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西藏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西藏土壤18个供试土类169个剖面有效铁(Fe)的分析资料,探讨土壤有效Fe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供试土壤表层有效Fe含量平均为83 mg/kg,但各类土壤变化很大,其中50~238 mg/kg的土壤面积占35.2%,<50 mg/kg的土壤面积占61.5%,只有少部分土壤有效Fe低于缺乏临界值5 mg/kg。有效Fe高的土壤几乎都是有机质丰富的酸性土,而有效Fe较低的土壤大多是有机质缺乏的碱性钙质土。土壤有效Fe含量受pH、铁的形态、有机质和粘粒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壤有效Fe随pH的升高而降低。土壤有效Fe与全Fe、游离Fe无关,而与活性Fe、络合Fe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推论有效Fe来自活性Fe包括其中络合Fe与非络合活性Fe两部分。土壤有效Fe与有机质、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对有效Fe的贡献在于其作为络合剂形成络合Fe和作为阳离子吸附载体吸持活性Fe离子;粘粒的贡献则是作为阳离子吸附载体吸持活性Fe离子,但其贡献远不如有机质。  相似文献   
992.
西藏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酶的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退化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1)相对于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土壤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度退化草地土壤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亦呈同一趋势,仅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严重退化草地中3种土壤酶活性则均呈显著降低。2)不同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总体呈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大小则均呈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3)不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为0.728 8~0.980 8,p≤0.01),与土壤全氮、有效氮、有效钾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对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则不甚明显。4)西藏高原高寒、干旱条件下,中度,特别是轻度退化草地一定程度的沙化所导致的土壤通透性能的显著改善对提高土壤酶活性,进而促进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和有机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5)土壤酶活性不仅可以反映不同程度退化高寒草原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同时亦可作为评价草地土壤肥力的一个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993.
近海的生态环境问题态势严峻。在机制上,普遍认为富营养化是导致近海环境恶化的主导因子,但实际上,营养盐的结构失衡对近海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营养盐结构失衡的主导因素和机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对已有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整合分析发现,由于存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中国近海营养盐结构失衡问题较过去更为突出,且可能引发潜在“磷消耗”问题,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较传统意义上的磷限制要强,并进而产生深远的生态环境效应。据此提出,今后相关的研究应该特别关注河流流域-近海环境变化和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控制近海营养盐浓度、形态、分布和结构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量化近海氮与磷的滞留机制与效率,揭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营养盐结构失衡和磷消耗的耦合关系及其生态效应等,最终制定中国入海河流与近海氮磷协同控制的适应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4.
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长江口内外9个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碳、氮、磷含量的测定,得到了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的营养元素在河流段的分布波动较大,在口门附近海域分布较平缓。在三种营养元素中,IC、ON和IP分别为C、N、P的优势形态。在影响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分布的因素中,沉积物的粒度和上覆水体的盐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受到近岸排污和海洋生物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黄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立了一个生物-物理耦合的三维营养盐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黄海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的年循环规律,估算了黄海营养盐的收支情况和季节差异,并将数值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海无机氮和无机磷经历了春、夏的消耗及秋、冬的补充,维持了黄海全年较高的生产力,年平均初级生产力达508mgC·m-2·d-1。黄海水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营养盐的分布和生态功能:黄海中部深水区季节性热层化在春季萌发、秋末消衰,使夏季表层水营养盐匮乏,底层冷水团营养盐大量蓄集,因此初级生产力在5-6月和11月出现双峰特征,而近岸海水几乎全年混合均匀,初级生产力单峰出现在6-8月。河流每年为黄海输送225.4×103t无机氮和6.82×103t无机磷,使北黄海及近岸营养盐丰富,尤其朝鲜沿岸径流注入大量的营养盐,使其新生生产力较高,f比平均达5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营养盐最大的汇和源,黄海中部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向水体提供大量的硝酸氮,为新生产贡献56%的氮。大气沉降补充的营养盐占年初级生产所需氮、磷的6%和1.5%,为河流输入营养盐的3~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