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516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重庆武隆羊角镇的区域地壳环境是基本稳定的.羊角镇后山大斜坡不是一个完整的崩滑堆积大斜坡,不具备大规模整体深层滑动的条件,不存在统一的大滑坡问题.长期崩滑堆积作用和持续降雨影响,斜坡区多期多区域的局部蠕动、滑移作用和零星的小规模滑坡是存在的.斜坡后部的云子山是一处构造单斜山经长期侵蚀后的“残留峰”,不是基岩滑动、变位岩体或滑裂岩体问题.羊角镇的地质危险主要来自南山危岩的变形开裂和崩塌,其引发因素主要是南山陡崖下长期开采煤矿、硫铁矿形成的采空区.危岩体目前主要表现小规模危岩崩塌,在停止继续采矿或没有地震、强烈暴雨等外力干扰下,近期可能不会产生大规模崩塌.羊角区域地质安全对策包括停止南山陡崖带下的采矿活动,开展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主动清除危石或危岩,加固云子山体,搬迁避让危险区段的居民等.羊角斜坡区应停止新的工程建设活动,对已有居民点和工程设施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2.
The Salawusu Formation of Milanggouwan section in Salawusu River Valley includes 7 layers of paleo-mobile dune sands, and 4 layers of paleo-fixed and semi-fixed dune sands.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their grain size, surface textural features and several main chemical elements have been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Some of the aeolia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dune sands a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recent dune sands. 2) They are also similar to the recent dune sands in grain size components, and parameters of Mz,σ, Sk and Kg, as well as in several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3) The scattergrams of Mz-σ and SiO2-Al2O3+TOFE and the probability curves of grain size showed that these paleo-dune sands are different from paleosols and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but are consistency with recent dune sands. 4) Quartz sands have well roundness and surface textural features such as dish-shaped pits, crescent-shaped pits, pockmarked pits, upturned cleavage plates, siliceous precipitates and siliceous crevasses, indicating that they had been carried for a long time by the wind. As the 11 layers of paleo-dune sands possess the aeolian characteristics in structure, grain size, surface textural features and chemical elements, the origin of their formation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eolation.  相似文献   
133.
具有辐射纹的撞击坑是一种特殊的撞击构造,只形成于某些区域一定规模的撞击事件.由于大部分撞击事件都是斜撞击,本文以Messier复合撞击坑为例研究并模拟了斜撞击抛射和辐射纹形成物理过程.Messier复合撞击坑包含Messier撞击坑和Messier A撞击坑,是月球上典型的小角度斜撞击形成的撞击坑.对Messier复合撞击坑的对称性分析发现,Messier A撞击坑对称轴相对于Messier撞击坑对称轴存在一个逆时针小角度偏转,这个小角度偏转说明Messier复合撞击坑起源于一次非理想斜撞击.基于对辐射纹形成过程的认识,本文建立了斜撞击抛射模型,合理解释了Messier复合撞击坑的南北方向辐射纹以及朝西方向辐射纹成因;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数值模拟了斜撞击产生的辐射纹分布,为Messier复合撞击坑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4.
青藏高原发现大型冻胀丘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青藏高原黄河源地区多格茸盆地内发现大型冻胀丘群,这些冻胀丘外观多呈穹窿状,有些呈脊状、新月状.盆地内的冻胀丘隆起高度多在3~6 m,最高不超过10 m,水平扩展范围数十米到上百米,最大超过300 m.冻胀丘在盆地内密集分布,众多小型湖塘嵌于其中,分布密度估计5~8个·km-2,局部区域内可达10个·km-2以上.从外观看,多数冻胀丘形态较完整,但有的已经部分塌陷,有的几乎完全塌陷,不同塌陷阶段的冻胀丘在盆地内均有发现.冻胀丘顶部钻孔岩芯揭示高含冰地层从丘顶以下5 m左右一直延续到20多米,局部发育厚层地下纯冰层,厚度可达2 m以上.根据外观形态、地下冰类型判断,这些多年生的冻胀丘属冰土丘(lithalsa),和常见的冰核丘(pingo)有所区别.初步判断,这些冻胀丘形成于全新世大暖期以后的新冰期时期.多格茸盆地冻胀丘群的发现对现行的工程建设及工程建筑物的运营安全、区域古环境、流域水文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岩土力学》2017,(5):1281-1288
通过开展小尺寸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滑道坡度和滑道宽度下,滑坡-碎屑流的运动和堆积特性。试验结果发现:斜坡坡度增大时,对于细颗粒堆积体,其冲程和平面覆盖面积均变大;对于粗颗粒堆积体,其冲程和平面覆盖面积均先变大后变小;两者的堆积宽度均减小、堆积厚度均增加。滑道宽度对滑坡运动影响显著,滑道宽度增加时,其冲程出现小幅度的增加,而平面覆盖面积和堆积宽度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堆积厚度则变小;滑道出口宽度对滑体最终堆积范围影响显著,而滑道入口宽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试验研究成果为滑坡-碎屑流堆积范围及堆积形态影响因素的探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6.
