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全球一体化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主导世界经济的趋势不可阻挡,关于城市群的研究随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中原城市群悄悄崛起,但只是一个雏形,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发育,特别是加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挥特长、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进而提升中原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文章选用了九大类44项城市竞争力指标,建立了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排序、对比、分析,其城市竞争力排名依次是郑州、济源、洛阳、焦作、漯河、新乡、许昌、平顶山及开封。得到的结论如下:(1)首位城市竞争力强,但还没有发挥核心城市的作用。(2)工业型的城市经济实力竞争力强。(3)农业型城市的经济竞争力较弱。(4)产业竞争力和资金实力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子。(5)个别城市的单项指标存在异常点,显现出其优劣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了四点优化对策,为城市群中的城市定位、产业分工、资源优化配置及相应区域互动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初探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黄耀丽  李凡  郑坚强  李飞 《地理研究》2006,25(4):730-740
区域城市间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是一个由不同等级、不同空间区位、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城市通过旅游资源、旅游交通等生产力要素以及客流有机耦合而形成的。本文在深入分析旅游竞争力含义及其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多维评价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将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目的地划分为不同的3个等级,并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以广深为轴线的“哑铃”型双极放射状空间形态模式,提出了凭借城市自身比较优势,承担不同层次旅游竞争与合作角色的空间组织模式,旨在通过研究梳理各城市旅游影响要素的优劣差异,认识区域内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结构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形成互利共赢的城市旅游竞争与合作机制奠定基础,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庆兰  陈颖彪 《地理研究》2006,25(6):1050-1062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特点,从规模、市场、效率、成长、结构和创新6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省区为单位,从宏观层面划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旨在对不同类型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据竞争力综合指数,1985年和2003年我国各省区制造业竞争力均可划分为最强、较强、一般、较弱和最弱五类;结合近20年来各省(市、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可将其划分为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振动型四类;根据竞争力内部结构,可将其划分为绝对市场主导型、强创新弱市场型、规模-成长主导型、结构基本均衡型和结构特殊不均衡型五类。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千庆兰  陈颖彪 《地理科学》2007,27(3):289-295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是地区制造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85年到2003年的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地区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5.
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把握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性,通过问卷调查,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11项公共因子,按其对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自然吸引物、资源与环境维护、社会灾难、目的地可进入性与知名度、目的地经营管理、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发展保障因素、目的地组织及其相关政策、目的地基础设施、人文吸引物、物价水平。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业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源于流通产业的业态概念应用于旅游业,是旅游产业竞争加剧的结果。旅游业态是一个复合性、动态性和特色性的概念,它实际上是对旅游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特色和经济效率等的一种综合描述,包含业种、业状和业势三大内容。当前,业态竞争已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的新领域,旅游区域在运用业态竞争工具的过程中,应采取"创新业态发展思路、优化业态发展结构、提升业态发展素质、打造业态发展品牌、突出业态发展特色、营造业态发展环境和提高业态竞争力"的方针和相应策略,以实现"行业构成多元化,行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素质一流,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显著"三大区域旅游业态良性发展指标。  相似文献   
7.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亚欧和亚非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对其沿线重要港口的竞争力研究,可以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综合考虑港口的自然条件、腹地环境、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政府廉洁度,及其在航运网络中的地位差别等因素,运用熵权-层次分析法对沿线51个国家的99个重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 港口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地中海地区港口竞争力普遍较强,亚洲次之,非洲最弱。② 港口的网络地位对竞争力的影响最大,竞争力强的港口多位于重要水域的战略通道,网络地位高,辐射范围广。③ 我国投资的部分沿线港口综合竞争力与成熟港口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具备较大的竞争力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广州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伍向阳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7,27(6):553-557,56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基于国际旅游竞争力理论,选取18项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5个大城市进行了旅游竞争力计算与排序,并将广州与各主要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方面,广州仅次于北京、上海位于第3位,广州在旅游市场、设施、企业等方面有竞争优势,但在旅游文化、城市环境质量、旅游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湿差距。据此从营销导向、产品升级、品牌带动、持续发展和区域联动等5个方面对广州旅游发展战略选择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Shift-share analysis has been confirmed a useful approach in the study of regional economics and many kinds of extended shift-share models have been advanc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in economic studies, but few have hitherto been introduced and applied to the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Moreover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ly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marketers, developers, and planners involved in tourism strategy development. Based on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ceipts from 1995 to 2004, this study aims at probing into the spatial competitiveness of interna- tional tourism in Jiangsu Province in comparison with its neighbors by applying a spatially extended shift-share model and a modified dynamic shift-share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exceptional years may exist in the ap- plication of dynamic shift-share models. To solve this issue, modifications to dynamic shift-share model are put forwar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not only presented but also explained by the comparison of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etween Jiangsu and its key competitors. Th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ceipts in Jiangsu mainly attributes to the national component and the competitive component and Zhejia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val to Jiangsu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5-2004.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t is indispensable for Jiangsu to take proper positioning, promoting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to cooperate and integrate with its main rivals.  相似文献   
10.
海洋声学探测技术用于海洋物理及海洋特定目标特性探测,是人类认识海洋、开发和利用海洋丰富资源必不可少的海洋高技术。文中全面介绍了海洋声学探测技术的技术结构以及致力于此技术研究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着重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海洋声学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总结出我国该领域现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海洋声学探测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10 a左右,未来需靠长期稳定支持、按需开展研究、加大基础工业投资以及提高材料与工艺水平等措施推进我国海洋声学技术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