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44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8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CRU逐月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分析1948—2016年中国中部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应的环流、海温异常,进而解释不同时期影响干旱发生的背景场有何不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夏季降水以年际变化为主,周期长度为3.8 a和6.9 a,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方差贡献不足20%。然而,各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不同时期干旱事件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1960s、1970s,降水年际变化偏弱,相反地,多年代际变化正处于负位相的极小值期;1980s、1990s,多年代际变化位相转正;2000s初,年际变化明显增强。此外,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应的环流、海温背景场,发现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及其引起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激发的纬向波列以及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1970s末PDO位相转变伴随的东亚夏季风突变是分别解释降水年际、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揭示影响中部地区夏季干旱发生的关键因子及其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2.
一个考虑SST变化的月数值预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陈隆勋等对海温月季变化研究的结果提出除了从冬到春的过渡月份外,SST距平的相邻月的月际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选了1996年6月并利用CCM1动力气候模式作了月数值预报。在预报中,利用1996年6月1日00Z中国国家气象中心T64的客观分析资料作初值,利用1996年5月的SST距平加到6月气候SST作为6月的SST,作了一个月数值预报。结果表明,考虑了SST变化的数值预报优于用气候海温作的数值预报。前者的500hPa高度场预报距平、850hPa纬向风预报距平、中国地区气温预报距平和降水预报距平分布均十分接近于实际观测分布。  相似文献   
143.
厄尔尼诺海区海温季节预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建立多项线性统计气候预测模型,对厄尔尼诺海区各季节海温进行了短期气候预测试验,并采用历史资料独立样本检验的方法,评定不同预报时效的预报技巧。结果表明,不同海区各季节的预报效果相差很大。赤道西太平洋( Nino 4区)有最高的可预报性,在夏季末做冬季海温预报的技巧最高,多数条件下,这个区域的预报性能比较稳定。以海温和南方涛动指数作因子场的预报效果最好,大部分预报以单季的海温和南方涛动指数为预报因子效果较好,但有些预报以连续2季或3季的海温和南方涛动指数作预报因子的预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4.
利用1995~1997年东北地区23个测站的地面气温资料、1950~1996年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1980~1994年全球月平均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了太平洋各区域的海温异常与低温冷害之间的可能联系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用EOF分解得到的前三个特征向量(占总方差的84.28%)基本表示了东北夏季气温的变化,用这三个特征向量重建的气温距平场,存在着3~4年、6~8年和准16年的主周期,其中6~8年的主分量信号最强。在年代际尺度上,在1979年前后发生了由气温偏冷向偏暖的突变。热带西太平洋暖池(140°E~180°,10°S~10°N)是影响东北夏季气温的关键海域,那里前期冬季海表温度变化是预测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强信号。另一个关键海域是中纬西太平洋(130°E~180°,10~30°N),前期春季的海温变化也与东北夏季低温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5.
北太平洋海表持续加热对夏季中国降水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用海温距平累积和讨论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持续加热对夏季中国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STPNA(海温的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指数距平累积和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有密切的相关,与全国雨带的类型也有较好的联系。进而讨论了STPNA指数距平累积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IAP—GCMⅡ)作了南海海表水温月异常时500hPa气温响应场传播路径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南海表面水温出现正异常时该气温响应场分为南北两支传播;北支沿逆时针路径向北传播,由南海经我国东南部到达青藏高原,南支则向南传播;而当负异常时,则该响应场有顺时针的传播路径,由南海经泰国湾最后也到达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147.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signals and annual cycles appearing i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zonal wind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during 1950–1997 are studied by wavele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analyses. The typical timescale of ENSO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40 months before the late 1970s and 48–52 months after that; the timescale increased by about 10 month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ENSO signal appearing in SST also changed in the 1970s; before that, the area of strong signal spread over the extratropical regions, while it is confined near the equator after that. The center of the strongest signal shifted from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to the South American coast at that time. These SST fluctuations near the equator are associated with fluctuations of zonal wiond, whose spatial pattern also shifted considerably eastward at that time.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mplitudes of annual cycles of SST are weak in El Niño years and strong in La Niña years. This relation is not clear, however, in the 1980s and 1990s.  相似文献   
148.
南海及其邻近海域SST系统的点概率密度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空间点概率密度谱分析方法对南海及其邻近海域NCEPreanalysisSST候平均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南海与其邻近海域的SST系统的结构均具有混沌特征,南海与孟加拉湾SST系统的耦合谱分布几乎一致;年变化最显著,年际变化次之,季节内变化相对较弱。邻近西太平洋SST系统中的准3a耦合振荡相当显著。对于季节内振荡,西太平洋SST系统强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的SST系统。结果还表明季节内振荡(30~60d)是一种耦合振荡。  相似文献   
149.
利用 1981—2019 年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观测降水资料,对山东5月降水多(少)雨年环流特征进行分型,分析前期海温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的过程。结果表明:典型多(少)雨年,亚洲中高纬环流呈“-、+”(“+、-” )距平分布,盛行纬(经)向环流,东亚大槽偏弱(强)。前期冬春季黑潮区和热带印度洋海温是影响山东5月降水的关键外强迫因子,黑潮区海温偏暖(冷)时,其上空500 hPa高度场为明显正(负)距平,低层风场呈现异常反气旋(气旋),山东受异常东南风(偏西风)控制,加强(削弱)了水汽输送, 利于降水偏多(少)。热带印度洋偏暖年,山东地区 500 hPa高度场上表现为西低东高,低层处于异常反气旋后部的东南气流中,这与典型多雨年的环流特征基本一致,印度洋偏冷年对应环流特征与偏暖年大致相反。  相似文献   
150.
利用TOPEX/Poseidon(T/P)卫星10年(1992~2002)监测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GDR数据,经过数据的地球物理改正、编辑、约化和滤波后,分别采用小波分析和傅里叶分析得到了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034d,363d,182d和47d。季节性变化是湖泊水位变化的主项,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周年振幅为0.7196m,半年振幅为0.5322m,因此季节性变化的主周期是周年,次周期是半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变化趋势为0.2012m/a,说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博斯腾湖水位在升高。由博斯腾湖月水位变化的时间序列与NINO3 SST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NINO3 SST 发生6个月后,博斯腾湖月水位变化序列与NINO3 SST数据相关性最大(-0.2784),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西部气候影响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