付茜 《江苏地质》2017,41(2):218-223
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崮山组和凤山组地层分别属于寒武系第三统和芙蓉统。其中,崮山组发育浅水叠层石生物丘,凤山组发育浅水叠层石生物层,二者都发育深水环境碳酸盐泥丘,代表了碳酸盐岩沉积的多样性;大量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竹叶状砾屑灰岩,代表了“风暴海”时期特殊的沉积组构。特殊沉积组构作为寒武纪贫乏骨骼风暴海后中奥陶世生物大辐射前的特殊现象,为研究较深水背景下微生物造礁作用提供了典型的岩石记录,同时也代表了这一特殊时期的沉积作用样式  相似文献   
137.
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时代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库姆塔格沙漠腹地广泛出露含古风成砂的第四纪地层剖面。根据含古风成砂地层剖面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年代的室内分析结果,并与已有的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库姆塔格沙漠形成至少始于早更新世初,到中更新世晚期285.9±42.9 ka BP沙漠已大面积扩展形成,奠定了现代沙漠环境格局。沙漠最初从西南部开始形成,之后向北和东北扩展。依据梭梭沟地层剖面,沙漠在第四纪演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19个沙漠正、逆过程旋回,平均周期约为110 ka。新构造运动对沙漠的形成演化和地貌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构造了山间断陷盆地并使其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形成沙漠,受四周断裂控制沙漠整体形态呈"扫帚状"。分布在沙漠北部的独特砾石体地貌形成于晚更新世末(285.9±42.9)ka BP之后。  相似文献   
138.
成都粘土中石英的粒度分布及其表面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成都粘土以及相邻的川西黄土(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和北部黄土(秦岭山地及黄土高原黄土)的石英粒度分布和石英表面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成都粘土的石英颗粒粒度频率曲线与川西黄土、北部黄土相似,为单峰分布,但有些成都粘土样品表现为双峰分布.成都粘土的石英粒度组成、粒度参数与川西黄土和北部黄土存在差异,成都粘土以粉砂粒级为主,有较好的分选.成都粘土的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与北部黄土存在差异,成都粘土石英颗粒表面的三角形撞击坑和碟形坑较深,轮廓线明显呈规则排列,表现出水下环境形成的特征.依据石英粒度分布和石英表面微结构特征,对成都粘土成因和物源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9.
交通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是针对系统中的道路、桥梁及路边建筑破坏的影响。分别采用经验统计法、单体桥梁分析方法、瓦砾堆积物计算方法得到了各自对应的道路路段通行概率,而这三个因素共同构成了道路路段的最终通行概率,通过Monte-Carlo算法即可得出交通系统连通可靠性。根据分析结果寻找薄弱环节,为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0.
异地碳酸盐岩块体是指已固结或半固结的、经过一定距离搬运再沉积而产于正常沉积地层中规模 较大的碳酸盐岩块,它和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均属于再沉积碳酸盐岩。文章分析了岩崩、岩屑崩坍、海底滑坡、 滑塌和碎屑流沉积的过程,讨论了异地碳酸盐岩块体的沉积机制;归纳了异地碳酸盐岩块体形成的主要地质背 景,认为异地碳酸盐岩块体可见于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海山和前陆盆地等地质环境中;着重介绍了 异地碳酸盐岩块体和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的研究进展,即线源式的碳酸盐岩裙沉积和点源式的碳酸盐岩海底扇 沉积;最后,阐释了滑来岩块、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了孤立碳酸盐岩块体的搬运沉积机 制,对比区分了碳酸盐岩裙沉积和碳酸盐岩海底扇的沉积特征,认为它们在斜坡环境、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特征 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