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11.
Lake Chany is the largest endorheic lake in Siberia whose catchment is entirely on the territory of Russia.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on the climate-sensitive boundary of wet and dry landscape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gain more knowledge about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West Siberian interior during the Holocene and ab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lake itself. Sediment cores obtained from the Yarkov sub-basin of the lake in 2008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by a number of approaches including sedimentology and AMS dating, pollen, diatom and chironomid analyses (with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mineralogy of authigenic minerals and geochemistry of plant lipids (biomarker analysis.). Synthesis of new results presented here and published data provides a good justification for our hypothesis that Lake Chany is very young, no older than 3.6 ka BP. Before that, between 9 and 3.6 ka BP, the Chany basin was a swampy landscape with a very low sedimentation rate; it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as a water body. In the early lake phase, between 3.6 and 1.5 ka BP, the lake was shallow, 1.2–3.5 m in depth, and it rose to its modern size, up to 6.5 m in depth,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Our data reveal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is large endorheic lake, as before it was envisioned as a large lake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water level since ca. 14 ka BP. In addition to hydrology, our proxies provide updates and details of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since ca. 4 ka BP in the West-Siberian forest-steppe and steppe. As evolution of the Chany basin is dependent on hydroclimatic changes in a large region of southern West Siberia, we compare lake-level change and climate-change proxies from the other recently and most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lakes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12.
宇宙成因核素10Be示踪古地磁场的研究在海洋和冰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受黄土来源及沉降过程的复杂性制约,运用中国黄土10Be示踪古地磁场变化的研究直到近年来才取得突破进展.综述了黄土10Be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将其应用于地磁场示踪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重点介绍了为分离黄土10Be浓度记录所包含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影响因素而建立的LGM分离方法、剩磁矫顽力估算模型方法和"平均值概念"方法.各种创新数理方法的建立基本解决了黄土10Be示踪古地磁场的科学难题,使黄土10Be示踪古地磁场变化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3.
李志明 《云南地质》2010,29(2):182-184
孟连地区位于三江褶皱系西南部分,晚古生代冈瓦纳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该带发育一套由超基性-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砂岩、泥岩与硅质岩组成的岩石组合。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新建火居组,属次深海相环境。讨论其时代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4.
游客对海岛旅游环境的感知研究——以东山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南沿海县级海岛东山岛为例,运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的方法研究游客对东山岛旅游环境的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东山岛旅游环境总体感知一般;对海岛旅游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呈正面、积极感知,但对环境卫生、景区绿化、旅游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社会治安等持保留态度;对旅游经济环境正面感知不强;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旅游规划方面应当更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5.
以《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杂志为对象,对其1994~2001年中的发文量、研究内容、作者的地区分布、系统分布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展示了该期刊的研究特色及近8年的发展状况,揭示了该学科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6.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实施进展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自成立以来的10年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面临新的挑战,列举了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USGCRP的主要成果与贡献,其中在国家评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预测,全球温度记录,过去1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期,北美碳汇,温室气体增加与臭氧损耗,臭氧损耗评估,大气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海洋分析,热带测雨卫星,雷达卫星,火灾监测,SeaWiFS,全球环境维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剖析了USGCRP在未来10年中的研究目标及其研究重点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7.
关于环境地球物理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分析了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世界及我国的环境状况,世界范围的环境问题对地球科学提出了的和带来的机会。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环境地球物理学的对象及研究方向。提出水资源的污染监测及水源保护应例为环境地球物理学的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118.
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平湖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始新统平湖组可划分为四个层序。通过分析钻井地层、测井曲线及地层中出现的有孔虫、沟鞭藻化石,对各层序进行了体系域划分。并指出在斜坡带不同部位、不同时期,沉积环境存在着差异,即第Ⅰ层序~第Ⅱ层序平中地区为海湾沉积环境、平北地区为淡化海湾沉积环境;第Ⅲ层序均为期坪~沼泽沉积,但受海侵的程度存在差异;第Ⅳ层序均已演化为河控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119.
河北柳江盆地中晚寒武世藻类丘礁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柳江盆地中晚寒武世藻类丘礁十分发育,并形成完好纵向演化序列。藻礁具有两个演化方向,其一是骨骼钙藻Epiphyton向非骨骼蓝绿藻方向演化;其二是块状藻丘向厚层状叠层石礁方向演化。藻类丘礁的演化特征及其沉积相序揭示了该区中晚寒武世时从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至台缘浅滩和潮坪环境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20.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环境影响评价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的介绍了地处图们江三角州地区的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图们江三角州地区开发的宏伟计划。国内外投资者不仅对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表示极大的关注而且有了开发行动。为协调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开发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目前合作区内分别对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先做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再进行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观点,并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内容、应注意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