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0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797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97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2705篇
海洋学   25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37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通过介绍普者黑地区的岩溶地貌特征,借鉴石林和桂林的研究模式,对普者黑的岩溶地貌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普者黑独特的亚热带高原岩溶地貌的特征,阐述了其研究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52.
钴的迁移形式成矿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钴有关化合物的形成条件和理化性质,钴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代表性钴矿物的化学成分、共、伴生矿物组合的探究,结合钴成矿地质背景和环境研究认为,钴的氢化物、合金氢化物、羰基化合物、羰基氢化物是内生钴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形成于地球深部高压、高温、富氢、富CO的强还原环境,通过断裂、裂隙随岩浆、热液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骤降,氧逸度渐增、H2和CO逃逸、氧化,上述钴的化合物分解、氧化、硫化、砷化,沉淀富集形成内生钴矿床,并在以后地质事件中进一步叠加富集,形成更富更大的钴矿床。  相似文献   
953.
辽河裂谷东部凹陷粗面岩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国刚 《地球学报》2010,31(2):245-250
在渤海湾诸盆地中, 唯独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发育粗面岩, 引起了国内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岩石学特征、构造运动背景和形成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 粗面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较深部位, 与玄武岩等火成岩属同源岩浆, 但粗面岩经历了更长时间的结晶分异作用; 形成粗面岩的岩浆, 在上涌过程中未经历任何地壳混杂作用, 外部环境属于水下喷发; 构造运动是岩浆活动和火成岩岩性发育及其分布的内因, 东部凹陷沙三中段沉积时期所特有构造运动背景造就了粗面岩发育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54.
成都地区某铁路路堑膨胀土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东部高台地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的粘土层,膨胀性突出。本文结合该区内某铁路路堑边坡实例,分析边坡变形产生的原因及其变形破坏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边坡工程的整治方案,总结了该膨胀土边坡变形整治的经验。  相似文献   
955.
近几年,山区地质灾害已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治理地质灾害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采用一个山区滑坡治理工程实例剖析,分析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56.
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铂族元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铂族元素可以赋存于不同的岩石类型中,形成于不同的时代.由于铂族元素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难熔于普通的酸、碱等,故铂族元素成矿具有特殊性.作为一种非常规铂族元素矿化类型,富铂族元素的斑岩型铜矿床的研究对研究铂族元素从地幔岩石圈转移进入花岗质岩石及随后从熔体进入流体并在硫化物中富集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分布特征、矿化特征、铂族矿物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富集成矿机理方面论述了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影响斑岩型铜矿中铂族元素含量高低的影响因素不明确,富PGE斑岩型铜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不够系统,PGE的富集机理研究还欠深入,并指出今后我国斑岩型铜矿中PGE研究的重点,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系列斑岩型铜矿床是我国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研究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57.
<正>In order to study the accumulation mechanism of"barkinite",eight Late Permian channel benches(approximately 15-cm across and 10-cm deep) were taken from the Jinshan Mine,Anhui Province,China.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microscopic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s.The microscopical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occurrence modes of"barkinite"in this area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areas of China.The ratios of structureless"barkinite"are much higher in the Jinshan Mine,probably due to the flow-water and marine influenced environments.Furthermore, vitrinite macerals also show a strong fluorescence.The vitrinite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have not been observed in the Permian"barkinite"coals from northern China.The composition and variation of minerals in the column section also showed that the swamp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seriously influenced by seawater in the early and late stage during the peat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958.
460铀钼矿床综合回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460铀钼矿床综合回收是采用铀钼矿样和钼矿样分别浸出→固液分离→两种浸出液混合→萃取和反萃取铀钼→分别精制铀钼产品的水冶工艺流程。铀钼矿的铀钼浸出率分别达到90%和75%以上,钼矿样钼的浸出率达70%以上,取得了稳定的工艺参数;铀钼分离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制出了合格的铀、钼产品。  相似文献   
959.
孙志忠 《吉林地质》2010,29(3):97-99,102
本文介绍了敦化稀有矿泉水出露的地质环境条件,矿泉水的赋存条件和形成机理,分析了矿泉水的动态特征与稀有化学元素的特征指标,对敦化秋梨沟稀有矿泉水水源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及开发利用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60.
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对沉积物(生物膜)中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分离,研究阿特拉津(atrazine,AT)-Cd-Cu系中共存重金属对选择性萃取前后沉积物(生物膜)吸附A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存体系中,沉积物(生物膜)中铁氧化物对AT的吸附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机质,而锰氧化物则抑制AT的吸附;共存镉促进了AT在沉积物(生物膜)原样及各非残渣态组分上的吸附,镉质量浓度为0.2 mg/L时,促进作用最显著,各组分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增加了3.20%~32.31%(沉积物)和1.61%~17.10%(生物膜),但随镉质量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减弱;共存铜抑制沉积物(生物膜)原样及铁氧化物、有机质对AT的吸附,铜质量浓度为75.0 mg/L时,其抑制作用最强,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分别降低了29.21%、22.36%(沉积物)和9.46%、77.27%(生物膜),但同时减弱了锰氧化物对AT吸附的抑制作用,其吸附贡献分别提高了28.98%(沉积物)和17.46%(生物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