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秉维先生是国际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开拓者,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他长期担任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2013年2月是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黄秉维先生对中国现代地理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他的学术思想和优良学风,服务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举办了"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有关部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基建局等院内单位,全国有关地理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协系统等40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黄秉维先生的亲属、著名科学家的亲属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两院院士孙鸿烈、曾庆存、石玉林、刘昌明、李文华、童庆禧、郭应禄、郑度、孙九林、陆大道、秦大河、姚檀栋、陶澍、傅伯杰等先生参加了研讨会,黄秉维先生生前的同事、助手和学生李文彦、王恩涌、邓先瑞、孙惠南、杨桂山、柳林等先生也在会上发言。会前,地理资源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编辑出版了《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年纪念文集》,编辑制作了《行所当然而不惑于偶然——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录片,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杂志发表了回顾、纪念性文章。除另行发表的若干学术报告外,现根据录音,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2.
黄茅海海域内泥沙淤积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黄茅海海域底沙样本的中子活化分析示踪泥沙的原始数据,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了各样本点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了泥沙输移的主要路线,同时通过对沙源泥沙特性的探讨且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了作为沙源的泥沙样本.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最小的方法,计算各沙源对海域内各样本点的贡献,由此可以确认各沙源的淤积范围,从而对本海域内的泥沙来源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3.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吴凯  许越先 《地理学报》1997,52(2):114-122
本文简要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开发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本区人均、公顷平均水资源量均仅及全国平均值的29%;耕地灌溉率每增加1%,粮食单产增加94.28kg/hm2,总产增加20.50×108kg。文中阐述了四大类型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水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诸如山前平原区的水污染与浅层地下水超采,海河低平原区饮水型氟中毒、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黄淮平原区的渍害和滨海平原区的黄河断流和海水入侵等。针对上述水环境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可供有关省(市)、地(市)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4.
黄山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不同高度的雨滴谱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慧  银燕  单云鹏  金祺 《大气科学》2018,42(2):268-280
根据2011年6~7月在黄山不同高度采用PARSIVEL雨滴谱仪测得的雨滴谱数据,对不同海拔高度上两类(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粒子谱的微物理特征量、Gamma函数拟合以及雨滴的下落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降水的雨水含量和降水强度、雨滴的各类尺度参数和数浓度都比相同位置上层状云降水的大,同类降水中,山腰的雨滴尺度大于山顶和山底,这可能与各观测点和云底相对位置的不同有关;随降水强度增加,雨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逐渐增大,广义截距参数(log10Nw)的标准差逐渐减小。拟合结果表明各高度的雨滴谱都比较符合Gamma分布,由拟合参数分析雨滴谱的演变,发现相对于对流云降水,层状云降水粒子谱随高度的变化较小,雨滴谱的演变较为稳定。此外,本文还对两类降水中雨滴的下落速度及影响落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中国风沙地貌学研究的新进展——庆贺黄秉维教授80华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正 《地理研究》1993,12(1):10-17
本文从历史回顾及新的进展二个大的方面,比较全面地总结了风沙地貌所取得的成绩以庆贺黄秉维教授80华诞。  相似文献   
46.
唐登银 《地理研究》1993,12(1):35-40
本文从黄秉维先生在地理学,学习读书,追求真理三个方面回顾了先生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47.
环境变化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到下世纪中叶时,由于环境变化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的影响,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即:全球性变暖,温度、降水、径流和泥沙的长周期变化,和人类。最后得出,届时来水来沙将分别比目前减少19%-29.6%和增减+26.3%--34.0%。  相似文献   
48.
黄秉维先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和重要开拓者, 他较早的关注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动态, 为地理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黄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我们系统回顾了黄秉维先生对全球变化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学习黄秉维先生关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 发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全球变化领域研究实践印证和体现了黄秉维先生注重全球变化综合研究、区域研究与不确定性研究的前瞻性理念。本文力求在理解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探讨全球变化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 明晰了未来研究的目标与创新点。本文将为全球变化新形势下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为应对全球变化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9.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13,68(1):15-17
黄秉维先生是在建国以后至1980 年代末的近40 年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人。黄先生在1980 年代后期至他去世前的十多年间对我国地理学发展方向有深刻思考及其高屋建瓴的论述。黄秉维先生对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思考和论述有重要三点:其一, 关于地理学方向:强调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合作, 特别是要对国家建设做科学研究, 解决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二, 强调微观研究, 1950-1960 年代他在提出自然地理学的三个新方向基础上, 指导了1980 年代试验站的建设和实验地理学的发展。其三, 强调我国地理学要特别注意开展环境变化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黄清雅是雷州一代名声显赫的歌翁。他机智,聪慧,喜爱雷歌,开口即唱,出口成歌,与雷歌结下不解之缘。他的雷歌十分巧妙地运用雷州话的谐音字或语言上的歧义,双关地对人对事,或讽刺、或捉弄、或挑逗、或讥笑、或戏谑,喜笑怒骂皆成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