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姜春潮 《地质论评》2014,60(1):6001052-6001054
正自1972年冬提出建立宽甸群以来,对辽吉东部前寒武纪地质问题引起很大争论。后来辽宁省地质区测队提出辽河群五分,作为1∶20万区测填图地层单元划分的依据。与之同时,笔者提出解体辽河群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宽甸群、草河群、大栗子群和辽阳群。时间已经过去40年了,对这个问题还未取得共识,感到非常遗憾。笔者认为首先分出辽阳群是解决辽吉东部元古宇各类地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姜春潮 《地质论评》2014,60(3):576-579
正辽吉东部太古宙地块有两个:南侧为辽南—山东半岛东部与朝鲜半岛北部一起可称为胶辽—朝鲜地块;北侧为华北古陆块,它是华北古陆南缘的一部分,由于中生代郯庐断裂将其推到现在的位置。这两个太古宙大陆块有很大的区别。华北古陆块是早已形成的具有古老陆核(其形成在2.9Ga以前)的,稳定的陆块,其中产有条带状磁铁石英岩(鞍山式铁  相似文献   
64.
吉林省临江一长白地区与朝鲜惠山—利原成矿带、狼林古陆相接壤。但临江一长白地区目前所发现的矿产与朝鲜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从区域角度多方位对鸭绿江两侧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对长白—惠山一带的鸭绿江沿岸地区成矿带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延伸和对比;并对长白地区今后的找矿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5.
针对遥感图像预处理工作中,光谱分解方法处理速度慢而蚁群算法识别目标速度快的特点,结合蚁群算法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建立基于蚁群搜索的光谱分解模型,以剔除植被干扰信息。选取青海黄南州吉地地区为研究区,首先确定蚂蚁移动规则,然后建立基于蚁群算法的光谱分解模型,最后根据模型重构不含有植被信息的新的多波段图像,通过残差图分析以及原图与剔除植被后影像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光谱分解方法剔除植被干扰信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雷公山地区系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的古隆起区,即雷公山复背斜,出露地层为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该区位于不同时期逆冲推覆滑脱面发育的昂因断层、西江断层之间,两断层间发育的过渡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构造系统,控制了雷公山锑矿带的分布;斜列的次级背斜所显示的构造高  相似文献   
67.
辽吉古裂谷部分地区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4条实测高精度重、磁剖面及MT剖面探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地质研究,对辽吉古元古代裂谷(简称辽吉裂谷)边界、内部地质结构和基底组成等深部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 新获取的非震地球物理剖面为揭示辽吉裂谷的深部地质结构提供了重要信息,在MT剖面上发现沿连山关—赛马一线存在一个明显的南倾构造界面,该界面为控制辽吉裂谷北部边界的伸展断裂构造面,以往认为在本溪市—本溪县一线辽河群分布的北部边界应为辽吉裂谷的古地理边界;证实南北辽河群岩相的差异主要是由相变造成的;MT剖面揭示出辽吉裂谷内部具有复式褶皱结构特征,基底埋深可达10km以上;区域地质研究及重磁电联合反演结果表明辽吉裂谷的基底主要发育2种类型:一是太古代表壳岩花岗岩型;二是太古代花岗岩-古元古代花岗岩型。  相似文献   
68.
杨锦  杨胜忠  梁平  罗立 《贵州气象》2012,36(3):29-31
依据1961—2009年气象资料对黔东南州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全州1-12月的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各县近50 a年平均气温为14.6~18.5℃,气候温和,高温日数少;年降水量在1 028.6~1 432.9 mm之间,降雨多集中在4-8月,强降雨主要出现在夜间;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之间,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宜,冬季较少;大风日数少。综合各种气象因素分析,黔东南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9.
王舫  刘建辉  刘超辉 《岩石学报》2017,33(9):2785-2791
南辽河群里尔峪组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胶-辽-吉活动带的大石桥-岫岩-凤城-宽甸一带,主要岩性为各类长英质粒状岩石(浅粒岩-变粒岩组合)。通过前人长期深入研究,在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变质作用以及构造演化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是,有关其变质作用特征、沉积时代、源区特征以及辽河群乃至整个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形成的构造演化过程长期以来存在着裂谷开启-闭合模式、弧-陆碰撞模式和陆-陆碰撞模式的争论。本文在辽南地区1∶5万变质岩区专题填图的基础上,选择三家子地区南辽河群里尔峪组的疙瘩状长英质粒状岩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黑云母长英质粒状岩石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测试,综合限定研究区南辽河群里尔峪组变质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和原岩形成时代,进而探讨其形成的构造背景。3件样品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核-边结构,核部具振荡环带,Th/U比值较高(Th/U=0.12~4.95),表明其岩浆来源;U-Pb年代学测试分别得到2140Ma、2170Ma和2150Ma的年龄峰值。综合前期研究成果,锆石U-Pb年代学测试结果在年龄直方图中显示明显的2137Ma的峰值。该组年龄与区域上大量出露的辽吉花岗岩的年龄具有一致性,表明南辽河群里尔峪组的物质来源于辽吉花岗岩,其沉积时限应晚于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70.
杨红  王伟  刘建辉 《岩石学报》2017,33(9):2675-2688
辽东宽甸和三家子地区辽河群中广泛存在花岗质伟晶岩脉或岩体,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本文对两个地区侵入辽河群中的花岗伟晶岩样品进行岩石学、锆石LA-ICP-MS稀土微量元素和U-Pb定年的综合研究,获得侵入不同岩组地层中伟晶岩的原岩年龄,并对其成因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花岗伟晶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电气石±白云母,中粗粒结构或伟晶结构,块状构造。宽甸地区侵入高家峪组大理岩中的二处伟晶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842±7Ma和1864±8Ma;三家子地区侵入里尔峪组地层的二处伟晶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876±11Ma和1871±7Ma,侵入大石桥组的伟晶岩岩体年龄为1802±15Ma,侵入盖县组地层的伟晶岩年龄为1740±8Ma。宽甸地区伟晶岩(年龄1.86~1.84Ga)锆石阴极发光具振荡环带,Th/U大多0.1,稀土配分模式主要显示岩浆锆石的特征,在Ce/Ce*-(Sm/La)_N图解上显示近岩浆锆石区域,花岗伟晶岩脉熔体可能是母岩浆初步结晶分异后的产物,较大保留了母岩浆的性质;三家子地区3个样品(年龄1.87~1.74Ga)锆石微区具低亮度无结构特征、Th/U0.1,稀土配分模式显示热液锆石特征,在Ce/Ce*-(Sm/La)_N图解上偏热液锆石区域,此花岗伟晶岩脉可能是母岩浆高度结晶分异后的残余热液结晶而成,偏热液性质。三家子1个样品(年龄1.87Ga)锆石具弱振荡环带,ΣREE值较低,Eu/Eu*主要介于0.00~0.60,HREE总量低且平缓,显示深熔成因,其伟晶岩脉熔体可能直接来自含石榴石的原岩部分熔融而成的深熔脉体。本文研究的多期次花岗伟晶岩或与辽吉造山带周围1.89~1.82Ga的S型或I型花岗岩和深熔脉体具有亲缘关系,即大部分伟晶岩可能与1.89~1.82Ga的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一部分则与变质沉积岩系的深熔作用有关。从构造环境来看,辽吉造山带在碰撞后的构造折返过程中,从~1.87Ga到~1.74Ga至少130Myr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伸展的构造机制。在主期花岗质岩浆上涌之后,大量残余岩浆或深熔脉体上涌至辽河群地层中形成伟晶岩的岩脉、岩墙或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