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735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833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998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40年的云南省冰雹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其活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冰雹的季节分布比较复杂,呈现出春季和夏季两个峰值的特点;冰雹的季节分布还与海拔高度有关,低海拔地区为春季多雹型,高海拔地区为夏季多雹型;滇西地区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较滇东地区显著而年代际变化特征没有东部地区站点明显;滇东地区表现出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目前处于冰雹相对较少时期。从区域来看,年冰雹日数山区较坝区高,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高。  相似文献   
32.
王铁成 《河南测绘》2005,(2):11-12,32
一、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IT)的飞速发展,90年代以来,GIS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泛应用:政府部门进行的对国土、环境、人口等资源的调查、统计、分析:城市规划用地、房地产产权管理;区域、流域的规划管理:以及城市基础设备、地下综合管线的管理等。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相应地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国家第三产业的支柱,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为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普通的旅游地图已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33.
利用1881~2002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月、季降水资料,采用历史曲线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降水都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松花江流域降水以27~30年周期为主,辽河流域降水周期比松花江流域略长,大概为35~38年左右。根据降水自身演变规律及自回归方法预测的结果,估计未来5~10年,松花江流域仍将处于少雨期,辽河流域少雨期维持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相似文献   
3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8/1949-1999/2000共52个冬季的北太平洋上空中纬度阻塞异常的气修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阻塞发生的频数具有很明显的3-7年的年际振荡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2-7年带通平均的小波方差谱分析结果表明阻塞的这种年际变化的振幅存在着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气候突变在20世纪70年代,这进一步证明了北太平洋上空的阻塞活动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强阻塞异常的冬季和弱阻塞异常的冬季分别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阻塞异常强的冬季,北太平洋西向东北方向加强并分裂成两个中心,而SST异常在中纬度太平洋则对应着典型的PDO型,在赤道地区则为类La Nina型的海温分布。而对于阻塞异常弱的冬季则对应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分布特征,即500hPa高度异常场表现为符号相反的PNA型,风暴路径中心在日界线附近呈纬向型分布。同时SST异常在赤道地区则为典型的El Nino型的海温分布。以上结果揭示出北太平洋阻塞活动的年际变化可能主要与热带海温的遥响应相联系,而年代际变化则主要与中纬度局地的PDO型海温及其通过斜压瞬变波的海-气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5.
全球陆地年降水量与ENSO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全盛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经验。结果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地明显减小,显著的地区是: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的华北,赤道中美洲区,孟加拉湾北部及尼泊尔,东澳大利亚区,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勒拿河以东地区,西欧及南极的威尔克斯等区域。在暖事件年,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不多,主要是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及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统计检验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减少的面积比降水量增加的面积要大,而且更为显著,将本文结果与早期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还指出,ENSO的年代际变化对上述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是80年代以后的暖事件对东澳大利亚干旱,中国的华北的干旱的影响比80年代前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6.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变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东部25°N以北28个站1880-1999年夏季季降水序列,用旋转复经验正交函数(RCEOF)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百年干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降水空间变率大值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江南、华北、西南及东北。除西南外的5个关键区大体上反映了从6月到8月夏季雨带自南向北椎进所滞留的地区。旋转空间位相分布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东北的旱涝异常主要表现为驻波振动特征;而淮河流域、华北、西南地区显示出降水异常信号具有部分的行波特征。尤其第4空间模显示出旱涝异常信号从东北南部可沿着黄淮下游传到长江下游地区。对于近百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于湿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及东北四个地区都存在20-25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地区都存在准6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东北地区主要表现出36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淮河流域存在明显的70-8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华北地区存在的11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恰好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相一致。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包括次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及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青海省1961~2000年40年逐站、逐日日最高气温≥30℃资料统计,并对出现高温天气的500hPa月平均,100hPa月平均、700hPa温度场环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造成本省高温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38.
末次盛冰期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南京石笋记录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年层计数和TIMSU系测年结果,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YT石笋年际精度时间标尺(18000~14000aB.P.)。除石笋顶部5mm层段外,高分辨率的δ18O、灰度和年层厚度3种指标在百年尺度上具有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表明这3种指标对气候因素变化响应比较敏感。综合石笋δ18O和本区古植被资料,估计末次盛冰期和波令暖期年均温分别达7℃和15℃。石笋揭示的末次盛冰期气候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段:1)18150~16900aB.P.,年均温和洞穴湿度逐步下降;2)16900~16100aB.P.,年均温和洞穴湿度相对稳定,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暖峰和两个冷谷;3)16100~15600aB.P.,年均温快速下降,按氧同位素平衡方程计算,其冷谷可能接近于0℃,但洞穴湿度比前期下降幅度并不大;4)15600~14750aB.P.,年均温和洞穴湿度比较稳定。这种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性与北大西洋地区气候记录可以对比,反映极地与东亚季风气候受共同的驱动机制支配。从石笋4种指标(δ18O、δ13C、灰度和年层厚度)的功率谱图中识别出不同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成分,其中80aGleissberg周期特别显著,表明末次盛冰期边界条件下太阳活动仍是短尺度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9.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文中采用石英的(40)Ar-(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的U-Pb测年法,结合前人资料,提出本区绿岩带初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其中辽西排山楼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 105.2±10.4)Ma,金厂峪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 539±23)Ma,小营盘金矿的成矿时代为1 800Ma左右.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华力西中期,其中东坪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50.9±0.9)Ma,冀东头道门子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17.32±2.04)Ma,峪耳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40.
对20世纪90年代国外花岗岩类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I型/S型花岗岩成因的新模式、磁铁矿系列、钛铁矿毓花岗岩成因、从ISAM到以综合标志为基础的新的花岗岩地球动力学分类、从以大陆边缘板块俯冲带为主扩大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的花岗岩研究地域及太古宙TTG成因,并力图阐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着手研究的途径。这些内容表明花岗岩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以个别岩体、央套为主的研究发展到对全球不同构造背景下的花岗岩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作为地壳重要组成的花岗岩物质可以作为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标志及其演化的示踪剂,反演出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大陆地壳的形成和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