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8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993篇
测绘学   505篇
大气科学   753篇
地球物理   653篇
地质学   2849篇
海洋学   98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67篇
自然地理   399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361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位于焦家断裂成矿带上的朱郭李家矿山建设规模为大型,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土地、植被资源以及地下含水层的破坏。借鉴周边同类生产矿山对成矿带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对朱郭李家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投产后的朱郭李家矿区,乃至焦家断裂成矿带区域地质环境地质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地较多且集中连片,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分析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未利用地特点和近几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开发中应注意加快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各专项规划的衔接、抓紧开展土地利用集约评价工作、招商引资与以地选商并重、创新开发模式实行高效开发等问题,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做好滨州市未利用地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993.
淄川太河矿泉水水源地位于淄博市淄川东南部山区的太河镇境内,是淄博市主要水源地。该水源地矿泉水类型以含锶型弱碱性水为主,也有少量较奇缺的锂锶复合型弱碱性水,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矿泉水聚集区。但由于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淄川矿泉水产业面临市场竞争力弱,开发秩序混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做到:坚持保护为先确保矿泉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实施综合整治规范矿泉水产业秩序,坚持科学开发努力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94.
Forest commons in Slovenia are a poorly known indigenous institution for commo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y are a functional entity linked to a specific community that establishes interperson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ties, as well as a link to the resource. We refer to shared ownership of resource, once made of pastures; today forests prevail. Collective property management remained despite community changes and legislation development. Today registered forest commons represent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those that existed before 1945. We highlight seven developmental turns to explain their revival. Six indicators are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conditions. Forest commons are a potentially effective response to forest management challenges in Slovenia but also a potential model of social cohesion, rational resource use, and a balance between forest use and conservation. However, they are plagued by state ignorance, which hinders statistically sound analyses.  相似文献   
995.
山东省县域经济时空分异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GeoDA软件,运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0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时空双重维度着手,对山东省1995—2012年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时间序列上山东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扩大,相对差异缓慢上升,极化现象显著;从空间格局来看,山东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大异质,小均质"的空间经济格局,东部县域发达而西部县域相对落后,县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呈现出由增强到减弱的趋势,县域经济发展遵循"积累循环"法则,空间自相关集聚模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基于人类福祉视角的中部地区碳排放绩效与效应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绩效是当前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针对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测度展开,关注经济产出的碳排放绩效。基于人类福祉是研究碳排放绩效的新视角。首次提出碳排放绩效的概念框架及图解,据此构建了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评估模型,应用LMDI分解法建立了碳排放绩效的效应分解模型,对中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及其效应进行研究发现:(1)1990年~2008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整体上先增后降;人类福祉的经济绩效与碳排放绩效整体上均呈递减趋同态势。中部地区人类福祉碳排放绩效的省际差距整体上趋向缩小;(2)1990年~2008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的总效应波动较大,驱动效应和抑制效应交替出现。经济福祉绩效效应整体递增,由抑制效应向驱动效应演进,呈现趋同趋势;(3)中部六省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主要由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决定,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效应是碳排放绩效总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效应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效应和人类福祉的经济绩效效应两种效应的叠合。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盘锦市向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滨海旅游的发展及两市临港产业链条式、互补式的发展,使两市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两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本文以盘锦营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为基础,尝试性的建立了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市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合意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支持系统一般,动力系统极不完善,实际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系统较好,两市一体化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合意性,处于培育与形成阶段,但是发展前景可观。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近期应着重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远期实现两市行政合一的路径。  相似文献   
998.
将生态位态势理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两方面选取指标分别作为发展"态"和发展"势"的评价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模型,对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划分等级。然后结合加权Voronoi图,明确各发展等级居民点的搬迁去向,从而实现全镇整治分区规划。沙河子镇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可划分为高、中、低和不适宜发展4个等级;农村居民点整体发展较好,高、中发展实力级的居民点用地面积为304.07hm2,占全区的84.23%;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其发展等级呈现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趋势;全镇以农村居民点城镇化为整理重点,划分为城镇化区、优先发展区、改造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4种整治分区。结合生态位态势理论和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尹海龙  田长彦  任婧  陈春秀  黄建 《中国沙漠》2014,34(5):1277-1284
以盐生植物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为材料,以NaCl模拟不同盐度环境,盆栽试验了氮(0.3g·kg-1,N1;0.6g·kg-1,N2;1.2g·kg-1,N3;2.4g·kg-1,N4)、盐(2.5g·kg-1,S1;5.0g·kg-1,S2;7.5g·kg-1,S3)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下施氮均可以显著促进盐角草的生长,地上部干质量均在N2处理下达到最大,而株高均在N1时达到最高,且施氮对盐角草生长的影响与盐度有关;(2)不同盐度环境下施氮所能达到的最高干物质产量及最高施氮限量不同,表现为S3S1S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生产力与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3)施氮显著增加了盐角草各器官含氮量及氮吸收量,同一施氮水平下盐角草各器官含氮量及氮吸收量均表现为同化枝茎根;(4)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盐度的增加,盐角草同化枝渗透势显著下降,同一盐度环境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同化枝渗透势呈现出下降趋势,渗透调节能力增大;(5)3个盐度环境下,施氮均增加盐角草同化枝光合色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效率,增强其对盐渍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大别山区扶贫开发和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是目前人们所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合理发展产业经济是实现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脱贫的重要途径。结合大别山区贫困县的生态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构建生态产业集中发展区和生态经济综合配套区,以六安市为例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各贫困县的生态产业,且提出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中产业具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