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31.
羟基磷灰石(HAP)对溶解性Fe~(3+)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其反应机理尚未明确。基于HAP的溶解规律探究Fe~(3+)去除过程的思路,研究了HAP在空白溶液和含Fe~(3+)溶液中溶解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Fe~(3+)对HAP溶解的影响主要为表面吸附过程的抑制作用和溶解沉淀过程的促进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溶解初期(t≤4min)溶解-沉淀过程起主导作用,溶解速度快;后期(t>4min)表面吸附起主导作用,溶解速度慢。  相似文献   
332.
海洋沉积物中氧化亚铁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凯清  张仲平 《岩矿测试》1999,18(3):198-200
海洋沉积物试样用H2O2-HAc浸取,用以除去干扰测定FeO的锰化合物和硫化珠,并以H2SO3-Na2SO3混合溶液破坏过乘的H2O2,不需过滤分离,即可用HF-H2SO4分解试样,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O。方法经海洋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参考值相符,RSD为6.33%。  相似文献   
333.
本文从古水文地质角度探讨了黄梅菱铁矿矿床的成矿机制,结果证实,古水文地质学研究无论对矿床学,还是对水文地质学,都可以提供一些新的信息和认识。作者的研究表明,黄梅菱铁矿矿床是含矿岩系(石炭系黄龙组和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沉积期后变化与印支运动共同作用的产物;以沉积水为主,后期的混合水为次的地下水,构成了该矿床的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   
33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ωB97XD方法和6-311++G(d,p)基组,系统研究了[K(H2O)n]+,[NO3(H2O)n]-和KNO3(H2O)n水合团簇的结构和性质;并结合经典分子动力学、OPLS-AA全原子力场以及SPC/E水模型模拟了不同水盐比(WSR) KNO3溶液,目的在于深入理解KNO3溶液中K+和 NO-3的微观水合结构,以及K+-NO-3离子间缔合作用特征。研究发现,对于KNO3(H2O)n (n=6,8,10和12)水合团簇,K+第一水合层稳定结构为四、五和六水合结构,其中五水合结构最稳定。K+和NO-3主要以溶剂共享离子对形式存在。随着团簇尺寸减小,直接接触离子对(CIP)物种出现。同时,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KNO3溶液中形成了直接接触K+-NO-3离子对,且随着溶液浓度增加,CIP物种形成需越过更大能垒。以上结果表明在KNO3稀溶液中主要存在物种为水合K+和NO-3,随浓度增大,单齿直接接触离子对(MCIP)逐渐出现。在高浓溶液或过饱和溶液中,K+-NO-3离子缔合主要以单齿CIP和少量双齿CIP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335.
柠檬酸/酒石酸可使方解石产生矿物溶蚀及生物矿化等现象,研究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对富含有机酸环境中方解石矿物的稳定性评估及相应的地球化学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开放系统条件下方解石与柠檬酸/酒石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对应的溶液化学变化。结果表明:(1)初始浓度为20 mg·L-1条件下,初始pH值由7.7升至9.7,柠檬酸与酒石酸的反应去除量均显著下降,这是由于方解石表面的静电效应及溶液中HCO-3与CO■的竞争效应不断增强,对两种酸的表面吸附反应起抑制作用。(2)初始pH值为7.7及8.3条件下,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两种酸与方解石反应7 h后便达到平衡,pH值和Ca浓度较空白值变化不大,辅证了反应的主导机制为表面吸附。(3)在0~900 mg·L-1浓度范围内,柠檬酸和酒石酸在初始pH值为8.3条件下,其反应去除量均能用Langmuir吸附模型很好地拟合,辅证了以上的反应去除机制均为表面吸附;初始pH值为7.7条件下,柠檬酸的反应去除量可用Langmuir...  相似文献   
336.
锂(Li)和硼(B)同位素是地质作用过程中良好的示踪剂,被广泛应用于岩石起源、矿床成因和环境演化等领域。但锂、硼在MC-ICP-MS仪器分析中的“记忆效应”明显,不同实验室已报道的MC-ICP-MS分析中锂、硼背景占信号比变化范围大(0.01%~5%),所采用的背景控制方法和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给锂、硼同位素的准确测定带来困难。为研究MC-ICP-MS锂、硼同位素记忆效应及其抑制方案,提高测试的稳定性,本文参考前人研究成果,设计不同背景清洗方案,并对各种国际标样(IRMM-016、JG-2、ERM-AE121、ERM-AE122、NASS-7)和实验室内部标准(Alfa Li、Alfa B)进行长期测试,检验实验方案的长期重现性。结果表明:仅使用0.3%氯化钠溶液清洗背景可以显著降低锂背景信号,从20mV下降至4mV,并保证7Li背景值在24h内低于5mV,实验室内部标准溶液Alfa Li的δ7Li长期测试外精度为0.13‰(2SD,n=73)。氟化钠、氨水等清洗液并不能显著降低本研究所使用仪器的硼背景,因此选择使用灵活的空白扣除方法来保证数...  相似文献   
337.
淀粉是一种多羟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溶解淀粉,制成的钠羧甲基淀粉不溶于乙醇,有利于生成物的分离提纯;同时一氯乙酸在醇溶液中的电离度低,对反应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此方法具有合成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