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0篇
  免费   650篇
  国内免费   102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933篇
地球物理   1485篇
地质学   1175篇
海洋学   370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Response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rainfall to external forcing(insolation,volcanic aerosol,and greenhouse gases) is investigated by analysis of a millennium simulation with the coupled climate model ECHO-G.The model reproduces reasonably realistic present-day EASM climatology.Th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in East Asia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 compares favorably with the observed and proxy data.It is found that the features and sensitivity of the forced response depend on latitude.On...  相似文献   
993.
深部流体中氢的油气成藏效应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杨雷  金之钧 《地学前缘》2001,8(4):337-341
深部流体对含油气盆地内油气成藏的影响已不断得到认识 ,人们在越来越多的油气田中发现了深部流体参与油气成藏的证据。氢是深部流体中重要的还原组分 ,许多沉积盆地都有氢异常的报道。深部来源的氢至少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沉积盆地内 :一种是地球深部的氢直接通过深部脱气进入沉积盆地 ,通道为切穿盆地基底的深大断裂或伴随的火山活动 ;另一种来源是超基性岩的次生蚀变 ,如橄榄岩的蛇纹石化也可以放出氢。氢与沉积盆地内的有机质发生作用将会大大提高烃类的产率。加氢反应和合成反应是两种不同的机制。模拟实验表明在沉积盆地中存在加氢反应的条件 ,加氢反应可能是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烃机制。在中国东部地区裂谷型盆地广泛地分布 ,并具有众多切穿基底的深大断裂 ,研究证实存在相当多的无机成因天然气 ,这预示着研究深部流体中氢的成藏效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矿物-水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碾子山碱性花岗岩的全岩及其主要单矿物进行了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全岩和单矿物不仅δ^18O 值变化范围较大(全岩-2.4-2.0‰,石英0.0-5.8‰,碱性长石-3.8-0.1‰,磁铁矿-8.5-1.0‰),而且强烈亏损^18O。共生矿物之间表现出明显不平衡的氧同位素分馏特征,指示在花岗岩侵位之后与水之间发生了同位素交换,根据锆石和现代大气降水的氧同位素组成,对岩石与外来流体的δ^18O值进行了估计,多维矿水-岩反应时限约为0.3-3Ma,水/岩比(氧摩尔比)介于0.11-1.02之间。水-岩反应温度较高(约400度)和反应时间较长是导致石英δ^18O值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及其气候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2001,25(4):433-443
对近百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SST)确实存在着偶极子型振荡的变化特征,它在9-11最强,而在1-4月最弱;年际变化(4-5年周期0和年代际变化(主要为20-25年周期)也十分清楚。这个偶极子主要有正位相型(海温西高东低)和负位相型(海温东高西低);一般正位相型的振幅强于负位相型。尽管在极个别年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似乎与太平洋ENSO无关,但总体而论,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偶极子(类似ENSO)有很好负相关。它们的联系主要是赤道大气纬向(Walker)环流。资料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亚洲南部流场、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副高都有明显关系,表明它对亚洲季风活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李崇银  龙振夏 《大气科学》2001,25(5):589-595
利用美国NCEP资料分析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NSO的关系,揭示了1997年El Ni~/no事件上的发生,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大气ISO在1996年冬到1997年春期间的异常增强有重要关系。而且该地区ISO的异常增强并不主要由赤道印度洋地区移来,主要表现为ISO在印度尼西亚上空被激发增强和东传统。印度尼西亚地区ISO的被激发,则是由于东亚冬季风强异常在该地区引起的强对流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抗震结构的阻尼减振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抗震结构的阻尼减振效果。首先,考虑了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频率简谐干扰作用下阻尼比对结构反应的减小效果;然后,考虑了阻尼比对结构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并讨论了不同阻尼比对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地震地面运动的小波模型,以具有时频特性的小波基来表示,并用于多自由度的地震反应分析,导出了相应的公式,实例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单质点复合隔震结构的振动进行了分析,并导出了通过迭代计算复合隔城结构最大地震反应的简化公式,该计算公式可用于砌体隔震结构及类似结构初步设计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00.
亚洲季风区ITCZ对华北雨季异常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冬、春季亚洲季风区ITCZ活动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用OLR资料定义了ITCZ综合指数,分析表明该指数能比较清晰、客观地综合反映出亚洲季风区深对流活动的强度和位置。用该指数分析了华北多雨年和少雨年前期热带大范围对流活动的变化特征。印度和东亚季风区的ITCZ活动在多雨和少雨年显示出明显不同。华北夏季降水与2-4月ITCZ综合指数的时滞相关性最明显。这种时滞相关可能与球面Rossby波的频散相联系,并可以为华北夏季降水的长期预报提供新的参考依据。低频振荡分析表明,多雨年南北两个半球的低频振荡强度较强,范围较大,并不断由南向北传播,这种传播很可能与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有关。而少雨年低频振荡在南半球或热带地区呈准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