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0篇
  免费   2123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测绘学   290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3894篇
地质学   2554篇
海洋学   352篇
天文学   339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26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591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643篇
  2015年   560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1091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01.
地球物理技术在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球物理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地球物理技术在考古和方物保护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在古幕探查、大型古建筑地下遗存现状、古遗迹断代等方面,地球物理技术都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机会,本文通过地球物理技术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石窟、北京故宫紫禁城、嵩岳寺塔、古泗州城遗址、风阳明中都等的物理探查实例,以及查找古幕、古遗迹断代等方面的工作,介绍了我国在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应用地球物理技术的进展,并指出了物探在用于考古和文保时的特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2.
黄海及其边缘,经历史地震资料整理,地震参数估定与编目,截至1949年8月,共有M≥3级地震2187次,其中M≥43/4级地震259次,资料显示大致有三个相对集中活跃区,16世纪曾有过历史地震活动高潮。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薛凤旋 《地理学报》2002,57(6):723-730
论述中国自周期以来的城市概念和理论,指出中国城市性质和城市结构的自有特点及其与西方发展经验为基础的城市概念和理论不同,将中国漫长的演变历史分为封建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和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3个时期。3个时期所形成的城市概念和理论,都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城市及城市化向前发展的重要的理解和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文化景观及其保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演变 ,以及文化景观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进行了总结 ,并具体探讨了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结构和功能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5.
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新时期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在取得全面发展的同时,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实践领域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文章根据学习和实践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体会,初步提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发展见解,并指出区域创新系统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学科应注意拓展的重要实践领域,最后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梅州市名城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名城文化内涵出发,着眼于作为客家人文中心和名城文化景观的集中的梅州市区,全面分析了其中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资源的特征及其文化内蕴。揭示了梅州名城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并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觉,结合旅游开发和城市规划,论证了科学保护与开发梅州名城文化景观的下述对策与途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升名城办的职能并与相关部门共营名城文化氛围;强化名城轴线与标志性文化景观;抢救与保护“老字号”等一批文化景观景区;适度利用,以积极的开发促其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7.
山岳型旅游区人文建筑环境后效与调控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全华 《山地学报》2002,20(6):706-711
许多山岳型旅游区内或其流域上游,都建有人文建筑,而且在急剧增多,导致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其中乱建疗养院和旅馆的影响最为严重。通过地监测并全面分析张家界环境演变趋势,发现住宿施对环境的影响,比其他游乐设施更为明显。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脆弱因子是金鞭溪水质。金鞭溪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绿藻迅速繁殖,感官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磷污染较重,总磷年均值100%超标。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动态阈值调控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在不超出张家界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金鞭溪水质标准:总磷≤0.02前提下,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的动态系列:春季临界床位数为1186,夏季为3057,冬季为545,秋季为333。目前的建筑规模已超过了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  相似文献   
108.
Placing geographies of public health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im Brown  & Craig Duncan 《Area》2002,34(4):361-369
Following the move to a 'post–medical' geography, a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 has come to focus on public health issu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se current geographies of public health and argu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critical perspective. In particular, it draws on commentary that has emerged out of debat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within a body of literature usually identified as the critical 'new' public health. The paper goes on to argue that such scholarship offers crucial insigh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critical geography of public health.  相似文献   
109.
Peter Collier  & Rob Inkpen 《Area》2002,34(3):273-283
In 1879, the RGS started courses in practical surveying based on the methods used by navigators. Subsequently, RGS courses, increasing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mer members of the Survey of India, changed in character.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nature of appropriate surveying was being negotiated within the RGS, the debate over the academic nature of geography also took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geography reflected the conflicts within the RGS Council over the meaning of scientific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10.
Utilizing a partially autobiographical format,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practice and study of race within geography. I argue that the overwhelmingly white composition of the discipline has very real implications for both individual experiences and our intellectual production and disciplinary culture. I explore these issues by drawing on my own experiences as a Chicana within geography, and by examining the extent to which one area of research, environmental justice, has engaged questions of rac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at engagement. I conclude with some general remarks on what it might take to significantly diversify ge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