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1079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102.
非平衡吸附放射性核素迁移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性核素在以水作为载体于多孔介质中迁移时,吸附与解吸作用不容忽视.吸附与解吸为一非平衡过程,本文建立了考虑非平衡吸附的放射性核素迁移数植模型,模型中对于水动力弥散方程和非平衡吸附关系式的耦合,采用数值离散、直接代入的方法使数值求解便于实施.利用现场核素迁移试验观测资料对所建立的非平衡吸附核素迁移数值模型进行了检验,充分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论太行山构造岩浆带的岩浆来源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树银  董国润 《地质论评》1995,41(4):301-310
本文以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及其东西两侧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深部探测资料为依据,探讨远离俯冲板内构造岩浆带中岩浆的成因、来源及侵位机制。提出了韧性流变-岩浆隆起模式。认为在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幔位势差、密度差的控制下?隆升的造山带剥蚀物向两侧断陷盆地搬运,而中下地壳则沿深部向山根缓倾的韧性拆离带迁移到造山带的深部,并在拆离剪切作用及流体的参与下形成深熔岩浆,这种深熔岩浆,在沿陡倾剪切带上侵过程中,不断与中  相似文献   
104.
微量元素在矿源岩(层)中迁移遵循严格的级序路径,并且存在两种迁移倾向。迁移的结果图象是一分维结构。两种共轭地球化学异常出现的有利环境是温度高度反差地区和大断裂系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05.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1995,(3):22-31
本文根据非线性理论的新方法,稳健估计技术和多核函数等,对鲜水河地区垂直和水平形变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获得了鲜水河地区的现今地壳动态信息,从而分析获得鲜水河断裂的现今活动与地震的关系,鲜水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模型及其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06.
高国英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95,9(4):357-362
对1880 ̄1993年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研究时段内7级以上强震活动有明显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现象。研究时段内的强震活动经历了5个轮回,每个轮回包括一个平静幕和一个活动幕,每个活动幕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主体活动区和7级以上单个强震都具有沿西昆仑-南天山-北天山-阿尔泰地震带往返迁移的特征。各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由西南向北东整体迁移的特征,并且这种时、空、强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初步分析了1966-1976年间,中国某些大地震(Ms≥7.0)前区域中小地震活动向未来大震震源区及其邻近集中迁移的异常现象。这种迁移现象反映出大震前远震源区和近震源区内地震活动交替活跃和平静的过程。 指出在大震孕育过程中的区域地震活动迁移过程,可能与区域介质强度或原有断面“闭锁”“粘结”程度存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08.
邹海峰  田莉玉 《世界地质》2001,20(4):350-352
在测定原油中金浓度和对相关岩心样品中金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原油对岩石中金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原油中的金浓度与对应的岩心样品中含金量呈正相关性,原油对岩石中金具有较强的活化迁移作用,为原油对金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9.
锡氢化物是锡的重要迁移形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锡氢物的形成条件和物理学特征。在岩浆和热液中,锡以锡氢化物,锡合金氢化物迁移至地壳浅部,锡氢化物,锡合金氢化物被氧化成锡氧化物,锡合金矿物,或与硫,硫化氢作用形成锡的硫化矿物。  相似文献   
110.
环境介质中铊的分布和运移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植物,动物及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运移机理及一些生物效应,在矿床中,铊主要分布在低温热液铊,铅,锌,锑,汞,砷等矿床中,铊的富集与其亲硫性及有机质密切相关,[TlCl4]-是铊迁移的主要形式,在土壤中,铊主要以水溶态,硫化物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水溶态的铊容易迁移,在植物中,铊的运移与钾在植物中的传输有关,在动物中,铊对各组织器官的亲和能力依次为:肾>睾丸>脾>前列腺>毛发,在大气中,铊主要以TIF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