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松  张雅昕 《广西气象》2005,26(1):51-52,57
自动气象站要求安装在建筑物高处或野外,由于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以及广西区地处雷暴高发区,雷电活动频繁,雷击强度大,自动站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损害。通过桂林市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安装的实践,对自动气象站防雷以及自动站数据传输网络防雷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2.
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香  王洁  邵传青  易立新 《地下水》2007,29(5):90-92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的基础.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DRASTIC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华北平原沉降带冲洪积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层状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DRAMIP模型,并根据廊坊市的实际状况,对廊坊市浅层地下水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利用GIS技术生成了廊坊市浅层地下水脆弱性分布图.  相似文献   
33.
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总结脆弱性的定义与介绍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的初步定义、研究思路、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区域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对策应遵循的有关原则。  相似文献   
34.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脆弱带遥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8个典型样地的植被指数取样实验和图像计算结果发现,这8个样地植被指数随着水、热因子的季节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绿波推移”和“景观更替”规律。在中国东部湿润的季风区(样地1-3),随着纬度的增高,其月平均植被指数与月平均气温有较大的相关。发现降水相对丰沛的地带,热量和光照条件的变化成为植被生长和变化的自然限制因子;而在中国北方森林-森林草原-典型昌原-荒漠草原-荒漠地带上,随着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地区)干湿条件的更替,月平均植被指数与降水多寡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在8个样地上都呈现出共同的规律,即定向风的分布与植被指数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逆相分布的“套合关系”。尤其在时间上有相逆套合关系,这正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和沙漠化加剧的自然原因。本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我国陆地不同经纬度带生态系统脆弱季节和累积时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35.
邹中正 《四川气象》2001,21(2):45-49
在对阿坝地区金川县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从宗教信仰、政府行为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金川县自然灾害频繁、损失严重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降低社会系统脆弱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6.
DRASTIC 指标体系法在滹滏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丰英  徐卫东 《地下水》2006,28(3):39-42
运用 DRASTIC 指标体系法,根据河北省滹滏平原区的具体情况,不考虑地形因素,增加人类活动 (开采地下水)这一指标,并结合 GIS 技术,对该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得到了地下水脆弱性分布成果图, 为本区地下水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自2004年底的南亚大海啸、美国遭受飓风侵袭以来,人类社会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灾害的冲击成为国际科学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台湾在几年前也遭遇巨大的地震灾害,1999年9月21日凌晨,震中发源于台湾中部、芮氏规模7.3级的巨大地震,造成全台湾2 000多人死亡,8 000多人受伤,除了造成直接的经济社会损失外,也造成山区土石松滑、地层松动与山崩,直接改变了地表的覆盖状况。在后续几年台风所带来的强风豪雨下,丰沛的降雨量使原本因地震而松滑的土石大量滑落,造成严重的土石流灾害,河床也因土石泥沙的堆积而被提升,形成严重的洪患。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仅再次改变地表的覆盖,也使重建后的小区面临极大的灾害风险。此次冲击促使当地居民重新思考人地关系之意义,通过重建过程凝聚小区意识,发展有别于过去的土地利用形态。因此为检验当地居民对灾害的暴露程度、敏感性与适应能力,本研究采用近年来在国际环境灾害研究课题备受重视的脆弱性研究途径,并利用野外调查以及遥测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呈现地震后的土地覆盖变化。希望通过分析人与环境系统的变化,以及人类社群的社会内部固有特质,归纳出重要机制以发展降低脆弱性的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灾害是人与环境耦合系统(coupled system)共同形成的结果,非单一的独立事件,也不是不可避免的;且地方的脆弱性具有演化与多元化的特性,同一地方下不同族群与个体对灾害的脆弱性皆不同,因此灾害研究必须更关注于灾害发生的机制,相关的政策与策略也必须建立在更小的社会与空间单元上。  相似文献   
38.
运用DRASTIC方法,评价潞西盆地浅层地下水脆弱性,结合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因子。对潞西盆地远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预测分析,成果可为区内土地规划、备用水源地的选择、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39.
本文旨在论述适宜不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区域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的两种独立的方法。提出计及发生在保护区所有地方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新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40.
城市洪灾及城市防洪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洪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除受地理地形、气候条件等许多自然因素影响外,也受到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多,城区降水增多及绿地、植被减少,排洪能力差,水体面积减少等,是城市内涝加剧的主要原因.为减轻和预防洪水给城市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威胁,应做好防洪规划.在做规划时,除应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并保证其质量、增加地面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妥善管理防洪设施外,还应考虑风险与脆弱性、减少地面沉降及建立现代化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