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2篇
  免费   1012篇
  国内免费   1302篇
测绘学   721篇
大气科学   448篇
地球物理   503篇
地质学   4273篇
海洋学   494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370篇
自然地理   44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风沙活动威胁着龙羊峡水库的安全运营,查清沙害来源和入库量对于防治水患和沙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7、1995、2003、2013、2019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利用COSI-Corr技术监测了龙羊峡库区不同时空的沙丘移动特征,并重新评估库区近32 a的潜在风沙入库量。结果显示:(1)1987—2019年龙羊峡库区沙丘平均移动速率为5.81 m·a-1,呈先加速(1987—2003年)后减速(2003—2013年)再加速(2013—2019年)趋势;沙丘移动方向在132.81°—165.82°范围内,与该区主风向一致。(2)近32 a向龙羊峡水库输送的潜在风沙量可达7.82×107 m3(1.20×108 t)。上风向塔拉滩潜在输送量为7.38×107 m3(1.14×108 t),下风向木格滩仅贡献了0.44×107 m3(0.68×107 t)。(3)库区内风沙输移受风况、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全球变暖条件下,青藏高原的风沙活动将会持续发展,风沙入库量的长期累计效应将对水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讨土-石混合体的力学强度受块石定向性特征的影响,开发了二维椭圆块石集合体随机模型(2D Elliptic Block Collection Stochastic Model,简称EBCS2D),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双轴压缩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受块石定向性特征的影响,该影响规律与含石量显著关联。通过对各向异性屈服面曲线方程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拟合分析,验证了该屈服面曲线方程在表达土-石混合体强度方面的适应性。通过引入土-石相互作用单元的概念,阐明了在低、中、高3种含石量下,块石孤立作用和团簇作用交替主导,造成了块石定向性特征对土-石混合体力学强度的不同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深入研究雷电产生的微波热辐射特征,从2016年初夏开始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实验基地开展了连续4年的观测实验,根据雷电热效应的特征,制定了观测方案,并为地基微波辐射计设置了“引雷观测模式”。结果表明,地基微波辐射计具有对雷电热效应产生响应的能力。2017—2019年,辐射计一共成功捕获了30次人工触发闪电,观测效率逐年增长,平均为71.4 %;微波亮温脉冲幅度的最大值约125 K。结合其中28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数据,分析了亮温脉冲幅度和雷电流积分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发现了最大亮温脉冲幅度与总电流作用积分之间可能存在指数关系。根据亮温观测数据估算了雷电热效应的持续时间,平均约0.5 s,其中25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热效应持续时间与雷电流持续时间变化较为一致,相关系数约0.73。  相似文献   
994.
基于2011年5月9日山西中部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机载探测和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了空中云系微物理参量的垂直分布、冰晶形态及演变和地面降水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积层混合云为冷云结构,垂直分布不均匀,云中过冷水较为丰沛,对流泡的存在造成云内不同区域云水含量不均匀。云滴的凝华增长导致5.3 km处大云粒子和降水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加。小云粒子谱分布以单峰型为主,峰值直径主要位于5~6 μm或9~10 μm,大云粒子谱分布呈多峰型,不同高度处变化较大。此次降水观测到的冰晶形态包括板状、针柱状、柱帽状、辐枝状和不规则形状,4.9 km处受聚合和淞附过程的共同影响,辐枝状和针柱状冰晶增多,在4.1 km处融化层附近淞附状冰晶明显增加。地面降水受到雨滴谱仪布设位置的影响,其微物理结构主要呈现为层状云降水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李森  陈积旭  李刚 《北京测绘》2017,(5):73-76,87
利用GNSS技术可以得到大地高,要想得到正常高必须精确已知高程异常.对于垂直变形监测,人们关心的是高程变化量而非高程本身.本文对利用GNSS大地高的变化量取代水准高的变化量的可行性,基准点选取及精度分析,参考框架的建立,大气改正模型的确定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2012年和2015年两期北京市实测GNSS观测数据得到的沉降量与精密水准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GNSS监测地面沉降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基于EPS工作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利用最新的城市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据进行建筑量估算,从而获取需要的统计数据,服务于城市规划调整、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等重要项目决策。利用现状地形图的统计结果最能反映当前的建筑规模,既高效快捷又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各向异性前后向扩散方程对图像进行处理时必然会导致图像角型区域纹理损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图像去噪方法。结合前后向扩散和结构张量对图像进行处理,利用结构张量算法计算图像中的角型区域,增强图像的角点纹理,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了图像的细节部分。通过实验与传统高斯低通滤波和未改进的去噪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不仅有效去除了噪声而且保持了图像的纹理。  相似文献   
998.
边界增强与识别在重力数据处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传统重力异常数据相比,重力张量及其高阶分量对于直接反映异常体的边界具有更高的精度。当异常数据中的所有网格点的值均较低时,通过Sigmoid变换,可以实现高异常值网格数据的拉升,同时压缩低灰度级像素,从而凸显地质体边界,提高边界增强后图像的识别效果。文中利用张量及其分量构建常用的边界识别算法,通过组合体模型进行多种边界识别算法的试算,以比较分析各自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Sigmoid变换。结果表明:对于张量高阶分量组合形式,水平梯度模、解析信号能基本反映浅异常体的边界,gzz水平梯度模能较好反映浅异常体边界,但三者均不能识别深异常体边界;Tilt梯度、Theta和ITA3效果不理想;ITA2能在有效均衡不同强度异常信号的同时,清晰地识别不同深度异常体的边界;采用Sigmoid变换,可以明显提高边界识别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99.
两种不同的SVM建模方法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支持向量机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建模分析和预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仅用大坝的变形数据作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二是用温度、水压等大坝变形的影响因子作为输入端,大坝变形数据作为输出端,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两种建模方法比较研究鲜有讨论,文中用这两种建模方法对福建省某一大坝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法建模预测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00.
在道路、桥梁、土地整理等方面,土石方量的计算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测量的方法与计算的精度对工程的工期和经费有着很大的影响。土石方量计算方案设计得是否合理,得出的结果精确与否,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入。本文运用实地测量的数据把方格网法和DTM法在CASS软件中分别运算分析,从运算原理、所需作业量、结果的精度和适合应用的场地等方面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