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252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349篇
地质学   460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保护耕地资源、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实现途径,而项目的严格把关、科学决策是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以可行性研究为切入点,围绕准入基础和约束条件两大方面,尝试构建了由4个自然准入基础指标、3个经济准入基础指标、3个社会准入基础指标组成的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和由4个生态环境影响指标、3个经济收益水平指标、4个社会服务功能指标组成的约束评价指标体系,从多因素、定量化角度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评价,实现从源头上开展科学评估、规避潜在风险。结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82.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各级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依据10口井岩心和1256口井测井资料,把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提出了葡萄花油层南部为同沉积构造抬升控制的中部缺失而非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通过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内储层沉积特征、单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认为葡萄花油层主要储层水下河道砂体比原认识更连续,且延伸较远, 分流平原、内前缘相带南移达36km,这对深入认识该区油藏类型、聚油规律、特别是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整个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3.
地下水补给量反映了含水层的可更新能力,是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参数之一。为定量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基于岔巴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3个水文站1959-1969年降水与日径流观测资料,通过退水分析法估算了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和基流量的关系及其在年内的补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年平均基流量为13.09 mm·a-1,更新时间为124 d,补给量为11.46 mm·a-1,降水入渗补给率为0.025,基流补给率为0.89。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补给量与入渗补给率逐渐增大,且上游与下游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基流补给率逐渐减小,各集水区之间差异均显著。地下水补给量与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R2>0.40),在下游集水区内随降水量变化的增幅较大。基流量与降水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2>0.77),干流基流80%以上源于降水补给转化。以5月份为节点可将地下水补给过程分为"一次补给"和"二次补给"2个主要阶段,其分别占全年总补给量约30%和70%,并且"二次补给"是造成岔巴沟流域不同集水区地下水补给量差异的主要阶段,并且为无资料地区小流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4.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freeze-thaw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RCA) and asphalt (RAP) as unbound base and to assess how they behaved in the field for nearly 8 years. This paper includes an examination of existing information, laboratory studies of freeze-thaw behavior, and evaluation of data from MnROAD field-test sections in a seasonally cold region, i.e., in Minnesota, USA. Test section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recycled materials in the granular base layers at the MnROAD test facility. One test section included 100% RAP, another 100% RCA, a third one a 50/50 blend of RCA/natural aggregate, and a fourth one only natural aggregate (Class 5) as a control. The stiffness (i.e., elastic modulus) was monitored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throughout the pavement life by the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lo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s and moisture regimes in the pavement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s on pavement performance. The resilient modulus of each material was determined by bench-scale testing in accordance with NCHRP 1-28a, as well as by field-scale tests incorporating a falling-weight deflectometer.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as many as 20 cycles of freeze-thaw in the laboratory, and the change in their resilient modulus was measured. In the field-test sections constructed with the same materials as the base course, temperature, moisture, and field modulus (from falling-weight deflectometer tests) were monitored seasonally for nearly 8 years. From the temperatures in the base course layer,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experienced in the field was determined for each test section. Inferences were made relative to modulus change versus freeze-thaw cycles.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or long-term field performances of the recycled base (RAB) in comparison to natural aggregate.  相似文献   
185.
地基主动式云自动观测设备外场比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5年1—5月安装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试验基地的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HT101)和2种型号激光云高仪(CYY-2B、HY-CL51)进行比对试验。试验期间以L波段业务探空气球的入云和出云高度为云高标准,对测云仪从云体探测率、准确性、天气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毫米波测云仪的云体探测率最高;(2)以探空气球入云高度为标准,毫米波测云仪云底高度探测相对偏差最小;(3)毫米波测云仪有较强的云顶高探测能力;(4)毫米波测云仪天气适应性最强,在多层云、卷云、低能见度条件下HT101探测性能优于CYY-2B、HY-CL51。  相似文献   
186.
聂晶  张琳  尹红刚  喻阳  赵延安  方箭 《气象科技》2017,45(6):968-973
1695~1710 MHz频段是我国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风云气象卫星广泛使用的空对地方向数据传输频段。2015年世界无线电大会(WRC-15)把这一频段作为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频谱划分的候选频段。为了保护气象卫星的频谱资源不受到潜在的IMT系统干扰,并探知风云气象卫星和IMT系统基站的同频共用情况,本文结合IMT基站和风云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站的链路参数,建立干扰模型,分别仿真分析了IMT基站对FY-3号气象卫星和FY-4号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的干扰情况。在我国城市和郊区布设了大量的国际级和省级气象卫星用户接收站的情况下,研究结果表明IMT基站和风云气象卫星接收站间距离很难满足隔离距离的要求,因此不建议IMT基站和气象卫星共用1695~1710 MHz频段。  相似文献   
187.
以研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法律文书为出发点,探讨海洋划界理论与技术,分析我国领海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领海基点信息管理与应用,建立领海基点信息数据库,进而实际制作领海基点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88.
钻井液是钻探施工的血液,低密度无固相钻井液DMZ,能有效解决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中出现的钻杆内结泥皮、岩粉携带能力差、失水量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9.
《测量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覃辉 《测绘工程》1999,8(4):71-76
介绍了95年至今我们对土建类专业测量教学实习的改革措施和积累的经验,它对相关专业的测量教学实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0.
张松梅  张庸 《世界地质》1999,18(1):64-66,99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长期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 的资料,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GIS在各学科的应用,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大量数据的分析与再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