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297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696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1981和1982年夏半年高原地区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1和1982年5—9月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100hPa高度场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典型的“西涝东旱”年(1981年)、“西旱东涝”年(1982年)5—9月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频振荡是显著的,南亚高压活动与此密切相关;1981和1982年南亚高压活动的低频振荡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东西方向基本上呈反位相变化;这些事实对于认识四川盆地夏季旱涝异常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陈玉春  张华 《高原气象》1996,15(1):11-20
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嵌套细网和数据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使之成为水平格距为50km,垂直分层为11层的高分辨率模式。同时对其物理过程如积云对流参数化、边界层物理等也进行了改进,并将该模式程序优化为能在计算机工作站和微机上进行业务运行的数值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03.
张荣华 《气象学报》1996,54(1):53-64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海洋环流模式对厄尼诺/南方涛动(El/Southern Oscillation)循环中另一重要位相La Niña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式区域为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太平洋,经纬圈水平方向分辨率分别为2°和1°,垂直方向分为不等距的14层;模式中考虑了盐度并引入与洋流切变和层结稳定度有关的垂直扩散参数化方案。在观测到的海表风应力、热量和淡水通量(蒸发与降水之差)驱动下,所发展的模式从1984年积分到1989年。本文给出模式对近十几年来最强的1988年La Niña事件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着重分析La Niña期间热带太平洋海面起伏、流场和温度场时空演变,以及La Niña和El期间变量场时空结构差别。文中还进行了模式结果和一些观测资料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4.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岩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查清三家子地段输油管道地下岩溶的分布状态,解决了岩溶对输油管道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化和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惠苓  蒲书箴 《大气科学》1992,16(4):427-435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西北太平洋上空(25°—35°N,110°—180°)850 hPa客观分析的西风分量,计算了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度.结果表明1986年12月—1987年5月西风的累计强度比1986/1987厄尔尼诺前后诸年份同期的西风更强,这种强化与历次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是一致的,都反映了哈德莱环流的强化.为了探讨大气环流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作者利用中美海气观测期间的海洋资料,说明了热带两太平洋东部对低纬度大气异常的加热和西部边界流向中纬度海洋输送热量的减少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冯锦江  李建国 《地震地质》1992,14(4):376-380
通过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蒙脱石的变形特征和机制,着重阐述了蒙脱石的显微变形特征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力-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围压为200M Pa条件下,温度升高将导致蒙脱石的变形增大。对相同应变量所需的差异应力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但是,当温度>500℃时,相同应变量所需差异应力较300℃时显著增大,其屈服强度和变形模量在T≥500℃,σ≥300MPa时均因脱水明显增大。蒙脱石在高温高压下均为渐进失稳  相似文献   
107.
东海芝麻坊的红刚玉石榴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祺诚  严奉林 《岩石学报》1992,8(3):291-295,T001
  相似文献   
108.
在北秦岭商南松树沟出露的高压变质基性岩石,包括高压基性麻粒岩和石榴单斜辉石岩,遭受了从中压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连续的退变质作用的改造。这些岩石形成的温度为826℃~887℃,压力约为1.40~1.58GPa,其不同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依次分别是765℃~825℃和约1.03~1.14GPa、650℃~750℃和约0.9GPa以及400℃~500℃和约0.5~0.6GP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早期近等温降压(ITD)和晚期降温降压的顺时针PTt演化轨迹。结合高压岩石983±140Ma的退变质年龄和松树沟残存的蛇绿岩片考虑,这些高压岩石的形成和抬升与秦岭造山带中、晚元古宙时期洋壳的俯冲、消减和陆块碰撞伴随的快速构造上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依据C.M.Criss和J.W.Cobble的“离子熵对应原理”,对1978年D.Langmuir给出的铀物种形成常温热力学数据进行了高温值的处理,得出了一套较全面而系统的高温热力学参数,以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0.
A new technique actively controls thermal radiation and monitors sample properties during laser-heating in a diamond anvil cell. The technique can be described as a qualitativ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nalysis. Discontinuities in temperature, laser power, visible thermal radiation, or in their derivatives as functions of time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enthalpy of phase transitions (such as melting) or with changes in maternal properties (such as emissivity).The technique is illustrated with melting experiments on iron-magnesium-silicate perovskite. Temperature correc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se experiments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s are briefly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