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4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2  
城市和农村是两种主要的人类居住群落。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却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空心化问题。以山东省新泰市北公村为例,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总结了村落空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阐明了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经济发展迅速和观念意识落后、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薄弱等三大矛盾是村落空心化的内在机制,针对村落空心化对耕地资源、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72.
高中地理新教材四种版本教材各有特点,应整合使用。人教版教材着重分析了平原利于聚落分布的原因及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分布、延伸方向的影响,重点突出且内容比较切合学生实际,但缺乏案例分析;鲁教版教材着重分析了平原利于聚落分布的原因,山区铁路的分布及原因,不过,这些仅是用等高线地形图呈现的;湘教版教材分析最为详细,用了整整一节篇幅、  相似文献   
873.
林志胜 《地理教学》2009,(11):19-20
新课导入 展示多组聚落景观图片,请学生判断图片分别反映了乡村或城市的景观,说出判断理由。 新课教学 一、乡村与城市 1.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P78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874.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是我国干旱地区著名的湖泊,地处古代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通道一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19世纪70年代,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曾两次(1876-1877年,1883-1885年)到达罗布泊地区探察,他描绘的罗布泊位置引发了世界学术界的争论,并掀起了延续百年的罗布泊探险热潮.  相似文献   
875.
王典平 《地图》2000,(1):57-58
在我眼里 ,地图曲线婀娜多姿 ,楚楚动人 ,不让环肥燕瘦之美女。四川盆地之南 ,地图曲线绘出了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鹏神鸟———自贡。我的目光穿过时间隧道 ,搜寻着他的心脏主城区 6 0多年来的演变轨迹……本世纪 30年代 ,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 ,富荣盐厂早已以其实力赢得了“盐都”美名 ,有了全国影响。那幅古色古香的《富顺县盐区图》叙说的正是此时的繁盛。该图东起大山铺 ,西至艾叶滩 ,北濒旭水河、沙鱼坝、黄桷岩一线 ,南临长土、接官厅、青岩洞一线 ,大致是改革开放前主城区范围。通过它 ,盐场要素一览无余。当时盐厂虽仍由富、荣两县分别…  相似文献   
876.
松嫩平原生态地质环境变迁构造-气候旋回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松嫩平原第四纪以来生态地质环境的变迁过程并对其演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新构造运动是本区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内动力,直接影响地形起伏和地貌形态,制约水系的变迁和沉积环境的演化。东亚季风作为新构造运动的间接产物,对本区气候的波动产生重要影响。新构造运动和东亚季风共同控制着本区第四纪以来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877.
10世纪末西辽河流域沙漠化的突进及其原因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王守春 《中国沙漠》2000,20(3):238-242
西辽河流域在辽代早期和辽代之前,是自然环境较好的"辽泽",其自然景观为面积广大的平沙地,其上生长乔木、灌木和草本,为疏林草原,还有较大面积的下湿地和较多湖泊,没有出现流动沙丘。在11世纪期间的文献中,记载了西辽河流域有明显的沙漠化表现。10世纪末西辽河流域环境可能出现突变,是历史时期西辽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时间。沙漠化的原因,主要为自然原因,即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78.
根据考古测量的数据生成真实感地形,实现地物的精确分布,而地物精确分布与调整主要通过对实体的拾取完成的。使用射线法与包围盒的三维拾取技术获得实体在虚拟场景中的空间坐标,并通过几种坐标转换的方法将实体的空间坐标转换为考古场地的地面直角坐标。根据姜寨聚落遗址的考古测量结果,调整实体的平面直角坐标同实际位置的偏差,使得实体在虚拟场景中的位置更为合理。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设计实体属性的数据结构,使实体按属性的数据结构在场景中实现精确的分布,取得了很好的交互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879.
2011年8月,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启动。此后两年时间,10余名项目组成员行程五六万公里,首次对全省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调查,确定全省重要地质遗迹518处。2013年9月30日,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评审会在长沙召开。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认定该项目为优秀。  相似文献   
880.
理想类型叙事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变迁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艳刚  刘继生 《地理学报》2012,67(10):1399-1410
乡村景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整个人地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 世纪下半叶以来, 城市化、交通网络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乡村景观。不同学科、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认识、解释和评价, 这影响了对乡村景观变迁的理性认识, 以及对乡村景观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本文采用理想类型叙事法, 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 对乡村景观的变迁进行叙事分析, 提出更具包容性和解释力的4 种乡村景观变迁理想类型叙事:保护叙事、现代化叙事、公平生存叙事和内生发展叙事, 更客观全面地凝练乡村景观变迁的多元价值观、理论基础、核心假设和基本观点与建议。最后本文提出了乡村景观分异的7 种情景类型, 每种情景类型具有不同的判征指标、空间区位指向、主体景观和主要功能, 并结合理想类型叙事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以期为未来建设健康、富有生产力和吸引力、和谐的乡村景观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