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77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66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中国地名》2009,(6):32-35
爱情传说之一:斗门牛郎织女石刻 长安区斗门石刻:牛郎织女传说诞生地 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不仅在中国妇孺皆知。在韩国、朝鲜、日本等国也广泛传播,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92.
碳酸岩作为一种岩浆成因的岩石类型,是铀、稀土等矿产的重要含矿母岩。陕西小秦岭地区广泛分布着碳酸岩,呈大脉状、群脉状、网脉状沿断裂构造侵入太古代变质基底、长城系熊耳群火山沉积岩及蓟县系高山河群碎屑岩中。基于野外穿插关系,结合碳酸岩主要矿物组合特征,将小秦岭碳酸岩划分为5个阶段,由老到新分别为:霓辉石正长岩阶段、霓辉石碳酸岩阶段、钾长石碳酸岩阶段、石英碳酸岩阶段和含沸石碳酸岩阶段,碳酸岩由早期铁碳酸岩向晚期钙碳酸岩演化。在空间上碳酸岩大致以近东西向小河断裂为界,南北部碳酸岩脉的主要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时间上碳酸岩总体形成于晚三叠世,但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碳酸岩存在较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硅、富碱、低镁、高钡锶-稀土元素的特征,以及异常高的钾钠比值;CaO含量、TiO2含量、Al2O3含量、铁镁质含量、全碱含量、稀土元素总量及分馏程度均有自早期碳酸岩到晚期碳酸岩逐渐降低的趋势;MnO含量与重稀土元素含量变化相反,且两者呈线性相关特征;与国内其他地区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类型碳酸岩具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993.
汶川8.0级地震陕西灾区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对陕西造成的灾害损失及震害特点。结合陕西灾区地震地质构造与区域环境背景,研究了陕西不同烈度区的震害特征和汶川地震在宝鸡市陈仓区和西安市市区形成的烈度异常破坏现象,并进一步探讨了防震减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94.
陕西春季干旱与多雨的环流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用陕西86个气象站1961-2007年3~4月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确定陕西春季干旱与多雨的划分指标,并对陕西省春季干旱与多雨年的同期和前期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春季降水具有南多北少,年际变率大等特点。陕西春季干旱少雨年同期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距平场呈"-+-"分布,反映了中亚长波脊强盛,东亚大槽偏深的主要环流特征;而陕西春季多雨年乌拉尔山和日本海为正距平,鄂霍次克海和咸海、里海为负距平,欧亚中、高纬度距平场呈反位相分布,反映乌山阻塞高压建立与崩溃过程中,中亚长波槽经高原东移的环流特征,东亚中纬度纬向环流发展,冷空气易滞留在偏北地区,暖湿气流活跃更易北上,形成了陕西春季多雨天气。从850 hPa流场分布看,陕西春季多(少)雨通常对应同期对流层低层亚洲大陆东岸偏南气流的增强(减弱)。此外前年冬季乌山高压脊偏弱(强)和东亚大槽偏浅(深)与陕西春季多(少)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95.
陕西旬阳溶蚀残余红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显微结构和矿物成分等的鉴定,笔者在陕西旬阳溶蚀残余红土中,发现了在北亚热带及其以北地区不存在的原生石英的强烈溶蚀结构和次生石英、玉髓微晶粒结构,这一发现对确定该区古环境变迁提供了有力证据。结合孢粉和化学成分资料,本文得出以粘土矿物占优势的旬阳溶蚀残余红土形成了高温多雨的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类型相当于现代的红壤,时代属于中新世。  相似文献   
996.
陕西略阳煎茶岭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煎茶岭金矿床是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大型构造蚀变白云岩型金矿床。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和主要控矿条件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7.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2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地理学报》2005,60(4):597-606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 (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 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① 各地区生态承载力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差异明显,陕北黄土高原最快,陕南秦巴山区最慢,关中渭河盆地居中;② 各地区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大小不一,由小到大依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③ 1986~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陕北黄土高原从0.44增加到0.91,增加幅度0.47;关中渭河盆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陕南秦巴山区从0.19增长为0.22,增长幅度为0.03。年平均压力指数关中渭河盆地最大,是陕南秦巴山区的5.37倍,是陕北黄土高原的1.30倍;④ 各区生态安全状况:陕南秦巴山区处安全状态;关中渭河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陕北黄土高原处于临界状态,压力指数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998.
陕西银硐子喷溢沉积改造型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思源 《现代地质》1993,7(1):73-82
海相喷溢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一向被称为“喷气矿床”,但鉴于“喷气”一词含义的局限性,本文用“喷溢”代之。陕西银硐子矿床是一典型实例。本文重点解析该矿床成矿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成矿作用,最后建立了柞水 山阳银多金属矿田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9.
陕西铜川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基于陕西铜川地区上三叠统永坪组和瓦窑堡组发现的孢子花粉化石28属46种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晚三叠世早期至晚期孢粉植物群。根据孢粉植物群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三叠世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晚三叠世早期古气候和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的形成,晚期古气候和沉积环境有利于煤炭和天然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陕西省1960—2019年94个气象站点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分陕北、关中和陕南3个气候区,从时间和空间2种尺度分析了陕西冷、暖冬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近60 a陕西冬季增温明显并在1987年前后发生突变,冬季平均0℃等温线北抬1~2个纬度,增温幅度以陕北最强陕南最弱.从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导致暖冬指数以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