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7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866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3041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成层坡积结构构造特征、粒度、化学、电镜扫发描分析和测年资料揭示其形在于末次冰期间冰段(60000aBP~44000aBP)。存在由湿冷向干冷的气候变化。成层坡积上覆的坡积黄土则代表末次冰期全盛及全新世环境以显著干冷为特征。此剖面突出表明昆仑山垭口地区末次冰期早期不是干冷,而是湿冷,与季风模式不吻合。故只能认为当时该区受西风带影响。  相似文献   
962.
显生宙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绝灭事件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显生宙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敏感沉积物和生物地理单元数据库,显生宙(寒武纪至中新世)可识别出24次全球范围内不同级别的气候变化事件。有些事件与全球生物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少则并无重要联系,即使这两种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规模上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也并不一定就存在着因果关系。这24次事件根据二者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可归纳为两类:(1)早寒武世末(一致);(2)晚寒武世末(不一致);(3)早奥陶世末(Ibexian末,不一致);(4)奥陶纪末(一致);(5)志留纪兰多维列世(不一致);(6)志留纪文洛克世早期(不一致);(7)志留纪文洛克世末(不一致);(8)志留纪罗德洛世末(不一致);(9)志留纪普利道里世末(不一致);(10)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初(不一致);(11)中泥盆世艾菲尔期末(一致);(12)中泥盆世吉维特期末(一致);(13)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一致);(14)泥盆纪末(不一致);(15)早石炭世末(一致);(16)晚石炭世维斯发期末(一致);(17)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晚期(一致);(18)二叠纪末(一致);(19)早三叠世(一致);(20)中—晚三叠世(不一致);(21)早侏罗世赫塘期(不一致);(2?  相似文献   
963.
中国锰矿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孙家富 《地质与勘探》1997,33(3):8-10,28
新中国成立迄今,已累计探明锰矿石7.17亿t。中国锰矿床有4种类型:海相沉积型、沉积受变质型、层控型和风化型。锰矿以地台型为主,地槽型次之。锰矿具有多时代,多层位的特点。矿石贫,富矿短缺。多数矿区已开发利用。钢铁工业要求锰业同步发展。今后应加强我国中西部地区锰矿的勘查与开发,重视两种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964.
 贵州西部龙潭组主要含有6种沉积相组合:即浅海沉积、细粒滨岸平原沉积、溢岸沉积、小型河道砂体、叠置河道砂体和煤层。多层叠置砂体一般10-25m厚,2-10km宽,常含海绿石,切入下伏的三角洲平原、滨岸平原和浅海沉积中,被认为是下切谷充填。在龙潭组中共识别出广泛发育的10个层序界面,由此所限定的层序大致相当于4级旋回层序。在这些层序中,准层序或准层序组识别不出,然能识别体系域,层序几乎全由海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低位体系域(LST)发育不好。在垂向上,它们又可叠置成3级复合层序,并由低位、海进和高位层序组组成。在低位层序组中,河道下切常冲刷掉下伏层序的全部HST和部分TST,致使其与下伏层序的下切谷充填重合。在海进层序组中,下切作用最弱,具最小砂/泥比值,下切谷充填侧向孤立。高位层序组是低位和海进层序的过渡类型,下切谷充填也趋于孤立。  相似文献   
965.
万朴  彭同江 《地质学报》1997,71(4):297-305
超镁铁岩建造中赋存着以镁质非金属矿物为主的多种非金属矿产和丰富多样的矿床共生组合。本文讨论了我国三种主要类型超镁铁岩建造或杂岩(蛇绿岩套中的超镁铁岩建造、碱性超镁铁杂岩、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源超镁铁岩包体)中产出的非金属矿床及其组合与特征,以及它们的形成条件等,提出了进一步从不同层次深入探讨非金属矿床共生组合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66.
河北小营盘石英—碳酸盐型金矿床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小平  胡世兴 《地质学报》1997,71(4):350-359
石英—碳酸盐型金矿床是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绿岩带金矿中占有重要地位。绿岩带金矿成矿时代古老(2.5—2.9 Ga),规模巨大,矿物成分简单而且稳定,发育石英、铁白云石或铁菱镁矿、绢云母、黄铁矿等围岩蚀变。而且铁白云石化蚀变在绿岩带金矿成矿中起重要作用,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铁白云石δ~(13)C值为-4±2‰,可能是地幔来源的标志。本项研究发现,小营盘金矿的铁白云石蚀变作用,携带了大量金等成矿物质沿着SN向张扭性断裂交代早期含金石英脉和糜棱岩,共同构成金的富矿体;含金铁白云石蚀变岩的δ~(13)C值平均为—4.13‰,Pb—Pb等时线年龄为2711±238 Ma。结合矿床产出的构造背景和成矿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小营盘金矿属于高级变质的绿岩带金矿,这是我国金矿地质学研究的一项新进展,希望有助于华北陆台与绿岩带有关矿产的研究和找矿及国际对比。  相似文献   
967.
The Junggar orogen, Xinjiang,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al-Mongolian orogen.The collisional orogenesis in this region occurred primarily in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with an evolutional process of early compression and late extension. Mineralization of gold andother metals in the Junggar orogen occurred mainly in the Permian and in a few cases in theLate Carboniferous. The deposits are largely distributed in areas where collisional orogenesiswas intensive and formed in a transitional stage from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Therefore, goldmineralization in the Junggar orogen is fu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llisional orogenesis in time,space and geodynamic setting.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ineral deposit model of collisionalorogenesis is applicable to prospecting and study of ore deposits in the Junggar orogen.Furthermore, the factual distribution of gold and other deposits in this region is just the same asthe collisional orogenic model presents.  相似文献   
968.
松辽盆地白垩纪冰筏沉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筏沉积是负载沉积物的冰块在春夏之交筏运到海洋或湖泊中,冰块融化沉积物坠落所形成的。它们可见于高海拔具有明显气候垂直分带的低纬度地区或者是高纬度地区。在研究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时,首次在泉头组红层中发现冰筏沉积。根据泉头组孢粉组合的研究表明,它们除了具有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孢粉以外,还有少量喜冷分子混生现象。经研究这些矛盾现象,反映泉头组时期盆地外围地形高差大,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带现象,这是造成这些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冰筏沉积的发现对松辽盆地古气候古地理的恢复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9.
滇中砂岩铜矿成矿过程中水-岩反应的证据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野外地质产状、岩石化学、有机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滇中砂岩铜矿成矿过程中的水-岩反应证据,阐明了成矿过程中水-岩反应的机理,其中包括渗滤作用、扩散作用、混染作用、交代作用、交代溶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970.
杨富全 《城市地质》1996,8(4):16-23
通过总结玉希喀拉综合异常区特征,分析异常地质背景,探讨了异常区找锡的前景,指出玉希喀拉花岗财为非含锡矿花岗岩,锡成矿可能性小。认为该异常是由于岩体多次侵入引起Au,Cu,Sn等元素三次活化,迁移,聚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