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篇
  免费   634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513篇
地质学   1372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63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科技期刊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面对开放的世界性大市场的直接冲击 ,我国出版发行行业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 ,会直接考验每个出版社、每份期刊。为了使我国的期刊在竞争中成为胜者 ,探讨了科技期刊参与竞争的困难与优势 ,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竞争力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2.
Introduction The stress status of the earths crust is closely related to global structure, the direction of plate movement, the drive mechanism of plate, earthquake cause, etc. Therefore the researches of the stress status of the earths crust and the process of dynamic evolution are paid a great attention to by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Zoback, Zoback, 1980; Zoback, et al, 1989; Zoback, 1989; Spence, 1997; Fuchs, 1997; Plenefish, Bonjer, 1997; Muller, et al, 1997; XU, et al, 1989; WAN…  相似文献   
43.
由GPS观测结果推导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应变场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以中国大陆及周边近400个GPS测站的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给出了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陆水平应变为西强东弱,剪应变数值大于正应变数值(绝对值),应变量级一般为10-8/a,局部区域达到10-7/a,但应变分布不均匀;②南北向应变最突出的部位为中国西南部西段的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及柴达木断块的北缘;③东西向应变西边缘变化最大.此外,由西向东还具有正负交替的变化特征;④REN(东-北向剪切应变)与Rmax(最大剪切应变)数值较大的区域分别是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柴达木断块的西部、川滇菱形块体,以及阿拉善、祁连及塔里木断块的交界区;⑤青藏块体周边以面收缩为主,内部则以面膨胀为主.其以北的地区以面收缩为主.西界数值最大,东部数值最小(除燕山构造带外);⑥西部西区主压应变为南北向,主张应变为东西向.西部东缘区主压应变为近东西向,主张应变为近南北向.川滇菱形块体主应变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部地区为东西压南北张,南部地区则恰好相反;⑦中国大陆的应变模式可能是断块模式与连续模式的组合.此外,小尺度优势应变可能是剪切应变.造成上述结果除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及边界耦合有关外,还与深部物质的活动及地壳介质的物性有密切的关系.必须指出,由于GPS测站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那么,由此而来的应变场,其应变尺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4.
提出了一种估计一个地区平均构造剪应力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选取哈佛大学公布的1977~1999年共15 993次地震的矩张量数据,估计了美国西部19个地区、中国和邻区43个地区(每个地区为1010范围)的平均环境剪应力值.结果表明,美国西部南加州西部海域和南加州应力最高,达13.7和12.0 MPa,然后向北、向南和向东逐渐递减,但最小也达8.7 MPa,是最高值的63%.中国新疆西北部地区和西藏察隅地区应力水平最高,达17.2和12.9 MPa,比美国高.中国的华北、云南、四川、台湾和美国南加州的应力水平差不多.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应力水平为13 MPa左右,比南加州略高.两个重要地区的平均剪应力值分布图,提供了地学的基本数据.这些结果可为研究地震活动的大背景提供依据,对研究强地面运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等)的衰减关系也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45.
中国台湾南部及其周边岛屿现今地壳形变的位错模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非震形变的位错模型,用混合全局反演方法,拟合了中国台湾南部1990-1995年间的GPS观测资料.根据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构筑了包括6个刚性块体和19个断层的简单模型.反演结果表明,菲律宾海板块以(69±2)mm/a,方向为317°±2°的速度与欧亚板块会聚,其中约一半的会聚率在台东纵谷消耗掉,另外部分则平均分配在其西边的块体交界处.菲律宾海板块和中央山脉地质区均向西北方向挤压,过了中央山脉后,块体运动呈扇形分布,与应力方向一致.西部麓山地质区与滨海平原地质区交界处的断层均以逆冲分量为主,由南向北倾角逐渐变小,断层宽度一般为10km左右,均表现为强锁定,历史上的大地震多发生在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46.
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巨震后中国大陆、云南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石绍先  曹刻 《地震研究》2002,25(3):220-226
分析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8.1级巨震对中国大陆云南未来几年地震趋势的影响,指出巨震后6年大陆可能仍然处于地震活跃期,其间大陆西部发生7.0级以上大震可能性较大;受2000-2001年欧亚带东南段大震活动过程及巨震调整影响,未来1-3年云南省可能进入新的活跃期,6.5级以上强震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47.
By stacking high-precision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s obtained with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ers at six stations in China, Japan, Belgium, France, Germany and Finland, the local systematical discrepancies in the parameter fitting, caused by atmospheric, oceanic tidal loading and the other local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are eliminated effectively. As a result, the resonance parameters of the Earth’s free core nutation are accurately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the eigenperiod of free core nutation is given as 429.0 sidereal days,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publish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It is about 30 sidereal days less than those calculated in theoretical models (about 460 sidereal days), which confirms the real ellipticity of the fluid core of the Earth to be about 5% larger than the one expected in assumption of hydrostatic equilibrium. The quality factor (Q value) of free core nutation is given as about 9543, which, compared with those determined before based on the body tide observations, is much larger, but more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VLBI observations. The complex resonance strength is also determined as (−6.10×10−4, −0.01 ×10−4)°/h, which can principally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elastic mantle.  相似文献   
48.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薛凤旋 《地理学报》2002,57(6):723-730
论述中国自周期以来的城市概念和理论,指出中国城市性质和城市结构的自有特点及其与西方发展经验为基础的城市概念和理论不同,将中国漫长的演变历史分为封建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和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3个时期。3个时期所形成的城市概念和理论,都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城市及城市化向前发展的重要的理解和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