的重塑,且具有多维空间的交互辩证生产性;③ 随着竹地“家”空间的多维生产和微观地理重塑,出现了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前因式认同建构、以结构主义为特征的后果式认同建构,以及以“价值认同,情感不认同”和“价值不认同,情感认同”为特征的“中间型”认同建构。竹地摩梭人对“家”空间旅游化实践的身份认同建构,暗含和折射了村民对“家园”和“家国”的认同状况。④ 竹地“家”空间的旅游化,本质上是传统民族空间资本化的实践过程,归根结底是新时代“地方”对发展路径和方式的选择,但未来需要调适“家”空间资本化和发展异化之间的矛盾。此外,竹地“家”微观地理空间的案例剖析,在理论上补充和延伸了学术界既有“家”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0.
近日,河南省煤田地质三队“三标一体”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了摩迪英联认证有限公司年度审核。这标志着该队的管理水平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2007年以来,该队为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先后开展了以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认证工作,通过精心策划、缜密部署、全力推行,在去年圆满通过了“三标一体”化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