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样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样带研究是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分别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流域样带和空间网格,系统调查植被、土壤、水文、地貌和气候特征及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特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完善流域整体概念的野外观测试验研究网络,形成以流域为单元、科学问题为导向的生态—水文过程的数据—模拟研究平台,使我国流域生态水文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22.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致灾机理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而风暴潮脆弱性评估和综合风险评估还不能满足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的需求.系统总结了风暴潮危险性、脆弱性、综合风险评估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典型重现期风暴潮估计、可能最大风暴潮计算、风暴潮物理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评估以及风暴潮风险评估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及不足,并对我国风暴潮风险评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指出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模型化、系统化、定量化是未来风暴潮风险评估研究的发展趋势,风暴潮灾害的未来风险评估还需考虑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而风暴潮灾害承灾体脆弱性的定量评价是风暴潮综合风险评估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3.
新疆坡北-笔架山位于北山裂谷带内,发育较复杂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该地区是新疆铜镍矿重要成矿远景区.该区与基性-超基性岩型有关的铜镍矿床有:坡十铜镍矿床、坡一铜镍矿床、红石山铜镍矿床等.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特征、成矿规律总结,建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矿床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4.
青海地区数字化表层水温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表层水温井孔的观测概况,对各井孔产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年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汶川、大柴旦、玉树地震前后水温(地温)的前兆异常变化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冬季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SSTA对大气协同作用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典型分布的海表温度距平(SSTA)场以及热带西太平洋孤立海域SSTA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与观测事实一致,由此说明大气环流异常是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SSTA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典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分析了地震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资料,总结了转折型和单一型两类典型前兆的特征。通过对华北(含西北)和西南不同区域前兆特征的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上,这两类前兆表现出与构造分布的密切关系;在比例关系上,前兆异常会随着震级的不同而表现出数量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7.
潘婕  王盘兴  纪立人 《气象科学》2004,24(2):127-136
定义了夏季(6~8月)欧亚中高纬500hPa逐日流型指数Ⅰ,用它确定了1959~2000年夏季欧亚中高纬典型持续流型W、E、C。统计表明,流型指数Ⅰ、持续流型与欧亚中高纬500 hPa环流形势特征及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关系密切,从而证明了它们的合理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2003年河南省两类典型暴雪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003年2月9~10日和3月4~5日河南省出现的两场区域性暴雪的环流背景、成因特征、物理量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低层切变线上气旋性曲率东扩或低涡东移是产生暴雪重要原因的结论;并给出了这两种不同类型暴雪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9.
典型复杂地形风能预报的精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江苏和内蒙古分别作为中国沿海滩涂与内陆复杂高原山地的典型地形代表,通过中尺度模式WRF V3.3.1两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RF)的对比检验,选择WRF/Noah/YSU作为典型地形的风场预报系统,并利用该预报系统对2010年研究区域分别进行了1 km水平分辨率、10 min时间分辨率的48 h风场滚动预报,进一步通过功率谱检验、风向风速玫瑰图检验、季节变化检验,以及日变化检验表明,WRF/Noah/YSU的风场预报方案能够较准确地预报出测风塔的风场特征和风场的能量频谱分布,风场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的预报特征基本与测风塔观测结果一致。预报系统对春、秋季的预报效果优于夏季,日变化的预报效果因地形而异,无统一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0.
赤潮的爆发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温度、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条件,海况、潮汐、海流及海水的理化特征,如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微量元素等都是赤潮爆发的重要因子或诱导因素。当前由于海洋生态领域的数值预报仍不成熟,国内的赤潮预测主要还是依靠经验和统计方法为主,如气象条件预报法、水文条件预报法、化学条件预报法、生物条件预报法、卫星遥感预报法或是综合预报法等。本文根据2001年~2005年《沿海海洋赤潮专报》中广东省阳江到汕尾沿海(112°~116°E)即珠江口地区发生赤潮的记录,使用NCEP再分析数据,从气象条件诱发赤潮的角度分析得出最易引发珠江口赤潮的5种天气形势,并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出其中两种天气形势的典型场,对预测珠江口沿海的赤潮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