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2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779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194篇
地球物理   1595篇
地质学   1601篇
海洋学   460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Density,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acrofauna were estimated together with several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t seven stations ranging from 208 m to 4460 m water depth along the OMEX transect in the Goban Spur area (NE Atlantic) during three seasons (October 1993, May 1994, and August 1995). Median grain siz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and showed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asons. The percentages of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were highest at mid-slope depths (1000 to 1500 m), 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ugust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slope to a depth of 1500 m. The C:N ratio in the surface layer amounted to 7 to 8 in May, 10 to 12 in August and 14 to 17 in October at all stations (except the deepest at 4460 m, where it was 11 in May and August), indicating arrival of fresh phytodetritus in May, and therefore seasonality in food input to the benthos. Densities of macrofauna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Significantly higher densities of macrofauna were found in May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slope to a depth of 1500 m. These differences were mainly due to high numbers of postlarvae of echinoids at the shallowest station and ophiuroids at the deeper stations. Biomass values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but biomass was relatively high at the 1000 m station and low at 1500 m, due to relatively high and low mean weights of the individual macrofaunal specime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iomas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seasons. Respiration was high (15 to 20 mgC·m−2·d−1) in May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slope to a depth of 1000 m and low (1–3 mg C·m−2·d−1) at the deeper part. At the shallowest stations to a depth of 1000 m respiration was highest in May, at the mid-slope stations (1400–2200 m) it was highest in August, whereas the deepest stations (3600 to 4500 m) did not show any differences in respiration rates. In conclusion; seasonal variation in organic input is reflected in denstiy,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the macrofauna along the continental slope in the NE Atlantic.  相似文献   
32.
沉积物镁铝含量比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士三  陈承惠 《台湾海峡》1993,12(3):266-271
沉积物的镁铝含量比——m 值(m=100×MgO/Al_2O_3)与沉积水介质的盐度、pH 水温关系密切。当水温处在冰点以下时,沉积物的m 值随水温降低而增大。当水温处在冰点以上时,水介质的盐度、pH 和水温的增加,都有利于m 值增大。由于气候条件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沉积水介质的特征,因此,沉积物的m 值对古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判别功能。通过对中国元古宙以来沉积物m 值的分析,发现古气候的热冷变化有1200Ma 的周期,其中还有次一级的热冷气候波动。第四纪的气候是处在热气候期后期的一个冷的气候波动阶段。  相似文献   
33.
太平洋中部表层沉积物镁铝含量比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士三 《台湾海峡》1990,9(3):244-250
本文根据中、日调查资料,研究了太平洋中部表层沉积物镁铝含量比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4.
35.
根据中科院06—02—01研究计划任务,作者于1990年开始在阿克苏水平衡站进行观测实验,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应用EBBR法(能量平衡——包文比法)计算了稻田的蒸发量。通过分析评价表明,由于受“绿洲效应”的影响,结果明显偏大,不符合物理规律,因此该法在干旱区绿洲的应用尚需更多的探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6.
高精度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今后应努力研究和须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如频率的问题,小面元高密度采集问题,加强叠前研究工作问题,及单点地震技术应用问题,从而实现高精度勘探的目的,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安全等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7.
利用ETM多光谱遥感图像,在对盐湖区的遥感影像特征和主要地物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段组合变换,压抑粘土及砂砾层等地物的影响,将盐类矿产信息增强提取出来。对比前人的钾盐矿田勘查成果,所提取的盐类信息异常与现代新盐带、湿盐滩和现正在开采的钾盐矿区十分吻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圈定了4个预测区、9处有利地段,为进一步盐类矿产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目标地。  相似文献   
38.
膏溶角砾岩侧限膨胀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膏溶角砾岩的侧限膨胀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这种岩石受到扰动后可吸水发生膨胀变形使其结构发生变形甚至破坏。通过GDG高压固结仪采用平衡加压法和充分膨胀法研究了侧限情况下岩石的膨胀力指标, 解释了充分膨胀法膨胀力指标大于平衡加压法膨胀力指标的原因。通过试验研究了供水充足条件下膏溶角砾岩侧限自由膨胀变形演化规律, 阐述了膏溶角砾岩侧限膨胀变形的影响因素。岩石试样采自山西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 试验结果表明, 膏溶角砾岩的膨胀特性不同于常规的膨胀岩, 其轴向膨胀变形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 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9.
方念乔  胡超涌 《地学前缘》2008,15(4):132-137
文中讨论了一种评估古气温变化的新方法。我们成功地利用石笋流体包裹体所捕获的Xe/Ar比值,重建了末次冰盛期以来盛行东亚季风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演化。一种表达成ln(CXe/CAr)的对数式被证明与冷暖周期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研究的石笋中所提出的δ13C与Mg/Ca曲线一般随区域古气温波动而变化,但不能排除其中有另类气候信号的叠加。我们的工作则明确地指出,流体包裹体所记录的Xe/Ar在各种反映温度变化的替代指标中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整体而言,ln(CXe/CAr)曲线与那些基本随暖期和冷期振荡的曲线保持一致。将稀有气体曲线与δ13C和Mg/Ca信号整合对比之后,我们在研究区划分出末次冰盛期以来8组暖/冷旋回。整合后的气温变化模式合理地解释了过去20000年里的区域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40.
张修脉 《山东地质》2008,24(2):18-20
该文分析研究了彩山小流域的区域坡度和土壤特性,并根据区内土壤性质划分出4个小区域,即:自然坡度在20°~25°内为V1区,15°~20°内为V2区,10°~15°内为V3区,5°~10°内为V4区,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土壤等级及土壤抗冲能力。同时,也研究出了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依据i=V(10/3)/5B,并对所有砂石山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具有借鉴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