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中部六省城市体系规模序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整合中部地区的城市体系,优化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城市体系规模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对中部六省城市体系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中部六省具备了成为一个独立城市体系的基础条件,且内部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规模级城市呈首位式分布明显,而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万以上中部地区城市组成的体系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趋向合理,城市人口不断向少数高位次城市集中的趋势明显.根据中部六省城市体系未来发展趋势,采用了灰色预测方法对2004~2010年城市体系规模维数和首位城市规模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十一五"期间中部六省城市体系规模序列演化趋势,进而提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优化设想.  相似文献   
113.
114.
张箭  戚瑞宇  宗晶瑶  丰土根 《岩土力学》2022,43(7):1833-1844
采用刚性滑块构建两种圆形隧道失稳环向开挖面破坏模式,利用编制的非线性规划程序求解隧道失稳环向开挖面支护力系数σT /cσT为均布支护荷载,c为有效黏聚力)最优上限解及地层破坏模式,揭示地层参数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简单实用的极限支护力简化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不排水条件下,当隧道埋深比H/DH为埋深,D为隧道直径)和重度系数γD/cγ 为重度)较小时,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隧道中上部,随着H/DγD/c增大,滑移线起始位置沿着隧道轮廓逐渐向隧道底部扩展,破坏区域向水平方向扩展。排水条件下,地层破坏模式主要有3种。当内摩擦角ϕ γD/c较大时,随着剪胀系数的减小,极限支护力和地层破坏范围变化较大,甚至可能引起破坏模式的改变。针对不同深度提出的极限支护力简化公式可快速获得隧道环向开挖面极限支护力。  相似文献   
115.
杜乐天 《铀矿地质》2015,(1):1-11,35
文章阐发了地球内部壳幔岩石的质变基本规律:氧的地球化学——壳幔岩石中氧离子(O2-)不用动原理。笔者认为,自然界岩石尽管千变万化,具有种种成因和形成环境,但其主体含硅岩石基本上由两大部分组成:即阴离子O2-(占岩石体积的90%以上)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数十种阳离子(仅占岩石体积的10%以下)。因此,壳幔岩石的主体是氧。矿物、岩石之间的反应千变万化,但氧离子(O2-)是不用动的,只是阳离子的带入、带出。氧离子影响到各种阳离子在晶格中的换位,决定了壳幔岩石的存在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6.
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对海平面变化造成的波浪动力因素改变引起的沙质岸滩形态响应开展机理性研究。实验采用1∶10单一沙质斜坡概化岸滩,利用3种不同实验水深模拟海平面变化,考虑椭圆余弦波、非规则波、规则波和孤立波4种类型波浪作用。实验对波浪在斜坡上的传播变形、破碎、上爬和回落过程的波高及波浪作用后的岸滩地形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椭圆余弦波、规则波和非规则波作用下,平衡岸滩呈现出滩肩形态,孤立波作用下则呈沙坝形态。海平面上升造成波浪动力增强,沙质岸滩平衡剖面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向岸平移,槽谷、滩肩、沙坝位置以及岸线蚀退距离,均呈现出良好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7.
地理学思想“关联法则”认为,在产业的区位选择中,经济活动主体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活动主体与区位因素的关联性应成为产业区位选择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以“工业区位因素”为例,提出了三条教学策略:明确经济主体的内在性质及需求,寻找与区域中区位条件的关联性;基于关联法则,从事实出发理解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从关联法则出发,渗透区位因素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并据此进行教学实践示例。  相似文献   
118.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不同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体系经历了首位型一位次型一首位型分布模式,城市首位度降低,并不能排除城市规模呈现首位型分布;(2)就整个研究期间而言,长三角城市体系呈现较弱的收敛增长态势;(3)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其维持自身状态的可能性较大.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有高达78%的城市的人口规模低于同期平均水平,人口规模超过平均水平2倍以上的大城市数量将有所减少;(4)长三角城市体系在总体上并没有呈现均匀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极化现象一直比较明显.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在苏南、环杭州湾一带地区出现的空间集聚现象不断加强,这与苏北、浙南地区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对平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19.
我国主要城市群基础研究人才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基础研究人才在我国主要城市群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收集2006年至2015年度中国科技核心引文数据库,利用论文作者数量表征城市基础研究人才,选择我国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通过空间密度,均匀指数,首位度等分析方法,对基础研究人才在主要城市群内的时序变化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三大城市群基础研究人才分布均呈现出多中心性;②长三角城市群基础研究人才分布较为均衡,而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则分布相对集中;③三大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相较于其他城市在人才聚焦方面有明显优势。三大城市群特别是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需要注重区内城市的协同发展,促进基础研究人才的均衡分布,以加快区域研究和创新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0.
无论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都要计算单位权中误差以评定精度。现行的测量平差、控制测量教科书及一些计算手册中,均给出了计算[pvv]的公式。对条件平差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