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4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带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带表现出类似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即坳陷内都发育 4排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裂 -背斜带 ;新生代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 )表现出强烈的由山体向盆地的逆冲活动 ;逆断裂 -背斜带的形成、演化和发展都受控于统一的近南北向构造应力场。然而 ,南北两个山前坳陷在变形强度、地球物理细结构、地球动力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这些不同点进行了讨论 ,认为正是这些不同点的存在 ,使得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内的现今地震活动性显示出不对称性 ,即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第 3排 (秋里塔格 )逆断裂 -背斜带上 ,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坳陷南部准噶尔南缘断裂附近及其以南的天山内部  相似文献   
82.
利用逐时实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86 ̄1995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志的对流云和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机场对流云、雷暴天气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和天气形势,为机场对流云和暴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83.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降水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东启  周尚哲 《冰川冻土》2000,22(3):243-249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冰川区降水的形成因素,阐述了冰川作为特殊性质的下垫面对降水产生影响的机制,并定量化地计算出了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降水的贡献,冰川作为特殊性质下垫面对降水产生影响,其主要是通过致冷效应以及由此引起发的温跃现象、逆温现象、冰川风现象、凝结高度降低现象和水平降水现象的作用来实现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作为特殊性质的下垫面对年降不的贡献比重随高度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84.
利用2011年12月~2013年3月CFL-03型风廓线雷达在乌鲁木齐市的风探测数据与同期的常规探空数据开展了比对分析,从而对风廓线雷达探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探测能力给予了评估。结果表明,受乌鲁木齐四季不同的气候背景影响,CFL-03型风廓线雷达的数据获取率在夏季最高,在冬季最低,80%的数据获取率等值线夏季、冬季各自达到的高度分别为4500m和1980m;受低空地物回波、探测盲区等因素影响,240m以下风廓线雷达探测的风速误差较大,240m以上风廓线雷达四季探测的风速普遍小于实况,误差在-1~0m/s之间的出现频率最高,介于28.8%~31.8%,且在四季最大频率出现的高度有所差异,总体来看夏季风速误差相对较小;风向误差总体在-22.5°~0°之间的出现频率最高,且随着高度增加频率增加;风廓线雷达风速的探测能力优于风向,二者与实况的相关系数各自为0.9左右和0.6~0.8;通过长时间序列的风速、风向资料的比较,说明CFL-03型风廓线雷达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冬季天气过程的演变,且能够较为精细地刻画夏季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高低空气流的变化特点。在综合考虑低空地物回波、探测盲区因素以及高空气球探空飘移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可见CFL-03型风廓线雷达对乌鲁木齐大气环境和天气过程拥有较可靠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85.
本文在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一张图”定义基础上,明确了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定义,总结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的特点。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的需求,提出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内容、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6.
王家沟断层组断错了中更新世砾石台地及王家沟东岸的Ⅲ级阶地,地貌形迹非常清晰,地表变形现象主要表现为地震断层、断层陡坎和挤压鼓包等。根据不同地貌面上跨断层测量获得的一系列实测数据,得到王家沟Ⅲ级阶地上的地表陡坎高度为0.4~1.6m,最大变形带宽度为50m左右; 中更新世台地上的陡坎高度多为1.5~5.0m,最大变形带宽度为90m左右。利用探槽开挖揭露出的断层位置与地表强变形带测量剖面的叠加对比,初步确定王家沟断层组上、下盘之间变形宽度的比例为2:1左右,并由此讨论了王家沟断层组上、下盘的 "避让带"宽度问题。  相似文献   
87.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层中NO_3~-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的雪坑样品研究发现,雪层中NO3-平均浓度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湿季(4~10月)的NO3-浓度明显低于干季(11月至次年3月)。特别是在春季,在雪层上部出现的浓度峰,经过夏季淋溶改造,稀释并合并为稳定的浓度峰;雪层中各浓度峰普遍处于向下迁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88.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and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trace elements in mountain glaciers, the surface snow and snow pi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Urumqi Glacier No. 1 (43o06'N, 86o49'E, 4 130 m a.s.l.), eastern Tianshan (天山), from September 2002 to September 2003, and analyzed for Li, V, Cr, Mn, Co, Cu, and Ba. The samples were acidified (leached) in a manner intended to reasonably approximat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natural hydrologic and weathering cycles would liberate elem...  相似文献   
89.
乌鲁木齐近48a城市化进程对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8年乌鲁木齐市区和郊区、山区的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来揭示城市化进程对乌鲁木齐市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化进程有明显的增雨效应,市区呈现出降水量增加、降水强度增强、降水日数增多的趋势,且城市增雨效应在郊区也有较明显表现.48 a来市区年降水量递增率为32.4 mm/10 a,其中冬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90.
利用1971-2011年乌鲁木齐小渠子气象站资料,对南山中山带40 a来的积雪特征及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平均稳定积雪期为144 d;近40 a来出现的最大积雪深度为57 cm,年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3月下旬的频率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以2月最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稳定积雪初日推迟、终日提前、稳定积雪期缩短的趋势.近40 a来最大积雪深度递增趋势主要是由于冬季降水量增加和降雪强度增强所造成;而随着气温的逐渐变暖则造成稳定积雪初日的推迟和终日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