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6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681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437篇
地球物理   1733篇
地质学   1586篇
海洋学   755篇
天文学   593篇
综合类   492篇
自然地理   206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A limno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Lake Iznik,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Marmara region of Turkey, involving a seismic survey and collection of short sediment cores. This lake is located on the middle branch of the North Anatolian Fault Zone (NAFZ), a transform plate boundary between the Eurasian and Anatolian Plates. It is, therefore, tectonically active and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play of sedimentary and seismo-tectonic processes, as well as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impact in the region. Short cores of the three sub-basins, maximum length of 35.5 cm, recovered non-laminated, blackish clays and silts with varying amounts of biogenic and minerogenic (allochthonous, autochthonous) material, which documented almost the last 80 years of deposition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High sedimentation rates in the deeper core sections are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land use (conversion of woodland to farmland) in the northern areas of Lake Iznik, which caused the deposition of more weathered material (high K/Na ratios) and higher contents of Mn in the lake. A tendency towards eutrophic conditions within the last 20 years is indicated by high nutrient content (N, TOC, P), decreasing C/N-ratios, and characteristic diatom and cladoceran associations. Also increased pollution is revealed by higher Pb, Cu, and Zn contents and increased supply of human and animal faeces (high coprostanol content)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But simultaneous lower sedimentation rates towards the core tops complica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recent and past eutrophication and pollution states of Lake Iznik. This requires an extension of the pilot study and deeper sediment cores, to recover non-anthropogenic influenced sediment levels.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PDC钻头在寺河煤矿瓦斯预抽放钻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寺河矿区一期瓦斯地面预抽放钻井施工中,使用传统的镶齿三牙轮钻头钻进,钻进速度低,仅为2.0m/h,且井斜不易控制、钻头寿命短、成本较高。通过对寺河煤矿地层特征的分析,在二期工程施工中,9#煤以上地层优选六翼内凹式PDC钻头钻进,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并合理调整钻压、转速及泵量等钻进参数,钻速可达7.0m/h,井斜也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96.
山东省临邑县临盘镇地裂冒喷水油灾害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月临邑县临盘镇西十二里村发生地裂冒喷水油灾害:对此次灾害研究认为,灾害发生前地应力已有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应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油田开发难以直接引发断层的活动。因此,地裂冒喷水、油灾害是因活动性断昙——临邑断层在局部薄弱部位活动而引起的,断层活动使地下流体顺断层涌出地表,是自然地质灾害。灾害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面不均衡沉降耦合使得地下应力布不均习,导致在断层的薄弱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并引发灾害发生。灾害发生已使得地下不均衡应力得以释放,近期内再次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7.
春季北方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中国160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与中国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繁,存在明显的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蒙古国的中部和我国东北北部地区。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伴随着一次全球性的年代际气候跃变,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频数还是强度均出现了显著的突变。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主要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和气温有一定影响,活动频数多(少)年,我国华北大部、新疆北部降水偏少(多);北疆地区气温回升(下降),甘、宁、陕、内部分地区偏冷(暖)。80-90年代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的偏少,强度的减弱,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次数比70年代减少.  相似文献   
98.
利用由美国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OLR资料研究了影响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记为ATC)与热带对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1)当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ATC为异常偏多(少)时,ITCZ位置累积距平为正(负)值,即ITCZ位置异常偏北(南);(2)利用OLR设计了Walker综合指数WI,该指数的强弱可以反映ATC的异常情况,即当ATC为异常偏多(少)时,walker环流圈异常强(弱);(3)OLR距平累积量场能较好的表征ATC异常年份所对应的低纬度及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的配置,其可以作为预测影响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99.
研究发现,高山峡谷区内土壤中元素的表生活动以表生富集作用为主,元素表征富集作用的程度、富集层位和粒级等受矿化作用和自然风化作用双重影响。非矿化地段土壤中元素的表生富集程度较矿化带处土壤中元素表生富集程度更强;矿化带处B层土壤比A层土壤中元素的富集强度稍大,元素明显地富集在粗粒级组分中;近矿(化)带的非矿化地段,A、B两层土壤仍受到矿化组分的影响,A层土壤比B层土壤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粗粒级组分比细粒级组分反映敏感,C层土壤中元素在细粒级组分中轻微富集。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调整了高山峡谷区土壤测量工作方法,经试点测量验证,找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
介绍安庆铜矿矿山的生产及水文地质概况,指出矿山生产中存在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问题,提出总体治理方案和实施措施,对治水工程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