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The Finite Pool of Worry (FPW) hypothesis states that humans have finite emotional resources for worry, so that when we become more worried about one threat, worry about other threats decreases. Despite its relevance, no conclusiv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hypothesis exists. We leverage the sudden onset of new worries introduc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to test the FPW hypothesis and a related hypothesis, the Finite Pool of Attention (FPA) hypothesis. The FPA hypothesis proposes that when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one threat, our attention to other threats decreases. To test these two hypotheses, we assessed self-reported attention, self-reported worries, and Twitter/news attention to various threats (climate change, terrorism, economic problems, and others) throughout the pandemic in three countries (USA, Italy, and China). We find that as attention to and worry about COVID-19 increases, attention to climate change decreases, but worry does not. Our results are confirmed by further analysis of a large, longitudinal U.S. sample. We find that public perceptions that COVID-19 and climate change are related do not fully explain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in worry between the two hazards. In summar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there may be a Finite Pool of Attention to threats,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for a Finite Pool of Worry.  相似文献   
12.
赵明  陈石 《地震》2021,41(1):166-179
将识别地震的深度学习算法PhaseNet应用于四川台网和首都圈台网,对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和评估.首先利用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圈台网199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9 328个事件(ML0~ML4)所对应的126761段事件波形,以及2019年4-9月四川及邻省部分台网227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6595个事...  相似文献   
13.
自动综合总体上可分为两种模武,一种用来满足GIS的多尺度表达,另一种用于地图生产等.网络环境下的自动综合主要集中在对前一种模式的研究,而对如何依托网络优势进行面向地图生产的自动综合研究仍然很少,主要原因是面对复杂的自动综合,仍未找到合适的网络自动综合模型.本文在分析自动综合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网络的"黑匣...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过拟合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针对神经网络方法在预报建模中存在的“过拟合”(overfitting)现象和提高泛化性能 (generalizationcapability)问题 ,提出了采用主成分分析构造神经网络低维学习矩阵的预报建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新的神经网络预报建模方法 ,通过浓缩预报信息 ,降维去噪 ,使得神经网络的预报建模不需要进行适宜隐节点数的最优网络结构试验 ,没有“过拟合”现象 ,并且与传统的神经网络预报建模方法及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相比泛化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分析并总结示意性地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设计原则。在几种基于矢量制图信息的典型示意性地图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几何、语义多约束条件下的示意性地图的设计方案。采用迭代优化算法,自动生成满足几何、语义和审美要求的示意性地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和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方法是采用地学分析和归纳、地图分析、专家咨询、GIS和遥感空间分析等方法来总结、提炼和建立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指标类型包括数据指标、文字说明指标、图形指标3种,共分数据库概括(即语义概括)和地图可视化概括(即图形概括)两类。知识法则在横向由几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构成,在纵向按照地物的地理特征描述性知识、操作项选择知识规则、算法选择知识规则、面向专门地理要素和制图综合知识规则、面向区域制图综合的知识规则等过程和方面来组织和分类。在知识库中则按照概括条件、概括行为和概括要求(或概括水平)3个变量来组织,形成三维坐标关系的知识法则内部体系。在实例分析中阐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交通网络图的制图综合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扩展分形的地图信息自动综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源自地学的分形学不仅广泛地应用于多得难以想象的学科,已成为一种新的方法论。然而分形学到底能为人们提供多少信息、有什么样的局限、如何与其它科学方法结合应用等,是本文研究的主线。文中在作者研究扩展分维的基础上,对扩展分维在地图信息自动综合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原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图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事地图学教育与科研40余年,本文对我国地图学作了回顾和若干思考,简要地阐述了地图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特点以及现代地图学的成就,最后提出地图学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Delaunay三角网支持下的空间场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艾廷华 《测绘学报》2006,35(1):71-76,82
不规则三角网TIN本质上属于基于场的空间数据模型,然而在GIS领域,通常将其局限于DTM数字地形模型的表达中,没有象规则栅格模型那样在平面实体及实体关系表达中发挥足够的作用。针对这一局限性,仿照规则格网的栅格数据模型,应用DELAUNAY三角网工具,建立一种面向平面空间场表达的形式化数据模型。应用三角形的3种基元:顶点、边、三角形面表达空间点、线、面目标,定义该模型上的3种操作:扩充、收缩与骨架化,并进一步推广到序惯操作与条件操作。在几个应用实例基础上,分析该模型在空间邻近关系表达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状态Markov链模式的极端降水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中建立了基于多状态一阶Markov链的逐日降水量随机模式式结合广义帕雷托分布(GPD)产生夏季逐日极端降水量的模拟资料,结果所显示的各种气候特征表明,绝大多数站点(尤其是中国东部多雨地区)都达到较高的精度.分析表明,该模式对中国东部极端降水特征的模拟能力在某些方面优于两状态一阶Markov链模式.对东部6个代表站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月降水均方差、日降水极大值、月半均降水日数、日降水均方差、日平均降水量等指标与实况比较,均证明该模式对逐日降水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基本模拟出降水量的各种特征.对中同东部78个代表站采用的两种模式模拟结果对比发现,除日平均降水量以外,月半均降水日数、日降水平均极大值都与实际观测结果较为一致,总体上优于两状态模式,说明用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模拟逐日降水特征尤其是极端降水特征有较高的町行性.例如,由其中6个代表站模拟资料所拟合的极端降水GPD模式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无论从门限值或重现期值来看都可发现模拟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相似性,且两者门限值的误差越小,重现期极值的差距也越小.证明Markov链模式对极端降水的模拟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